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網上創業例子

  創業教育對大學生的創業意圖和創業行為有重要引導作用,目的在於激發大學生創業並提升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機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一個父子兩代創業家庭的獨白

  父親湯明起

  賒賬能起家 靠的是誠信

  1980年,湯明起的哥哥因公殉職,父親悲傷過度,不久後也離世。為了養家,時年15歲的湯明起頂職去了東山製藥廠工作,成為廠裡年紀最小的工人。因為做事勤快、頭腦靈活,廠領導鼓勵他跑銷售。湯明起跑遍了大半個中國,也熟悉了藥品生產、銷售的市場。

  1994年,因企業改制,湯明起下崗了。為了生存,他在東西湖開了一家40平方米的藥房銷售藥品,掛靠在武漢製藥廠名下。他清楚地記得,當時僅有六節櫃檯、3600元的啟動資金。3600元只夠簡單裝修一下藥房,藥房的貨源幾乎都是找以前工作中認識的朋友賒來的。

  後來,湯明起的姐姐、弟弟和表哥,也一起加入了他的創業。一家人邊做零售邊做批發,兩年半之後,生意做得非常紅火。

  湯明起告訴記者,誠信才是做生意的關鍵。當時,很多藥廠的人和他打過交道後,都願意賒賬給他,就是因為他的誠信得到了廠家的信任。全國知名的哈爾濱製藥廠和湖南製藥廠,將部分藥品的武漢市代理權給了他。

  1997年,湯明起脫離了掛靠的單位,成立了東明大藥房。再次創業,他已擁有了30節櫃檯。隨後,他抓住市場開放的發展機遇,一邊整合資源一邊發展業務,生意越做越大。

  雖然讀書不多,但湯明起對公司的管理非常嚴格,因為藥品管理規範,他的藥房還曾被國家藥監總局選中作為調研物件。東明大藥房的模式,被推廣為全國的標本。

  2003年,他的公司又通過了國家GSP認證,成為武漢市第一家通過GSP認證的藥品零售連鎖中型企業。

  超前思維“快人一步”

  “我認為,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將準備工作做到前面,事事快人一步。”湯明起告訴記者,之後,國家藥監局提出要進一步規範醫藥市場,目前,全國有一萬多家醫藥批發企業,2016年,國家只允許三千家批發企業存在。

  面對即將到來的行業洗牌,湯明起卻充滿自信,認為自己的企業一定能存活下來,還會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是什麼讓他如此自信?採訪中,記者在湯明起的辦公室裡看到,幾米寬的書櫃裡裝滿各種管理類書籍。原本沒讀過多少書的湯明起不斷為自己充電,還到清華大學讀了MBA總裁班,後來又讀了EMBA,在商場實戰之餘,又學習了很多經營企業的科學方法。

  去年,湯明起的公司年產值突破兩個億。他告訴記者,每次去北京出差,他都去同仁堂看看,那是他心中的偶像,他希望自己的東明大藥房,也能做成像同仁堂那樣的百年企業。

  兒子湯賜

  從初中起 每個暑假替父親打工

  今年26歲的湯賜,已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17歲那年,他考上了華師音樂系。可在大學期間,他突然發現,自己對商業也有濃厚興趣。於是,在學習音樂之餘,他又在武大輔修工商管理專業。

  大學畢業後,湯賜考上了湖北的選調生,但在公務員和經商的選擇上,他最終決定創業。

  在上大學時,湯賜就開始了創業:大二時,他組織班上的同學登臺表演,還開起了演出經紀公司。2006年,他正式成立了一家娛樂傳播公司,當時接了許多大單子,賺到了第一桶金。但進入大三後,雙學位課業繁重,他只得放棄了自己的公司。

  採訪中,湯賜告訴記者,父親自幼對他要求很高,他自從初中起,每年暑假都在父親的公司打工,做過搬運、採購、發報紙等工作。“父親是否給你工資啊?”記者問湯賜,湯明起笑著搶答:“我給他交學費,就算工資了。”

  案例2:家庭小本創業成功故事

  吳先生今年三十出頭,大學畢業時就立志"自己給自己打工",幾年下來,創業之路越走越寬。現在自己經營著一家小公司,年工資約17萬元,獎金15萬元,年末分紅10萬元左右。

  妻子小張是一名普通職員,月工資5000元,年獎金3萬元。

  兩人有一套二環內商品房,市價70萬元;活期流動資金20萬元;一輛中檔轎車。每月固定開支專案為物業管理、伙食開支、服裝支出、交通費等,約4000元左右。另外,每年給雙方父母養老金2萬元,旅遊支出15000元,商業保險支出2萬元。

  夫妻倆計劃在2006年底之前要寶寶,在明年或後年將張女士父母接來北京同祝屆時張女士將辭職,與父母一起經營一家高檔冰淇淋店。

  雖然目前的生活質量還不錯,但吳先生知道要實現這些家庭計劃,還需要不少的資金。吳先生有嘗試炒股的想法,不知是否可行?現有的流動資金應如何分配?還適合去做哪些其他投資?資產分析

  吳先生年收入50多萬元,支出10萬元左右,節餘為40多萬元,另有銀行活期存款20萬元。由此可以看出,除了經營公司外,吳先生目前沒有進行任何投資專案。明年吳太太打算自己創業,40萬元的年收入節餘可以作為啟動資金,20萬元的活期存款除了一部分留做應急備用金外,其他部分可嘗試投資股市或購買股票型基金。

  理財建議

  可將部分流動資金投資股市

  股市經過長期以來的蟄伏,在連創新低之後,迎來了新一輪的上漲。目前大盤剛剛啟動,吳先生可以將20萬元的存款拿出一半投資G股,這將為其帶來不小的收益。

  購買理由有三,一是G板公司與上市公司總體相比,規模大、業績好。股改的40多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大多高於股市的平均收益率。二是由於對價的支付,各家參與股改的公司估值水平下降,8月3日平均市盈率為14.19倍。第二批試點公司在股改方案逐步公佈復牌後走勢多數也強於大盤,平均市盈率為15.75 倍,和市場平均接近。假設方案全部通過、全部實施、股價自動除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