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音樂畢業論文

  音樂論文寫作是音樂研究的基礎問題,也是學界經常討論的話題。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音樂學科中的情感教學

  柏拉圖曾說:“我們一向對身體用體育,對心靈用音樂。”可見音樂不僅僅是聲音的藝術,更重要的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其初衷是讓心靈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和昇華。中學音樂教育宗旨在於在音樂教學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有效地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使其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情感效應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主動、有趣的學習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鑑賞能力。

  然而,在目前的音樂教學中,由於過分強調知識性、技術性,而忽視了情感、態度在學習中的功能。有人說節奏是音樂作品的骨架,旋律就是血肉,這個比喻形象又貼切,非常好。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什麼方法去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大強度地感染學生,是值得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思考的問題。

  一、營造音樂氛圍,孕育情感

  音樂藝術是一門抒發感情的藝術,每一首音樂作品都有它各自的情感特徵,如哀可使人泣,樂可使人笑,悲可使人憂,歡可使人跳,恨可使人義憤填膺,愛可使人鍾情滿懷。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進入音樂的情感世界,我們可以在上課初就營造相應的音樂氛圍,如教室環境的佈置,相關或相似的音樂背景、掛圖、道具、多媒體等等情由境生,複製、模擬和創設一定的環境或情景。例如:在欣賞《伏爾加船伕曲》時,讓學生先觀看列賓的油畫《伏爾加縴夫》;在教唱學生唱《小鳥,小鳥》《渴望春天》等有關大自然的歌曲時,在教室擺上幾盆綠色植物或鮮花;在教學生唱舒柏特的《搖籃曲》前,可先聽聽勃拉姆斯的《搖籃曲》等。這樣,使學生在情緒上有了一個統一的基調,為接下來的音樂教學打下了基礎。

  二、精煉課堂語言,誘發情感

  音樂特級教師陳蓓蕾說過這麼一句話:“作為音樂老師,首先是教師然後才是音樂。”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如果教師講課的用語、聲調、口音等符合學生的口味,就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情緒高漲;學生肯定的反應和教師對自己語言表現的自我肯定又對教學以積極的影響。

  曾聽過一位教師上音樂欣賞課《高亢的西北腔》,先讓學生靜靜聆聽完高亢激越的《黃河船伕曲》之後,他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開始了一段無比精彩的導言:“美妙的詩,感人的歌,像從高原傾瀉而下的河,載著黃土人民的悲歡離合,越過縱橫的高原,崢嶸的山石,源源不斷,綿綿流淌。”教師專注的眼神、投入的表情和聲情並茂的語言再配上優美動聽的旋律,對學生的心靈產生了強大的感染力。經受老師精美的語言和美妙的音樂渲染,學生如身臨其境,身心得到了最大的震撼。對激發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情感體驗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豐富教學手段,培養情感

  ***一***巧用想象,設境引情

  音樂是一種抒情功能極強的藝術形式,它通過樂曲的強弱、旋律的起伏變化以及節奏的抑揚頓挫等,使人獲得比其他藝術形式更為直接、更為豐富、更為生動的感覺,使學生很容易激起豐富的想象,給人以美的愉悅感,使人心馳神往。這樣音樂就可以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在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時,瞭解學生聆聽音樂的初步感受,給學生介紹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再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有關的樂器後,問學生當你感到非常高興時會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表達呢?那咱們邊寨人民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時又是怎麼做的呢?在欣賞時,引導學生想象邊寨人民聽聞喜訊後狂歡的場景。如:引子中圓號的聲音和小提琴的震音,可以想象山寨傳來了北京報喜的電波,山谷中傳出牛角傳遞喜訊的號角聲,排鼓、鈴鼓的加入想象少數民族姑娘腳上的竄鈴,小提琴像姑娘輕盈的舞姿等等。

  ***二***聆聽入情法

  音樂是以聲傳情的藝術,美國的艾倫·科普蘭說:“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什麼也代替不了傾聽音樂。”教師要培養學生音樂聽覺感知能力,通過音樂撥動孩子們的心絃,讓他們得到了美的享受,豐富自身的情感。最重要的環節莫過於聆聽,只有通過不斷地聆聽,才能真正提高音樂鑑賞能力,豐富審美經驗。

