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獨老人自殺的原因

  近年來,失獨老人自殺的情況屢屢發生。而是什麼呢,大家可有所瞭解。小編認為清楚了所在,我們就可以給予失獨老人更好的關愛和幫助。

  

  1、什麼是失獨老人

  失獨老人是指一群失去唯一孩子 的五十歲左右的老年人。失獨意味著孤獨。孤獨的心理學解釋是一種被疏遠、被拋棄和不被他人接納的情緒體驗。孤獨寂寞、社會活動減少加上失去子女的情感創傷使老年人 產生傷感、抑鬱情緒,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顧影自憐。體弱多病,行動不便時,上述消極感會更加加重,久而久之,免疫功能降低。孤獨也會使失獨老人選擇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菸、酗酒、不愛活動等,不良的生活方式與心腦血管 疾病、糖尿病 等慢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有的會因孤獨而轉化為抑鬱症 ,有自殺傾向。

  2、中國失獨老人的現狀

  按照已有資料,有些機構做了樣本統計:目前中國15歲至30歲的獨生子女總人數約有1.9億人,這一年齡段的年死亡率為萬分之四,因此每年約產生7.6萬個失獨家庭,按此統計,失獨老人目前中國的失獨家庭至少已超百萬。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觀念中,基於養兒防老和傳宗接代的考慮,孩子不僅是血脈的延續,也是精神的寄託。但是對於數量龐大的失獨家庭來說,他們的情感依賴和養老保障自然就成了一個越發凸顯的社會問題。

  3、

  失獨老人往往由於心理創作過重,容易出現自殺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失獨老人之所以會自殺,還是因為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無法想象自己在沒有子女的情況下生活下去。因為,對於老人而言,子女就是自己的希望,尤其是隻有一個子女的老人,他們或她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給在子女身上。一旦唯一的子女突然去世,老人心理所受的打擊通常難以言喻,這個時候最容易造成失獨老人輕生的想法。

  如何讓失獨老人老有所依

  第一,應儘快建立“失獨家庭”救助政策體系。首先應由人口計生委、計生協會、民政、統計等部門聯合對“失獨家庭”調查摸底,充分掌握實際情況,既要摸清戶數,更要對需求調查分析,為研究制定或完善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將這類家庭優先納入緊急救助範圍;在對其調查摸底同時將建立詳細檔案,有針對性解決這些家庭在養老及精神慰藉上的問題,動員更多社會力量關心幫助他們。

  第二,應儘快組建心理輔導隊伍。對失獨家庭進行心理干預和心理治療;鼓勵失獨家庭再生育,併為其提供各項技術服務和生育指導;鼓勵失獨家庭收養、領養、過繼子女,並在辦理手續時提供方便。這就是說,對“失獨”家庭和老人,光有物質保障還遠遠不夠,還必須照顧維護好他們的心理、情感需要,竭盡全力顧及他們“失獨”後的特殊感受,盡最大可能地消融、淡化他們的“失獨”之殤,而不要傷口撒鹽。

  關愛“失獨老人”,可以說是文明社會建設的一道民生考題。究竟如何讓“失獨老人”安度餘生,晚年幸福,是各級政府面對的挑戰,也是應盡的義務。但願通過改革,我們的制度幫扶能夠早日為“失獨老人”安度晚年撐起保護傘。

  如何關愛失獨老人心理

  在失獨家庭中,失獨老人由於年事已高、難以再育、身心受損,成了更值得關注的群體。目前,失獨老人的物質需求大致能有保障,但是失獨老人難以從悲傷中“走出來”,相對於看得見的物質幫扶等,對失獨老人的精神世界的關注,更值得我們重視。而且,失獨老人關懷專案最缺資金,失獨老人渴望得到別人的關心和精神慰藉,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如何才能既幫到他們,又不至於觸動他們內心的那道傷疤?這是值得大家去深刻反省的一個問題。呼籲大家對失獨老人多一些愛心和幫助,讓他們或她們感受到親情仍在。

  要走出心理上的陰影,首先要客觀地看到事情的出現是意外性、不可抗力的,具體到自己身上的責任很有限,打破以往那種“受害者與責任者” 不合理的心理角色定位;其次,失獨者家庭要帶著一定的自我強迫,樹立生活的新目標,有一個完整的家只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目標,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融入到更有意義的事情中去,這樣會更積極自信,有助於更好地走出心理上的陰影。

  對失獨老人來說,關愛是他們最需要的禮物。有相似命運的人可以搭建一個愛心交流、耐心溝通的平臺。失獨老人既可以把這兒當作是“哭訴會”,哭出心中壓抑多少年的恐懼和自責,也可以視為“支援小組”,卸下心防,向專家求助,去淡化內心深處那種被拋棄感,聊聊如何讓晚年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