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的正確種植方法是什麼

  地瓜可以食用的部分為扁圓形或紡錘形肉質根塊,地瓜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食物之一,不過地瓜的種植方法就很少人知道了。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地瓜的種植方法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地瓜的介紹

  又名白薯、紅薯、山芋、番薯、甘薯、沙奶奶***【異名】土瓜、涼瓜、涼薯、葛瓜、葛薯、土蘿蔔***《中國藥植志》***,草瓜茹***《陸川本草》上***,沙葛、地蘿蔔***江西《草藥手冊》***。

  北方地區主要指紅苕***紅薯,番薯***;而南方部分地區指 豆薯***沙葛***是不同的物種。

  紅薯:旋花科,甘薯屬的一個重要栽培種,又名甘薯、白薯、番薯、紅苕、地瓜、山芋、土瓜、紅土瓜。紅薯原產於南美的祕魯、厄瓜多、墨西哥一帶,因其具有適應性廣、繁殖力強、栽培簡便、高產穩收、營養豐富、用途廣泛等特點,全世界有111個國家或地區種植紅薯,其中有101個屬於發展中國家。歐洲第一批紅薯是由哥倫布於1492年帶回,然後經葡萄牙人傳入非洲,並由太平洋群島傳入亞洲。紅薯最初引入我國是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福建華僑陳振龍常到呂宋***現今菲律賓***經商,發現呂宋出產的紅薯產量最高,於是他就耐心地向當地農民學習種植之法。後來經過陳氏家族的推廣,紅薯在全國普遍栽種。其主要產區位於北緯40° 以南。目前紅薯在世界糧食生產中總產排列為第7位,預計21世紀它將上升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世界紅薯總種植面積近年穩定在94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約為13000萬噸。其中,亞洲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紅薯產區,其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分別為世界的80% 和90%以上。

  中國的紅薯栽培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紅薯的栽培分佈很廣,南起南海諸島,北至內蒙古,西北達陝西、隴南和新疆一帶,東北經遼寧、吉林延展到黑龍江南部,西南抵藏南和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黃淮海、長江流域和東南沿海各省是我國紅薯主產區。

  目前,我國的紅薯種植面積保持在62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穩定在1億噸以上,分別佔全世界的70%和80%。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紅薯生產國。在全國的農作物主產中,紅薯僅次於水稻、小麥和玉米,居第4位

  地瓜的種植方法

  一、薯藤冬眠育苗法。薯藤冬眠育苗法是將秋天收穫的薯藤留至第2年作紅薯苗。

  1、剪藤:在秋季紅薯收穫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釐米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

  2、強制休眠:將剪好的薯藤放入濃度0.5%的安菲特林溶液中浸泡兩分鐘,取出晾乾表面水分。

  3、篩沙:將普通黃沙用篩子過濾,去除大顆粒砂子和雜質,灑水,溼度以沙子捏緊後鬆開能散開為度。

  4、沙藏:先在地面挖坑,長和寬不限,深度1.2米***視各地冬季凍土層的厚度而定,以儲藏溫度在5-10℃為宜***。然後將薯藤採用一層藤一層沙的方法平放坑中,藤間留1釐米的間隙。每層沙厚度不少於3釐米,最上一層沙厚不少於15釐米,在其表面蓋以塑料薄膜,霜凍重的地區,薄膜上再覆蓋秸稈或草簾。到翌年春季紅薯栽種時節,將薯藤起出扦插即可。薯藤冬眠育苗法可省去種薯育苗的佔地和育苗期間的田間管理,經沙藏的薯藤取出後已經生有少量的新根,扦插後成活快,長勢好,可使紅薯單位面積產量提高15-20%。

  二、薯根育苗法。薯根育苗法是將秋天收穫的薯根通過移栽至溫室內或樓房陽臺處,通過整個冬季栽培紅薯藤,留作紅薯苗。

  1、秋季紅薯收穫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根,藤根上部的藤蔓從根部向上各留2-3節,除去葉片,保留1釐米葉柄待用。

  2、根據育紅薯苗量的多少,選擇合適的育苗場地,溫室內採取開小溝***溝寬30釐米、深20釐米***,溝心距80釐米,把紅薯根在小溝兩旁按20釐米的株距進行栽種,一般每平方米栽種12株。在房屋的陽臺上可採用花盆栽種紅薯根,方法同溫室栽培。

  3、在溫室內或房屋陽臺地面的上方***距地面約1.6米***,按紅薯根栽種的株行距拉14-16號的鐵絲,並在鐵絲上綁一些塑料繩或麻繩,繩子的一頭綁在鐵絲上,另一頭綁在紅薯根上。待紅薯根上的藤蔓發芽後,每株選留3個健壯的萌芽,一個萌芽對應一根繩子,以便在紅薯根發芽後藤蔓順著繩子向上攀延。