  例如,讓學生學唱《小杜鵑》這首歌曲,讓學生在樂曲中聆聽感受音樂詼諧幽默的同時,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在音樂感受中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更加親密。還有許多優秀的通俗歌曲,喻涵了很多人生哲理。如在欣賞《愛的奉獻》時,聆聽後要學生明白“人間的春風”“心的沙漠”“愛的荒原”等比喻表達了人們對道德、對愛的內心呼喚,對早先物質匱乏但精神振奮時代的懷念。在委婉抒情的音樂中,人們對愛和溫暖的渴望,化做人慾啜泣的呼喚。愛在哪裡?它不是一種賜物,它來自每個人的奉現,來自人們的真誠、友善和諒解。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真正的音樂欣賞;也只有在真正的音樂欣賞中讓我們發現情感的內涵所在,這就需要我們在音樂欣賞中要千方百計使得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其價值觀得到昇華!最終達到以情明理、以情怡心的目的。

  ***三***藝術實踐動情法

  在音樂教學中要我們可以採用綜合性、多樣化的音樂實踐活動,如:音樂遊戲、師生接唱、歌表演、舞蹈、樂器伴奏等。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的情趣,而且還能加深對音樂表現的理解,進而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通過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讓學生在自己創設的特定情境中擔當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長的角色,往往會產生良好教學效果。同時,還要求我們教師要用適當的方式鼓勵、激發學生的參與欲、表現欲和成功欲,讓學生用自己的感情來表現音樂,培養音樂創造能力。

  情感教學是實施音樂教育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善於利用自身的教學情感和音樂作品的真摯情感做誘導,喚起學生的情感經歷和體驗,使那些因為缺乏音樂天賦而膽怯的學生增強自信心,讓所有孩子都能因音樂而開啟心靈的大門,用情感與情感的溝通做紐帶,正確引導、合理施教,讓所有學生都能聽懂音樂、愛上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最後達到全面育人的教學效果。

  篇2

  淺論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鑑賞能力的培養

  高中音樂教學內容廣泛,其中主要涵蓋音樂鑑賞、歌唱、演奏、創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六大大模組。雖然各模組的教育作用有不同的側重點,但鑑於“音樂鑑賞”在增進學生基本音樂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在普通高中音樂課程中應首先得到突出和強調。

  一、音樂鑑賞教學的重要性

  《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強調“音樂鑑賞是培養學生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具備良好的音樂鑑賞能力,對於豐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個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音樂鑑賞教學是以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鑑賞音樂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為目標。

  在音樂鑑賞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覺,更是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以及社會責任感的提高。培養鑑賞能力,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增進學生對中國音樂文化的瞭解,對祖國音樂藝術的熱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精神的學習情懷。音樂鑑賞學習是中學音樂學習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接觸音樂、學習音樂最直接的途徑。學生對音樂的鑑定和賞析,它是人們通過特定媒介獲得對音樂作品的具體感受、體驗、鑑賞和鑑別的精神活動。從受到欣賞再到鑑賞是從初淺到深層、感性到理性、被動到主動的一個變化過程。這樣有利於學生思想的昇華,形成更深刻、正確是世界觀、人生觀。

  有必要強調一下音樂鑑賞與音樂欣賞的差別,以更好的在教學中將音樂鑑賞課上的更加生動、貼近課程標準的要求。音樂欣賞是享受美好的事物並領略其中的趣味。而音樂鑑賞是通過特定媒介獲得對藝術作品的具體感受、體驗、鑑賞和鑑別的精神活動。鑑賞與欣賞相比意義更深一層次,不僅是感受、鑑賞的概括,更增加了鑑別精神和創造性。鑑賞既受到作品本身特性的規範,又調動人們的想象力,而這種想象力本身就具有創造的性質。這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反思與評價藝術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音樂鑑賞能力的必要性

