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畢業論文附件

  音樂是一種具有特殊表現力的表演性時間藝術,是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音樂與生活

  摘要:生活作為音樂表現著的世界,音樂也為此而成為生活的事實。郭聲健的《美國音樂教育考察報告》就是他對美國音樂教育和藝術教育所見所聞的記錄,此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記錄了“美國基礎音樂教育”、“美國音樂教師教育”、“美國社會音樂生活”和“紐約藝術教育現狀”四方面的音樂教育。“我們求助於音樂來表達我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並深知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音樂這種情感表達的方式。音樂所具有的情感品質為人類的交流提供了特有的途徑。”生活本身,它先天地賦予了我們理解音樂的條件,而且其中灌注的最深刻的內容是我自己所賦予它的。

  關鍵詞:報告;音樂;思考;情感;生活

  若你把這本題為報告的報告當做“報告”來讀是個錯誤,因為它不是嚴肅的刻板的堆來枯燥的資料和死板的事實,他在用他的眼睛說話,而眼睛正遇著整個生活。生活作為音樂表現著的世界,音樂也為此而成為生活的事實,郭聲健正是以此推進著他的整個“情緒”,帶著你走進一個親切而又溫和的,處處被音樂包圍著的而又不讓你覺得這是為了讓你逢著音樂而音樂著的世界。

  郭聲健的《美國音樂教育考察報告》正如他本人所說,乃是一本隨感錄,隨感錄正如漫步一樣,它眼睛呈現它所遇見的每一道景緻,同時又不是為了這道景緻而觀賞,它只是無目的地行走著,看到了有趣的花草,它就會把它記錄下來,它永遠不知道再走下去還有多少美好的東西,也不去理會這條路有多長,它僅僅是走著,一邊走一邊咀嚼其中的樂趣,郭聲健的這四篇報告就是他本人的漫步,他不告訴你這條路上路牌寫的是什麼,它的質地,它的歷史,它的狀貌,甚至它將通向哪裡,他只是細心地摘下兩旁的風景,不露聲色地帶著你遊走。從郭聲健到哥倫比亞大學訪學的第一天起,他就把關於美國音樂教育和藝術教育所見所聞細心地收藏了起來,這點點滴滴事情最終匯成了一條溫暖的河流,由丁點變成了全體,並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了較為系統的認識,同時一併交給他的讀者

  此書分為四個部分,分別記錄了“美國基礎音樂教育”、“美國音樂教師教育”、“美國社會音樂生活”和“紐約藝術教育現狀”四方面的音樂教育,其實也基本上涵蓋了音樂教育的全部內容。由於我在讀這本書之前看過不少百老匯的片子,聽過些音樂,也實時瞭解過一些美國社會音樂生活方面的內容,這裡也就從對此書的第三部分的理解談起。

  描述音樂本身是件困難的事,尤其是對於一位不通樂理的人來講,只能貧乏到用耳朵來思考的地步。不過,生物學上指出耳朵可借其辨別振動的功能,將聲音轉換成神經訊號,然後被大腦翻譯成可以理解的詞語,這對於所有人來說可是個不小的鼓勵,因為你覺得欣賞音樂可能不必要通過專門的訓練就可以獲得,因為它無處不在,日常生活就是一張張攤開的樂章,它不僅展開在百老匯,還展開在地鐵裡、劇院裡、教堂裡、商場裡、大學校園裡、時代廣場裡、培訓市場,甚至是賭城裡,處處都是藝術的生活,你不必瞭解音樂本身所關涉的背景,它讓你得不到一個滿意的說法,加上深入瞭解這些音樂背後所隱藏的知識的困難,以及這些知識與純粹的音樂比較大的差別,只會讓你不得不放棄這樣的念頭,你只需預設你是理解它的,你是在生活之中,如此剎那間實現了某種屬於自己的、最可靠的情感,那種潛伏於內心長久的微妙情緒會與生活的點點滴滴一併匯為音符與旋律。

  郭聲健所描述的地鐵音樂或是街道音樂在美國隨處可見,他們能夠在繁華都市的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裡,在任何一個喧譁之地盡情彈唱,不失其氣勢及音樂本身的節奏與動感,“表演者所選擇的音樂風格也不相同,表演的音樂和表演者所在地的情景也能協調吻合” ***《美國音樂教育考察報告》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p230***,他們能以一把大提琴、一把小提琴和一支薩克斯,演奏出悽楚的樂調,並深刻地寄託了對9.11死難者的哀思,他們不是賣藝,也不是做推銷,而是單純地演奏,因為此刻他們在生活著,而且就在生活之中。在實施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會強調細膩的情思和豐富的情緒能夠在第一時間把握樂曲中最為感人的部分,這一部分將成為欣賞者為之動容的最深刻的理由。

