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相關的參考論文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對大學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產生起到預防作用。在大學生所處的一些關鍵階段對他們加以積極引導和幫助,可以使他們更好的成長和發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

  摘要:現在的大一學生都是90後,是家裡的“獨苗”也是“掌上明珠”,他們多數是以自我為中心。在中學階段,一些成績優秀的學生也是備受照顧,常常覺得自己就是中心,所有人都要為自己服務。但一進入大學,有些同學就出現了不適應:南北方性格和生活習慣差異,自我意識與外界對自己的態度存在強烈反差。信心滿滿的這部分學生逐漸的在大學生活中出現了強烈反差:朋友變少了、做事缺少了自信、學習成績下降了……因此,作為學生們健康成長的引導人和知心朋友的輔導員,針對如此情形,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防止他們形成曲解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們在人生重要階段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自信心;自我意識

  九月的開學季迎來了我的第一批學生,2015級影視表演專科1.2班學生。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學生的朝氣與活力,進入大學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學生參加新生見面會的激動,參觀校園的興奮,第一次班會自我介紹的喜悅。他們的美好大學生活就這樣拉開了序幕。每週星期日是我們的例行班會,有一次班會結束,有一位同學劉某結束找到了我,問我是不是班裡的同學都不喜歡她……通過後來的我們的談話,瞭解到劉某在中學階段是班裡的班長,家裡條件很優越,基本上提出來的要求家裡都會盡量滿足,專業很好又會很多才藝經常代表學校參加活動。但是來到大學以後競選班長的時候沒有成功,加上自己性格原因和室友關係相處的也不是很融洽,上課也總是出現遲到、不到現象,常常自己一個人,不是不想和班裡同學一起玩,是不知道怎麼融入進去,後來慢慢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很少參加課餘活動,學生學習成績也有所下降。慢慢開始變得迷茫、不知所措。

  在中學階段,每個班少部分藝術類學生性格開朗,多才多藝,得到學校老師的喜愛,家庭條件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優越,90後孩子更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一旦升入外地大學,獨自一人在外求學的時候,沒有了安逸的熟悉環境,便會發現自我意識和現實中身邊人對自己的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不知所措,巨大的落差會讓學生慢慢的失去自信,從而脫離群體慢慢變得“邊緣化”。所以我們要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高校輔導員也要積極正確的引導學生正確自我意識形成和培養。發現班上劉某的問題後,首先是把學生的自信心建立起來,鼓勵學生多多參加系裡學校活動,推薦該生加入系團總支學生會在其中得到鍛鍊。同時也要客觀的分析劉某自己身上的問題,委婉的指出學生在與同學相處之間應該怎樣的溝通交流。學生宿舍是集體公共空間,不是像在家裡想怎麼樣就能怎樣,要更多的考慮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會影響其他人,多去換位思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其次更加多多關心這樣的學生,剛剛離開優越的環境,父母不在身邊,本身女孩子比較敏感,難免會覺得身邊人沒有像以前那樣關心自己,愛護自己,產生失落感。查寢的時候也找到了同宿舍的同學側面瞭解情況,大家也說不上來發生了什麼,劉某有些小公主的脾氣,做一些事都要聽她的安排,說起來又沒有什麼大事,都是一件一件小事積攢起來的,我也和她們在說,多學會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和包容,不是每個人適應新的生活和環境都是那麼快的,有些同學家裡是本地的,沒有那麼陌生,壞脾氣也是對親人,身邊的朋友才會顯現出來,說完之後她們也認識到了都是同學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多照顧一下家人不在身邊的同學,寢室的關係逐漸得到了緩和。最後也和劉某說了要把自己做好,不需要刻意的融入到一個環境中,每天按時上課,多參加班裡院系活動,慢慢就會在集體中找到存在感,成為這個班積極向上的中心。在和家長溝通學生在校情況的時候,也和家長表達了自己的想法,不要過多的給孩子加大壓力,正確的引導孩子自我意識,還是要以鼓勵為主,把握大的方向,讓孩子在大學生中多姿多彩。

  在中學階段到大學階段轉變的時期,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大學亦是小社會,在大學裡首先把“人”做好,學會尊師重道、待人接物,對自己專業要求精益求精,才會適應畢業之後的殘酷社會。作為高校輔導員也要客觀的恰如其分的評價引導學生,防止形成曲解的自我意識。

  樹立自信心,發現學生所長,加以引導

  學生在做事情的時候如果沒有了自信,成功率往往下降了一半,發現他喜歡做的,願意去做的,才能好好去做,從中提升自信心。自信心是第一步,建立自信,才能事半功倍。

  用成功向上的案例幫助學生形成積極自我意識

  學生剛來到學校,對一切大學事物還比較陌生,用成功的案例和積極向上的典範講給學生聽,讓學生的潛意識當中要有一個積極去做,會取得成功的想法,頻頻失敗和挫折最打消學生積極性,維持自信與自尊。

  客觀委婉評價學生,防止不當的褒貶

  現在的學生很注重外界對他的評價,尤其是教師對學生的評語學生很看重,每個人的個性,認知水平都有不同。學習也不能代表一切,多方面、全方位發展,輔導員老師應該幫助學生找到身上正確與錯誤,讓學生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對自己有一個積極地、客觀的自我意識,防止出現自大自負,自卑自棄。

