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丹桂有哪些養殖方法

  丹桂在現各地廣泛栽培,常用作園林景觀樹種使用。如果作為盆栽的話可以怎麼去養殖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盆栽丹桂養殖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盆栽丹桂養殖方法

  合理澆水

  丹桂盆土要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但要每天向葉面噴灑一次清水,均勻噴溼所有的枝葉,以開始有水珠往下滴為宜,以保持葉片溼潤,並清洗去吸附在葉片上的灰塵。清明節後將丹桂移置露天,澆一次透水。夏季須在早晚澆水,冬季則在中午前後澆水,使水溫與土溫接近,不致驟冷驟熱,注意不可積水。冬季保持盆土溼潤即可。

  適時施肥

  丹桂抽梢時可施1~2次氮肥促進枝葉生長,花芽分化和開花前則以施磷肥為主。春季將丹桂移置露天后,開始澆腐熟稀薄的豆餅、麻醬、魚腥水等,每半月一次,5月底至開花前每週澆一次,肥水濃度逐漸增加,7~8月每隔半月追施一次0.5%磷酸二氫鉀溶液。花後追施一次清淡的肥液,以免引發秋枝。在冬季要多施有機肥和磷鉀肥,施肥前,盆土要稍幹些,並宜先松下土,以便肥料的吸收,第二天應澆一次水。

  選盆倒盆

  丹桂花盆的質地以紫砂陶盆或釉陶盆為佳,色澤以紫色或赭色較好,可與花、葉色彩有鮮明對比,增加其觀賞效果。盆栽丹桂每2~3年要倒盆換土一次,剪去一部分老根和枯根,用竹籤剔去一部分舊土。盆栽丹桂的用土配比不很嚴格,通常可用園土、堆廄肥和河砂各佔1/3配製而成。春季種好後要澆足透水,然後移至庇廕處約10天,使其“服盆”,服盆期間不能施肥,在恢復生長並長出新葉後方可澆水和施肥。

  整形修剪

  丹桂造型以做成曲乾式、斜乾式或飄逸式者為佳,整形一般採取攀扎與修剪相結合的方法,主幹可攀紮成曲幹形或斜乾式。宜在秋後進行,對生長很高而下部枝條很空,樹形很差的植株,可在2/3或3/4處將整個頂部的枝條剪去,對“頭重腳輕”的植株要剪去上部過密枝條,只留下部較小枝條,對枝條過密的植株,要進行疏剪。花後還應進行一次整枝,剪去徒長枝、枯枝、病蟲枝、密生瘦弱枝。

  越冬管理

  室溫宜保持O~5℃,相對溼度保持50~80%。冬季冷室內光照要好,尤其是早春芽開始萌動前,更要求陽光充足。次年春季,華北地區穀雨後***黃淮流域在驚蟄前後***,安排盆栽丹桂出室。出室後,先集中放置在室外背風向陽處,以後再散放成排,使其逐漸適應外界環境。

  病蟲防治

  丹桂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煤汙病、藻斑病、根腐病、缺鐵病等,應針對病害情況,予以防治。葉斑病、煤汙病及藻斑病可噴射0.5波爾多液或5%多菌靈500~1000倍液防治,根腐病的防治應注意保持土壤疏鬆透氣、不要積水,如因真菌引起根腐時可用代森銨200~300倍液澆灌根部。丹桂常見的蟲害有葉蜂、粉蝨、蟎、長白蚧、黃刺蛾等。葉蜂、粉蝨、蟎可用40%樂果1500~3000倍液噴殺,長白蚧除人工刷除外,在第一二代若蟲時,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40%殺螟鬆500倍液噴殺。

  丹桂的形態特徵

  外形

  金桂是常綠性小喬木,樹冠圓球形;樹勢強健,枝條挺拔,十分緊密。

  樹皮灰色,皮孔圓或橢圓形,數量中等。

  標準株分枝力平均2.7個;春梢比較粗壯,長度平均15.9cm;節數平均7.0節/梢,其中有葉節數平均4.2節;腋芽的芽體較大,平均33.8枚/梢,每節單側3芽以及3芽以上疊生率佔69%。

  葉

  葉色深綠,革質,富有光澤;葉片橢圓形,葉長7.8~11.5cm,平均10.4cm,葉寬3.2~4.7cm,平均4.1cm,長寬比約為2.5;葉面不平整,葉肉凸起;側脈8~10對,網脈兩面均明顯;葉緣微波曲,反捲明顯;全緣,偶先端有鋸齒;葉尖短尖至長尖;葉基寬楔形,兩邊常不對稱,並與葉柄連生;葉柄粗壯、略有彎曲,平均長0.9cm。

  花

  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花冠斜展,裂片微內扣,卵圓形;花色黃,國際色卡編號為9C***中黃***;有濃香,不結實。

  丹桂的用途

  觀賞

  金桂樹形好、長勢好,花色、花香和花量又全面勝人一籌,主要應用作觀賞栽培。

  提煉芳香油

  採集其桂花,可以提取芳香油,制桂花浸膏,可用於食品、化妝品,可制糕點、糖果,並可釀酒。

  藥用

  花和根莖可入藥, 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祛風溼等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