  最為感人的部分當然離不開樂曲各個章節所做的鋪墊,在通往這一盛況的路上,它所做的鋪墊工作是難以體察的,因為我們無法將演奏者或者作者的情思灌注其中,我們僅僅以自己的體驗來套用這樣的旋律來宣洩,來尋找和樂曲的契合點,一旦找到了契合點,我們就會享受到無比的愉悅,這個契合點設定在樂曲當中是可尋的,但要深刻地理解它,非得靠著我們自己細膩而又敏銳的情感,這裡我們和演奏者有了共同的話語,可以進行親切的交談。“交談”即是承認聽者的獨立性,承認演奏者的獨立性,而非讓樂曲本身替演奏者和聽者說話。那麼音樂教育也是一項較為隱祕的教育“手段”,當然,它不僅僅是在講手段,而是強調滲透在生活裡,滲透在每個情感生活的角落。

  百老匯是一個迷人的地方,為我們所熟知的《貓》、《芝加哥》、《歌劇魅影》、《媽媽咪呀》等這樣的歌劇在這裡上演,所幸有些劇作曾搬到我們平常人的熒幕裡,但若是能實際參與一次也是件幸事。我曾將《歌劇魅影》多遍,它是一部描述十九世紀發生在法國巴黎歌劇院的愛情故事,片中的主角之一是一位在歌劇院的地窖深處神出鬼沒的“魅影”,他相貌醜陋,戴著面具,但又是位學識淵博的音樂天才,為了躲避世人驚懼鄙夷的目光,他將自己關在地下,過著地獄般的生活。

  他製造各種紛亂,干涉歌劇院的主角人選和劇碼安排,以他特殊的方式關注著歌劇藝術,當魅影發現克莉絲汀擁有著非凡的美聲之時,他便為之傾倒,決定不計一切代價,將年輕貌美的克莉絲汀調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魅影強烈的佔有慾使得他喪心病狂,表現出極為殘暴的一面,並試圖強搶克莉絲汀,但歌劇最終克莉絲汀與其愛人勞爾走到了一起,絕望的魅影也悔悟了,隨之悄然隱去。郭聲健稱:“要領略音樂演唱無窮魅力和舞臺佈景的變幻莫測,這部音樂劇應該是我們的首選。”***同上p248***其實它的意義還遠不僅如此,因為這部音樂劇就是在以音樂的形式思考音樂,我們不否認《媽媽咪呀》具有同樣的價值,但是與這個音樂劇比起來就沒有那麼純粹,我想它告訴我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音樂在生活中展現為一種生命形式,而且就這種生命形式而言,它就是音樂。

  不管音樂屬於什麼樣的風格、流派,不管作曲者處於什麼樣的背景之下進行的創作,也不管這樂曲在試圖描繪怎麼樣的一種場景、怎麼樣的情緒、怎麼樣的情節和敘述方式,對於聽者,就一首將要欣賞的樂曲而言,它們都是隱藏的,都是將要被感知、被理解和被認識的,而沒有在這之前成為我們自己的知識或者經驗,我們憑藉東西來作為描述它的前提?那就是生活本身,它先天地賦予了我們理解音樂的條件,而且其中灌注的最深刻的內容是我自己所賦予它的,我從其中窺視到了我的存在,我在其中首先實現了,我從中找到了我的位置,這些關於我自身的內容已經預先被我所體驗到,它先於聽到樂曲之時就已經存在。我將自身作為了描述音樂的前提,故而我們可以先於瞭解一切背景知識之前就被音樂感染了,隨著背景知識的擴充,我們能夠幻想的空間就越大,能夠回憶的場景就越寬廣,音樂隨即又具有了時間上的延展性,這也就是說,我們隨著閱歷的加深和知識的不斷增長,對於音樂的理解也就越來越深,獲得的感受也越來越豐富,所能回憶和聯想的心緒情感越來越多。

  郭聲健在書中還付了一段由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Lori Custodero博士寫的一片小文,其中談到“我們求助於音樂來表達我們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感,並深知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缺少音樂這種情感表達的方式。音樂所具有的情感品質為人類的交流提供了特有的途徑。”音樂正是為了滿足這種表達與理解人之情感需要而出現在教育領域的,哪怕是在拉斯維加斯的***裡面,它也能傳出它自身強烈的味道,而且這種味道尤其顯得重要,因為它時刻在告訴生活的人們如何去生活。

  參考文獻:

  [1]貝尼特·雷默.音樂教育的哲學[M].熊蕾譯.

  [2]曹理.普通高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M].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2.

  [4]韓春牧,徐孟東.音樂鑑賞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1.

  [5]楊桂樺.加強大學生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性[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9***.