  培養人際關係學會包容與換位思考

  人要適應社會,適應身邊的環境,其中人際關係可以說是社會生存的基礎。大學裡因為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能交到一些真心的朋友,珍惜大學的友誼,多學會包容,學會換位思考,相互理解,彼此珍惜現在有的友誼。

  提出明確合理的學習要求激發學生的潛能

  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長久保持,容易出現懶散的現象。因此,輔導員應該時刻提醒學生學習為本,培養多種學習方式,激發以及保持學習熱情,讓學生們快樂的投入學習中去,快樂中學習,快樂生活。

  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環境和自我不斷互動影響的結果。對學生來說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對學生客觀的、恰當的評價,對他們大學生活有著積極影響的。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自我意識,防止他們形成曲解的自我意識,從而讓學生在人生重要階段健康的成長。

  篇二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研究》

  摘要:大學生思想活躍,心智還不成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階段,對他們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由於很多原因,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得到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本文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並提出了自己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他們堅忍不拔、持之以恆的奮鬥精神,進而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他們和社會環境的關係,讓他們更好的認識挫折、消除挫折。

  2.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對大學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產生起到預防作用。在大學生所處的一些關鍵階段對他們加以積極引導和幫助,可以使他們更好的成長和發展。大學生所處的關鍵階段主要有:新生入校時期、學業迷惘期、情感困惑期、畢業迷茫期等。不同時期的學生關注和聚焦的內容各不相同,這就要求學校有針對性的對各時期的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心理健康教育。

  3.大學生是國家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1.學習目標不明確,使大學生缺乏前進的方向感。進入到大學後,學生開始接受到大量的與本學科相關的各種資訊,不同學者對待同樣的學科問題可能存在不同的學術觀點,這種情況開始讓剛步入大學校園的同學感到不適應。在高中階段,學習有班主任和任課老師經常檢查和督促,加之高考壓力較大,學習的目標是相對明確且集中的,但進入大學以後,所有的情況都發生了變化,學習全憑自覺,專業課的學習內容也比較豐富,一時不好把握學習的方向和目標,學習動力的不足也是大學生常見的問題。

  2.不會妥善的處理人際關係和情感問題,使大學生時常陷入人際關係的泥潭。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人,時時處處都離不開與他人之間的交流,很多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問題,不善於與他人溝通,在面對分歧時,不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見,因此常出現人際關係緊張的狀況。而這些問題必定會影響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問題。同樣,一些大學生因為戀愛觀不正確出現對待戀愛不慎重的現象,他們不懂得責任的重要性,容易做出一些傷害他人和自己的事情,由此產生的消極情緒,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也容易引起心理問題。

  3.生理和環境的不適應也會引發心理問題。進入大學,很多學生都是遠離家鄉和父母,獨自來到陌生的城市,新的環境的適應需要一個過程,有些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強,很快就能順利開始新的生活,有些學生則需要較長時間去適應,甚至有些學生怎樣都無法很好的適應大學生活。這種對環境的不適應,有時也會通過生理上的不舒服表現出來。

  4.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使大學生產生自卑與迷茫的心理。有些大學生因為高考沒有發揮好等原因,在進校時就對學校或者專業抱有牴觸情緒,甚至放棄學習和進步的機會,時間久了就會感到失望和困惑,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還有些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後,發現比自己優秀的人實在太多了,自身原有的優勢不存在了,在屢屢遭受挫折之後,自我否定,產生了自卑心理和妒忌心理。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有關問題的分析

  1.大學生來到校園後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日常生活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於依靠父母、家庭的學生來說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另外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生了變化,最不同於高中的學習是,大學生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大學生對待社會工作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大學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學習外,還要擔負一定的社會工作,關心班集體建設。大學校園相比中學和社會的接觸更多,人際關係較中學時代更加複雜,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2.有的學生在入學前把大學生活想象得過於理想化、神祕化,入學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物件,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心理就會產生落差。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好像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在生理上也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後奮鬥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就減弱了,失去了前進的勇氣和動力。

  3.很多學生因為考取了大學,得到老師表揚和親友誇獎,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失去了鬥志,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裡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缺乏前進的動力。有些學生因為環境變化而畏縮不前,各種校園活動不參加,整日除了上課之外,什麼事情也不做,生活單一,精神倦怠。在生活和學習上都是應付了事,做事懶散,湊合著打發時光。

  四、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這一階段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我國現在正處於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時刻,社會上存在一些不良的思想觀念。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於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更好的幫助他們成人成才。不僅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更是家庭和社會以致大學生本人的迫切需要。

  2.學校重視和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於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心理問題,所以學校有必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心理健康課程,全面系統的講授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且樹立自我調節心理的意識。

  3.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除此之外,還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訓練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同時運用現代傳媒方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大學生心理保健意識。

  4.優化校園文化,經常性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高校有必要採用“心理健康調查問卷”的形式,經常性的對不同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及早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和存在的問題。並對這些學生和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輔導,避免形勢進一步惡化。

  5.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需要學校做出巨大的努力,社會、家庭也應共同努力,配合學校為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做出貢獻。大學生既是學校的學生,也是家庭的成員,社會的成員。這樣的多重身份要求家庭和社會都要對大學生多一些關愛,在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要把家庭、社會和學校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社會要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家長要多關心和引導孩子的誠招,學校為學生的發展提供科學完善的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滿學璐:《輔導員如何正確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12月。

  [2]羅薇:《淺談新時期大學生心理問題及對策》,《南昌教育學院學報教育理論與心理學》2011年第26卷第一期。

  [3]周如東,李淑娜:《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11月第30卷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