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的正確方法

  當傷者不能自主呼吸時,需要他人對其進行人工呼吸,以恢復自主呼吸。所以,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

  在進行口對口吹氣前,要迅速清理病人口鼻內的汙物、嘔吐物,有假牙的也應取出,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時,要鬆開其衣領、褲帶、緊裹的內衣、乳罩等,以免妨礙胸部的呼吸運動。

  使病人呈仰臥位狀態,頭部後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救護人跪在一側,一手托起其下頜,然後深吸一口氣,再貼緊病人的嘴,嚴絲合縫的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避免吹進的氣從病人鼻孔逸出,可用另一隻手捏住病人的鼻孔,吹完氣後,救護人的嘴離開,將捏鼻的手也鬆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幫助病人將氣體排出。如此一口一口有節率地反覆吹氣,每分鐘16-20次,直到傷病員恢復自主呼吸或確診死亡為止。

  如果遇到傷病員牙關緊閉,張不開口,無法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可採用口對鼻吹氣法,方法和口對口吹氣法相同。

  吹氣時用多大的力量為適宜呢?如被救人是兒童或體格較弱者,吹氣力量要小些,反之要大些。一般以氣吹進後,病人的胸部略有隆起為度。如果吹氣後,不見胸部起伏,可能是吹氣力量太小,或呼吸道阻塞,這時應再進行檢查。

  口對口吹和體外心臟擠壓要同時進行。

  二:

  1、口對口或***真***吹氣法: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臥位,即胸腹朝天,頸後部***不是頭後部***墊一軟枕,使其頭儘量後仰。

  ***2***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入,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在病人胸壁擴張後,即停止吹氣,讓病人胸壁自行回縮,撥出空氣。這樣反覆進行,每分鐘進行14~16次。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

  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成人每次吹氣量應大於800毫升,但不要超過1200毫升。低於800毫升,通氣可能不足;高於2000毫升,常使咽部壓力超過食管內壓,使胃脹氣而導致嘔吐,引起誤吸。一般以吹進氣後,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每次吹氣後搶救者都要迅速掉頭朝向病人胸部,以求吸入新鮮空氣。對小孩3秒一次,一分鐘20次。要規律地、正確地反覆進行。4~5次人工呼吸後,應摸模頸動脈、腋動脈或腹股溝動脈。如果沒有脈搏,必須同時進行心臟按摩。

  2、俯臥壓背法: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於病人取俯臥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並固定好並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換量小於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於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還多用此法。但對於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採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臥仕,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於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於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於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餘四指稍開。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後慢慢放鬆全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覆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鐘14~16次。

  3、仰臥壓胸法:此法便於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於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於仰臥而後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n這種姿勢,對於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

  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臥位,背部可梢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員屈膝跪地於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於乳房下***相當於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餘四指向外。放於胸廓肋骨之上。

  ***3***向下稍向前壓,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領與俯臥壓背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