  1.有助於學生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養

  音樂是人類的另一種語言,它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作用於人的情感,使人接受藝術所表現出來的某種精神品質的薰陶滲透,從而使人們達到一定思想境界。高中音樂鑑賞能力的培養便重點強調學生在音樂中宣洩消極因素、提高積極因素,從而使自身的情操得到加強、道德素養得到提升。就如不同的音樂欣賞下給人不同的心境一樣。抒情優美的樂曲如《春江花月夜》,可以緩解神經、讓人愉悅;深情柔和的音樂,如巴烏獨奏《漁歌》可以使人心平氣和;歡快雄壯的樂曲如《拉德斯基進行曲》則可以振奮精神。總之,品味優秀的音樂作品對促進人的身心健康、有助於提高人的審美趣味。

  2.有助於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

  中學音樂教育把“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作為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決定了音樂教學應“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而在音樂鑑賞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學應注重幫助學生提高其審美水平。而主要是通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態度和高尚的價值觀來完成的。音樂具有重要的審美功能,被音樂所表現出來的真善美所陶醉,產生強烈情感共鳴,從而淨化心靈,形成一種道德美。通過在音樂鑑賞中所感受的音樂藝術意象的感染力、震撼力,而使學生在獲得審美愉悅,改善審美文化心理結構,拓展藝術鑑賞視野。

  3.有助於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

  音樂教育具有其他科目所沒有的獨特特點,其旋律、節奏、調式等對豐富人的想象力、促進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優美的旋律、悅耳的和聲,對人的情感形成強烈的衝擊,在感情的體驗中,激發學生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音樂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語言,也促使學生充滿激情和幻想,促進學生思維活躍,引起諸多創造靈感。音樂鑑賞啟迪學生敢於想象和創造,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音樂鑑賞中受到教育。

  三、提高學生音樂鑑賞能力的有效途徑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鑑賞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具有一定音樂鑑賞能力為核心,但在鑑賞課的教學中不僅僅侷限於音樂的專門性學習,而是以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的理念。新的音樂課程標準強調通過音樂教育培養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的學生個體。這就要求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的全面教育方式。高中音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音樂這門藝術課程,來豐富學生的美學思想、關注學生的獨立音樂感受與見解。在音樂鑑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發展。

  善於觀察學生在學校音樂鑑賞中的每一個表現,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聽賞活動,多多發表對所聽音樂的獨立感受與獨特見解。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上的引導要採用“求同”與“求異”並存的方法,鼓勵學生思考與發表不同的意見。教師的賞識會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只有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上實行深刻變革,才能改變那種把音樂教育當成傳授知識與技能的狹隘眼界,才能改變那種一味從教師的主觀感受出發而不考慮學生的求異思維及具體體驗的單向方式,才有可能鼓勵和引導學生自身的體驗。

  2.重塑現代教育觀念,構建新型師生關係

  在音樂鑑賞的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塑造對於成功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只有良好的師生關係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創造激情,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的角色必須由“傳授知識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

  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是溝通學生與音樂的橋樑。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便於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為學生提供資助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方式,充分發掘學生的音樂潛能。教師要愛護和尊重學生,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交流互動關係。

  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採用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充滿音樂美感的課堂環境。”它對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在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音樂興趣的激發者、音樂生活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交流者、音樂活動的組織者、音樂表現的欣賞者。

  3.開展探究式教學、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

  在音樂鑑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進行感受美的體驗,比如節奏、律動、線條、色彩、繪畫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自填歌詞,創編故事豐富多彩的創造實踐來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創造。教師精心設計提問問題是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重要過程。教師的提問不僅在於激發學生的疑問,更重要的是在提問中散發學生的思維。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提問的技巧。

  同時,良好情境的創設是進行有效教學的另一種方式,也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方面。創設情境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入聆聽音樂的心理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言,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與激情。音樂鑑賞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需要,創設合乎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通過音樂體驗情感,使他們具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去面將來可能經受的一切情感考驗。這樣的師生互動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主動參與,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對學生音樂鑑賞能力的培養也是很有幫助的。

  總之,高中音樂鑑賞的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價值、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高中音樂教師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與鑑賞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全面發展。同時,高中音樂教師在鑑賞的教學中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轉變教師角色、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鑑賞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

  參考文獻:

  [1] 趙宋光, 音樂教育理學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3.

  [2] 曹理, 音樂學科教育學[M].首都師範大學出版, 2007.

  [3] 吳躍躍.新版音樂教學論[M].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