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婦女網上創業事例

  未來世界是小而美的世界,針對細分市場,小受眾群體的企業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案例1:幽香的百合——記溫州東信集團副總經理黃如萍

  黃如萍,一個看似很平凡的女人:漢族,1966年出生,浙江溫州人。然而稍有接觸過她的人,都會被她那雙沉著、睿智的目光所震動,那是一種充滿洞悉力,充滿韌性的力量眼神,也是這個傑出女性最初給人的難忘印象。而當我們進一步走進她的事業,她的生活時,更為她的理性思維、過人膽識、穩健態度以及不懈學習的精神和超強行動力所折服。作為一位為愛為家勇於捨棄甘作賢內助的21世紀新女性,她也為自己的美麗人生勾勒出了一道亮麗的色彩!宛如一朵溫婉的百合毫不張揚的散發著持久的、淡淡的幽香,在她的事業和家庭中瀰漫著!

  小細節大成就

  女人做事的方式總是很細緻的,事業女人更有著堅忍不拔的執著信念。而黃如萍正是具備了這兩種優秀品質,引領著其企業由最初的小規模作坊一步一個腳印、穩健地攀向高峰。

  現今的東信集團已是一家多元化、多產業的跨國集團,年業績達3億多,集團下屬有東信投資有限公司、機電公司、半島公寓酒店、半島商務酒店、五馬廣場商場、葉同仁醫藥連鎖公司等十多家全資和控股企業。

  翻閱“東信”的創業史,這一路上留下了她獨有的細膩且堅韌的足跡!也讓我們看到了東信成長路上的“四次飛躍”。

  1983年,黃如萍與愛人王崇煥***東信集團董事長***開始涉足商海,創辦了機電、家電等生產加工型企業。1988年,組建了溫州市東方物質供應公司,完成了“東信”的第一次飛躍,也實現了最初的原始資本積累。

  運用原始的積累資本過渡到企業未來的發展是現代成功企業的必經之路。1991年,黃如萍又創辦了浙江浙南汽車摩托車總公司,接下來,她又建立了一系列的公司和酒店等,如1994年的凱旋門服飾銷售有限公司;1996年的溫州寶麗金視聽中心;1997年的溫州鯉魚門大酒店和威爾信香港有限公司浙江辦事處。她順利的完成了“東信”的第二次飛躍。

  那時,溫州到處盛傳著“吃在鯉魚門,穿在凱旋門,玩在寶麗金”這樣的順口溜,可見,當時規模之大,足以讓黃如萍舒服平靜地過好生活。然而,她沒有滿足,沒有停滯,1998年,溫州東信集團公司正式成立,黃如萍成功地實現了第三次飛躍。

  2000年,東信開始了第四次飛躍。名品服裝商場正式開門營業;營業面積達三千平方米,溫州古老的集醫藥零售、醫館門診為一體的有著三百多年品牌的綜合醫藥航母“葉同仁”也揚帆起航;五馬廣場迎來了開業大吉;溫州市首家產權式酒店——半島商務酒店閃亮登場;2005年,半島環城商務酒店即將以時尚之姿亮相溫州,等等。黃如萍在一次又一次的飛躍中,追尋著更高,更廣闊的天空。

  黃如萍在事業成就上有著其感性的、獨到的自我見解:“我們每個人做企業,創造價值和使用價值,創造財富和利益,而財富是一種社會責任,一種社會信譽。我給自己定的創業目標,不是想成為成功的人,而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對別人有幫助的人。”

  案例2:呂勇琳 別有洞天紅太陽

>

  記得那是在去年的一個初冬時節,陽光雖然明媚,但颯颯的秋風在它轉身的瞬間帶走了最後一片葉子。整個城市除了鋼筋水泥和車水馬龍,就只有蕭瑟了。想起春天的綠意盎然,夏日的繁花似錦,讓人又期待著季節的輪迴。

  一日,一位喜好美食的朋友頗為得意地對我說:想不想到一個露天的,抬頭能望到天,低頭就是花香鳥語的地方就餐呀!以為不過是痴人說夢並沒上心。為了證明真有這樣一個地方,我被朋友帶到了一個叫“紅太陽美食生態園”的地方。

  從竹門踏入生態園,我的眼裡似被塗抹了顏色,整個人立刻被淹沒在一片浩瀚的綠色中。草木繁茂、水流潺潺,魚兒在水溪中追逐嬉戲,陽光從透明的天花板灑下,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水霧和花草的清香,整個畫面動靜皆有,猶如一幅寫意的巨大園林圖。在驚歎之餘,腦海裡不禁勾勒著此大手筆的畫者身份:仙風道骨的老者,不像;豪爽粗曠的漢子不會有如此細膩;風風火火的大姐,難有色彩細節。許是冥冥的牽引,當身著一襲鵝黃長裙,頸間搭佩同色系珠鏈的呂勇琳出現在這個秋季時,我知道了答案。因為只有這樣的女子,方可勾勒出這樣一幅畫面。

  人在選擇事業時首先要選擇自己喜歡的有興趣的,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這是我們面對面呂勇琳給我的第一句話。

  1995年,學中文出身的呂勇琳在朋友的推薦下選擇了生平的第一份職業:接手一個即將停業的酒店做老闆。沒想到這一接手時間便走過了十年。更讓呂勇琳沒想到的是,從長春到大連,再到北京,她的事業發展得越來越順利,也越來越紅火。對這個問題,她爽朗的笑言可能是緣於她給自己集團起的名字“紅太陽”帶來的順風順水吧。

  其實,每一份成功在最初都不是那麼美,那麼順利的,所以才有蛻變之說。還是那個1995年,確切地說是在1995年的下半年,原始資金不多的呂勇琳通過一個朋友兌下了一家叫花仙子的酒店,它是在一個辦公樓的六層。之前是一家以朝鮮族風味為主的餐廳,但奇怪的是雖然地理位置不錯,但客源就是上不來,最後連服務員都所剩無幾了。對前景看不到希望的主人決定以低價出兌,而且可以分期付款,正是這個條件吸引了呂勇琳。雖有人議論風水不好但她不信這個邪。首先她把菜餚風格定位在價優量大的本土家常菜上,裝潢上和服務上也進行了改進。資金有限沒有太多的人員,她和弟弟是主力軍,可每天依然只有零零散散的幾桌客人讓人不能不心急,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呂勇琳不敢想。她不是被輕易打敗的人,這還只是個開始,怎能輕言失敗。她積極尋找出路,那時的市場對營銷還停留在概念中並未引起重視。必須得把這個店推銷出去才會有市場!這個小火花在心中閃現時,呂勇琳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了。不出兩日,由她策劃撰寫的“花仙子酬賓價8.8折”的宣傳單傳遍了長春的大街小巷,半個月後花仙子果然有了門庭若市的場面,這給了呂勇琳信心和明確的目標:“看來自己比較適合幹餐飲業,得把餐飲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