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種植技術有哪些

  百香果可生食或作蔬菜、飼料,也可入藥,具有興奮、強壯之效,所以很多人都會種植百香果。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百香果種植技術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百香果種植技術

  百香果當年種植當年產出,以每年的2-3月份種植為宜。一般百香果經濟栽培年限為4-5年,在第5年採收後,將老株砍除全面更新。因百香果為熱帶水果,連茬極易為病毒所侵染,降低產量和品質,為減少百香果受病毒侵染為害,以無病毒健康苗,每年更新栽植最好。

  1、栽植距離 百香果為蔓性果樹,枝蔓延長,因此棚架式栽培以行距3米,株距3-3.5米為宜,畝種70左右,單線籬式栽培行距1.7-1.8米,株距3.5-4米為宜,畝植100株左右。

  2、栽植方法 按預定種植的行株距,挖寬60釐米,深20-30釐米的定植溝,先放入混合好的堆肥或其它土雜肥,同時每株加用0.25公斤磷+0.15-0.25公斤複合肥,然後起墩種植,定植成活後,應隨時將腋芽摘除,只留主蔓的頂芽,並將蔓綁在支柱上,使植株儘快攀上棚架。

  3、搭設棚架:百香果栽培期間必須設定棚架,以便管理、採收。棚架的搭設有多種形式,目前以水平型棚架和單線籬式架為主。單線籬式架柱高2.3米,在株與株之間樹立,植入地下約30釐米,每條柱拉2條12號線。

  百香果種植條件

  1、土壤:百香果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砂質壤土、紅壤土、高嶺土等排灌良好的平地或坡地都能種植,絕不能種植在長期低窪積水地方。大面積生產時最好種在土壤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地方,能排灌的水田最好。香果最適宜土壤pH為5.5-6.5,pH<5.5時酸性太高,易引發莖基腐病,需要在夏天高溫多雨季節來臨前用石灰等中和部分酸性,改良土壤。ph<5.5時酸性太高,易引發莖基腐病,需要在夏天高溫多雨季節來臨前用石灰等中和部分酸性,改良土壤。

  2、光照:百香果喜歡充足陽光,以促進枝蔓生長和營養積累。如果光照不足,生長緩慢,徒長枝多,生長緩慢,甚至引起果實萎縮脫落。百香果為長日性植物,具光周效應,即長日照***日照時數12小時以上***可促進花芽形成和開花。一般在早春定植後水肥等栽培管理工作做得好,當年夏天就能不斷開花結果。

  3、溫度:百香果對溫度的要求基本與普通番茄相同,適應性較廣、適應南北方種植***北方宜在大棚內越冬,南方在1400m海拔以上霜期來臨前要覆蓋防寒,方能安全越冬,否則主莖上部和側枝多被凍枯,甚至整株凍死。

  百香果的種類

  紫色種

  紫色種百香果又稱野生種或本地縈色種,植株生長勢較弱,但耐寒性較強,在海拔1000米的山地能適應生長,莖、葉片及卷鬚均呈綠色,果實為圓形或長圓形,果皮成熱時呈縈黑色。果實小,平均果重為35克,產量低,每公頃約5000公斤。開花期為12月至翌年5月,但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坡地6月以後仍有陸續開花。紫色種百香果在自然情況下由昆蟲煤介授粉結果,不需人工授粉。

  黃色種

  黃色種百香果的植株具攀緣性,生長旺盛,適應性強,但耐寒性弱,適合低海拔生長***500米以下***。莖、葉脈及卷鬚呈紫紅色,果實為長圓形或圓形,果皮成熱時呈鮮黃色,果汁率高約34.18%。果實大,品質優良,產量高,每公頃約25000~30000公斤,開花期為5月~12月,開花時間每日中午12時至下午6時。因花器構造特殊及其自交不親和性,故自花授粉不易結果,必須異株或異品種間,利用人工授粉才能結果。

  雜交種

  “臺農一號”以紫色種為母本、黃色種為父本的雜交Fl選育出,品種的植株生育特性、產最及品質均介於兩親本之間,其生長勢也較旺盛,但比黃色種稍弱,耐溼性、杭病性梢強,莖、葉柄及葉脈呈綠色梢帶紫紅色,卷鬚也呈綠色,但先翔稍帶縈紅色。花器的構造與紫色種相似,其住頭向下彎曲,並具有自交親和性,故極易由蜜蜂授粉而自然結果,其自然著果率可達60%以上。果實成熟時果皮呈鮮紅色,略為光滑,較黃色種梢薄,並有較細密的白色果點。果實重最大達120克,平均果重62.8克。果汁呈濃黃色,香味濃烈,酸度梢低,約2.56%,其果汁率可達32~99%。單株年平均產姑也可達20.86公斤,每公頃的產長約20000公斤左右,第二年可達25000~3000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