  [6]樑娜.普通高校聲樂選修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首都師範大學,2007.

  [7]鄭弋暉.蘇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情感化理論與實踐研究[D].江西師範大學,2006.

  篇2

  淺議從音樂鑑賞中學會感知音樂的魅力

  音樂鑑賞既是一項藝術欣賞活動,同時也是藝術學習活動,通過音樂鑑賞過程,人們能夠充分地感受到音樂中所描述的情景,感知到其中所傳達的情感,同時,還能夠從音樂鑑賞過程中不斷學習到音樂表達的知識,進而更加充分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一、獲得音樂素養的提升

  音樂素養的提升是感知音樂魅力的重要前提,如果缺乏音樂素養,那麼再好的音樂也難以被髮掘和欣賞。因此,要想感知音樂的魅力,就需要提升音樂素養,而音樂鑑賞則為我們提供了一條捷徑。首先,從音樂鑑賞中提升音樂的感知能力。通過進行長時間的音樂鑑賞訓練,能夠使聽眾分辨出音樂中的各種樂器以及其在整個音樂中發揮的作用,進而為音樂素養的整體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從音樂鑑賞中提升音樂的記憶能力。很多人存在著不能高效記憶音樂的狀況,這是因為其在鑑賞音樂的過程中功底不高、不夠認真以及欣賞次數較少等,因此,需要通過大量的音樂鑑賞,提升對音樂的分辨能力,進而提升對音樂的記憶能力,在記憶的基礎之上獲得音樂素養的整體提升。

  二、學會感受音樂創造者描述的情境

  只有充分感受到音樂創作者描述的情境,才能夠真正欣賞到音樂的魅力,因此,我們需要從音樂鑑賞中學會感受音樂創造者描述的情境。首先,通過感知創作者在音樂中描述的景色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在很多偉大的音樂作品中,創作者能夠通過自己的作品將自己觀察到的情境真實地描述出來,而我們進行音樂欣賞,就是要對作者描述到的情境進行分辨和還原,感受到作者描述的情境。只有如此,才稱得上“鑑賞”音樂,而非單純地聽音樂。

  要想感知作者在音樂中描述的景色,不僅要求自己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能夠分辨出來音樂表達的景色,同時還要求鑑賞者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仔細觀察和感受各種不同的景色,這樣才能夠真正體會到作者在描述和還原真實情景上的功力,才能夠真正感受到音樂作品的魅力。其次,通過感知創作者在音樂中抒發的感情來感受音樂的魅力。創作者在進行音樂創作者時所表達的感情是音樂創造的核心,能夠使聽眾在聽的過程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同時也能夠使聽眾產生共鳴,進而能夠更加深刻地感知到音樂作品的魅力。因此,聽眾需要根據音樂作品中節奏的快慢、樂器的運用、音調的轉換等來充分體會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最終促使自己充分融入到音樂當中,感受音樂創造者所抒發的感情,體驗音樂的震撼力。

  三、在音樂鑑賞中做到與創作者靈魂相通

  與音樂創造者靈魂相通是音樂鑑賞者鑑賞能力和音樂素質的充分體現,因此,鑑賞者需要在音樂鑑賞的過程中做到與創作者靈魂相通。在音樂鑑賞中做到與創作者靈魂相通需要鑑賞者具備兩個基本條件:首先,需要鑑賞者擁有直接或者間接的相似經驗,只有如此,鑑賞者才有可能與創作者產生情感上的相通。其次,鑑賞者需要有一定的音樂素養,這樣其才能夠體會到創作者描述的感情,才能夠在作品各個樂章的烘托之中抓住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情感主題。在這兩個前提之下,音樂鑑賞者才能夠與創作者靈魂相通,產生共鳴。

  四、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音樂鑑賞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想象力能夠讓鑑賞者瞭解創作者對音樂內容的詮釋過程,而充分發揮創造力則是要求鑑賞者能夠對欣賞到的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創造,這樣,音樂對於鑑賞者來講就更加獨一無二,就成為了“創造者創造出來表達鑑賞者感情”的東西,音樂作品對於鑑賞者的意義就更加特別。因此,鑑賞者在進行音樂鑑賞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還原音樂本質,同時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使音樂對於自己來講更加具有相通性,這樣,才能夠更加充分地體會到音樂中描述到的內容,體悟到音樂中抒發的感情。

  五、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鑑賞活動能夠提升人們的音樂素養,而人們音樂素養提升之後,又能夠更好地開展音樂鑑賞活動,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因此,我們需要重視音樂鑑賞活動,充分發揮音樂鑑賞活動的作用,從而在音樂鑑賞的過程中充分提升音樂素養,提升自己對於音樂魅力的感知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