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建議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僅在於容貌,更在於心靈和人格。小編在此整理了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建議,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建議

  1、這是本單元“科學精神”的第一篇課文,學生在過去的語文學習和課外閱讀中,已經瞭解了不少科學技術成就以及一些科學家的故事,編排這組教材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形象地理解什麼是科學精神。教學中可以結合單元導語簡單介紹科學精神是一種敢於堅持科學思想的勇氣和不斷探求真理的意識。

  2、初讀課文,要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初步瞭解居里夫人的事蹟,初步理解課題“跨越百年的美麗”。課文中有一些長句子,比如,“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淨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學生不容易讀通順,要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學會適時地停頓。課文中涉及的一些專業名詞,比如,“放射性”“鐳”“元素”“酸鹼”,一般不會影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不必深究,如果學生有疑問,教師可以做通俗的講解,讓學生大概瞭解就可以了。

  3、課文研讀的重點是課題中的“美麗”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課文中隱含的兩個看似矛盾的地方:一是居里夫人有端莊美麗的容貌,但是她投身於科學研究不在乎“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二是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生共獲得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在這看似矛盾的背後是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人生追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態度,從而讓學生理解能夠跨越百年的“美麗”不僅是居里夫人的美麗端莊,更是她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人生態度。

  4、課文中有很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讓學生聯絡上下文反覆朗讀,然後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抓住句子的核心部分引起學生思考,並在形象地體驗中組織學生討論“為什麼這樣理解”“這樣理解合理嗎”,在討論中深入理解,同時要尊重學生在合情合理的前提下的個性化理解。比如,理解“這種可貴的性格與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這句話的核心部分是“人生意義的發現”,理解的重點也就是這個“人生意義”是什麼?教師要引導學生回顧“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過程以及居里夫人在工作中的態度和表現,感受其中的艱難和辛苦,思考居里夫人為什麼這樣做,從而理解這裡的“人生意義”是對真理的追求,對科學研究的執著。

  5、這篇課文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認識居里夫人,也不僅僅在於通過居里夫人的事蹟體會和理解科學精神,更重要的是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敬重像居里夫人這樣獻身科學的人,認同他們對科學精神的追求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因此,課文的教學還要重視學生學習課文後的感受、感想和感悟,引導學生說出來,寫下來。教學中可以結合課後的“閱讀連結”以及學生蒐集的資料,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感悟。

  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教材簡說

  課文《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樑衡的同名散文***發表於《英才》1994年第4期***的節選。這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作者採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描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作學術報告的場面,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凸現在讀者面前。接下去的兩個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居里夫人為了探索“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而進行的艱苦的研究,直到發現了鐳,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充分表現了居里夫人堅定執著、為科學獻身的科學精神。最後兩個自然段寫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態度和做法,表現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貴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學的忘我精神。最後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課文沒有泛泛介紹居里夫人的科學成就,而是將作者對科學家生命的理解融合在一起,顯得文采斐然,教師在教學時要處理好科學性和文藝性的關係。

  教學本課的重點一是聯絡上下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精神;二是讀懂居里夫人的事蹟,從具體的事例中領悟“跨越百年的美麗”就是居里夫人所體現的科學精神。

  ↓↓↓點選下一頁檢視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十八課《跨越百年的美麗》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