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重點知識總結必背知識點***2***


  高三地理重點知識總結篇四

  1、地理資訊科技指獲取、管理、分析和應用地理空間資訊的現代技術的總稱,主要包括遙感、地理資訊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等。

  2、遙感:***RS***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感測器***關鍵裝置***→遙感地面系統→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和財力,提高效率。

  3、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全球範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和定位的系統。

  ***1***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使用者裝置部分—GPS訊號接收機。***2***特點:為各類使用者提供精密的三維座標、速度和時間;具有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4、地理資訊系統:***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資訊源→資料處理→資料庫→空間分析→表達

  優點:①資訊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5、遙感、全球定位系統與地理資訊系統即互為獨立又相互促進。遙感主要用於地理資訊資料的獲取,全球定位系統主要用於地理資訊的空間定位,地理資訊系統主要用於對地理資訊進行管理、查詢、更新、空間分析和應用評價。

  6、數字地球是指數字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資訊進行數字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將各種地理資訊按地理座標,從區域到全球進行整合,並進行的立體、動態的顯示。

  高三地理重點知識總結篇五

  一、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國西北地區為例

  1、荒漠化指發生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及一些半溼潤地區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主要表現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質荒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2、西北地區範圍: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西北地區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和中部***內蒙古境內***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內***是山脈和盆地相間分佈。西北地區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徵是乾旱,以荒漠、草原景觀為主,其成因:深居大陸內部-遠離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3、由於受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西北地區自東向西降水量逐漸遞減,因此乾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產出和載畜量逐漸減少;賀蘭山以東的內蒙古高原主要屬於半乾旱的草原地帶;賀蘭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聳的山地迎風坡地帶,降水稍多。山地迎風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為綠洲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為荒漠化創造條件:①基本條件→氣候乾旱少雨;②物質條件→地面疏鬆,為沙質沉積物;③動力條件→大風日數多且集中;④氣候異常也可以影響到荒漠化的程序。

  5、荒漠化形成的人為因素-加劇荒漠化程序***起決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為原因:A.來自於人口激增對生態環境的壓力;B.由於人類活動不當,對土地資源、水資源的過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2***主要表現:①過度樵採;②過度放牧;③過度開墾。

  6、西北地區的次生鹽漬化主要分佈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綠洲地區。原因是由於耕作技術落後,灌溉措施不當,另外由於乾旱的氣候條件下蒸發旺盛,鹽分極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高三地理重點知識總結篇六

  1、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環境資源,具有眾多生態作用和環保功效,如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防風固沙、吸菸除塵、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等,被稱為大自然的總排程室。

  2、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佈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其中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儲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現在世界森林面積減小的趨勢仍在加劇,尤其熱帶原始林是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

  3、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赤道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到南北緯15-25度。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佈區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非洲剛果河流域、東南亞地區。

  4、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①地球之肺:影響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調節全球氣候;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迴圈、調節全球水平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地球生物進化史中繁衍物種最多、儲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5、熱帶雨林系統的優勢:光合作用強烈、生物迴圈旺盛、生物生長迅速、群落生產力高。

  6、雨林生態的脆弱性;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土壤貧瘠。

  7、亞馬孫雨林開發: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開發規模小,沒有太大的影響;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③1970年,巴西政府正式公佈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遷都巴西利亞、移民亞馬孫平原、藉助外資並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8、在當前背景下,面對雨林破壞嚴重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看了高三地理重點知識總結的人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