  4、新發出的紅薯藤蔓需人工向繩子上纏繞,一般1-2天纏繞1次,待紅薯藤蔓長至1.5-2米長,且距大田移栽還有10天左右時,即可採收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釐米長的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每200-300段扎一捆,栽於溫室地裡或花盆內,澆透水,深度以 5釐米左右為宜。10天左右,薯藤段上部萌發出小芽,下部萌發出一定的根系,此時即可移栽大田。

  薯根育苗法具有充分利用空間、育苗量大等特點,且薯根到春季還可收穫一定產量的紅薯。採用此種方法育苗,溫室或房屋陽臺內的溫度應控制在5-25℃之間,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每平方米可培育400-600株紅薯苗。

  三、薯藤育苗法。薯藤育苗法是在秋季紅薯收穫後,選擇無霜凍、無病害的健壯薯藤,去除葉片,保留1釐米葉柄,按每兩節一段剪截,形成薯藤段,以後的操作方法同薯根育苗法。

  地瓜的生長習性

  生長時期

  春薯生長期為160-200天,夏薯約為110-120天,根據紅春在大田的生長特點及其與氣候條件的關係,大體分為三個生長時期:

  ***一***前期***從栽秧到封盆***。春薯約歷時60-70天,夏薯40天左右。該期莖葉生長較慢,根系發展較快,是以生長纖維根為主的時期。

  ***二***中期***封盆到莖葉生長巔峰***。春薯約歷時50天,夏薯約30天。該期塊根膨大較慢,莖葉生長快,是以生長莖葉為主的時期。

  ***三***後期***從莖葉開始衰退到收穫***。春薯在8月下旬以後,夏薯在9月上旬以後。該期是塊根膨大的主要時期。

  生長環境

  ***一***溫度。紅薯喜溫怕冷,栽秧時5-10釐米、地溫在10℃左右不髮根,15℃需5天髮根,17-18℃髮根正常,20℃3天髮根,27-30℃只一天即可髮根。

  氣溫25-28℃時莖葉生長快,30℃以上時莖葉生長更快,但薯塊膨大慢。38℃以上呼吸消耗多,莖葉生長慢,20℃以下時莖葉生長也快,15℃時停止生長,10℃以下持續時間過長成遇霜凍,莖葉枯死。

  地溫在21-29℃之間溫度越高,塊根形成越快,數目越多,但薯塊較小。22-24℃的地溫較有利於塊根的形成。20-25℃的地溫最適宜於塊根膨大,低於20℃或高於30℃時膨大較慢,低於18℃有的品種停止膨大,低於10℃易受冷害,在-2℃時塊根受凍。塊根膨大期間較大的日夜溫差有利於塊根膨大和養分的積累。

  ***二***光照。紅薯喜光,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葉色較濃,葉齡較長,莖蔓粗壯,莖的輸導組織發達,產量較高。如果光照不足,則葉色發黃,落葉多,葉齡短,莖蔓細長,輸導組織不發達,同化形成的有機營養向塊根輸送少,產量低。

  每天受光時間長對莖葉生長有利,莖蔓變長,分枝數增多。每天受光12.5-13小時較適於塊根膨大。每天受光8-9小時對現蕾開花有利,但不適於塊根膨大。

  ***三***水分。紅薯是耐旱作物,但是,水分過多過少均不利於增產。紅薯怕淹,特別是在結薯後受淹對產量影響很大。土壤乾溼不定造成塊根內外生長速度不均衡,常出現裂皮現象。總之,紅薯既怕澇,又怕旱,群眾說:“幹長柴根,溼長鬚根,不幹不溼長塊根。”要獲得紅薯高產,應根據具體條件適時適量灌水,及時徹底排澇,旱地要加強中耕保墒。

  ***四***養分。紅薯吸肥能力強,耐瘠薄,但要高產必須施足肥料。除氮、磷、鉀外,硫、鐵、鎂、鈣等也有重要作用。在三要素中紅薯對鉀的要求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據分析,每1000斤紅薯中含氮3.5斤,磷1.75斤,鉀5.6斤。因此,增施鉀肥,適時適量施用氮、磷肥有顯著增產作用。

  ***五***土壤。以土層深厚,含有機質豐富,疏鬆、通氣、排水效能良好的沙壤土與沙性土為好。土質粘重時,塊根皮色不好,粗糙,薯形不整齊,產量低,不耐貯藏。但沙壤土和沙性土一般肥力較低,保水力差,應通過施肥等措施逐步培肥地力,方能獲得高產。紅薯較耐酸鹼,適應PH值範圍約為4.5-8.5,但以5.2-6.7為宜。土壤含鹽量超過0.2%時,不宜栽種紅薯。


怎麼種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