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人如何養生

  心臟病是人類疾病中的一大對手,那麼面對這一敵人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養生保健,維持健康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

  老年心臟病人健康養生方法

  一。警惕壓力過大的幾個症狀。

  當一個人感到壓力時,身體會釋放減壓物質,所以一般的壓力對身體不會造成大傷 害。但是當壓力過大或長期侵擾身心時,心臟就會被“壓”出毛病。如坐立不安、容易流淚、對日常的瑣事力不從心、比平常更加猶豫不決、食慾大減、注意力難以 集中、睡眠受到干擾等。別把這些症狀不當回事,要及時採取行動為身體減壓。

  二。學會最佳的放鬆技巧。

  平躺,雙臂輕鬆地置於兩側,深呼吸幾次。接著收緊腳趾頭部位的肌肉,數三下,然後放鬆。按照該方法放鬆身體的每一組肌肉群,整個過程均要保持深呼吸。鍛鍊完畢後,深呼吸放鬆,然後慢慢起身。

  三。多吃複雜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複雜碳水化合物富含澱粉和纖維,到達體內後可以緩慢釋放能量。全麥食品、穀類食品、糙米、燕麥片、蕎麥和土豆都屬於複雜碳水化合物。

  四。別忽視自己的腹部不適。

  當心肌疲勞、受損、心律失常等情況出現時,心臟無法獲取充足的血液。此時,一些人不會表現出胸悶、胸痛的典型症狀,僅出現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特別是年輕人,應當注意。

  五。抑鬱情緒必須“消化”掉。

  抑鬱的原因各種各樣,但是如果你的心臟不好,那就更要小心了。統計數字表明,1/4的病人在心臟病發作後會出現抑鬱情緒。這樣反而對他們的康復不利。所以心臟病人患了抑鬱症,應儘快尋求心理幫助。

  六。運動比減肥更重要。

  經常鍛鍊的人,心血管發病率較低。如果“沙發土豆”每週抽3次時間跑上3200—4800米,就算不能減肥,患病風險也會大大降低。

  七。心臟有問題也要鍛鍊。

  有心臟問題的患者絕對不是運動的“絕緣體”,心臟會從運動中獲益。你所要做的只是尋求專家建議,挑選適合的運動,循序漸進地進行。

  八。考慮服用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近年來心臟研究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它可以影響膽固醇的代謝,能將危害較大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20%—60%。此外,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小,能極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九。最好別喝酒。

  雖然適度的酒精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一般人很難把握酒量。酒精能直接損傷心肌,令心房擴大、干擾心臟的正常節律,造成房顫。

  十。心臟檢查不能忽視。

  如果你的年齡超過20歲,沒有冠心病或糖尿病,則需要關注兩個重要的指標:血液中總膽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一般而言,總膽固醇水平低於5毫摩爾/升比較理想,5—6處於臨界狀態,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超過6,那麼你就要採取降脂措施了。

  心臟病人健康養生注意事項

  1、主食應以穀類為主,粗細搭配,粗糧中可適量增加玉米,蕎麥麵,燕麥等。增加豆類食品,以幹豆計算,平均每日應攝入30克以上,豆腐乾45克或豆腐75~150克。

  2、增加維生素,纖維素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麵包和穀類食物,如宮含維生素C的蘋果,西紅柿,山楂等富含維生素B的豆製品,乳類,蛋類等富含維生素E的綠葉蔬菜,豆類等;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芹菜,粗糧等。另外,茶,甲魚,海藻,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酸奶等也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血脂和血壓。

  3、多吃有降膽固醇作用的食物,如大豆及其製品,洋蔥,大蒜,香菇,木耳等。這些食物中,有的還同時具有抗凝血作用,對預防血栓形成和冠心病有好處。提倡用蒸,煮,燉,拌,滷等烹調方法;要用植物油,少用豬油,牛油;少吃肥肉及全脂奶粉,多喝酸牛奶。

  4、肉類應以魚為主,其它瘦肉搭配,白色肉最好。

  5、同時還要看是什麼心臟病的,如果是換瓣膜手術的那隻要是科學服用抗凝劑就可以的,多休息,低脂低鹽飲食。

  6、禁菸。菸草中的菸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菸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菸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菸者3倍,而且吸菸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7、禁酒。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8、改善生活環境。汙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汙染。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9、適量運動。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進血液迴圈,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狀為原則。

看過的人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