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該怎麼治療

  缺鐵性貧血,是我國最常見的血液疾病之一,相信對於很多女性朋友來說,缺鐵性貧血是並不陌生的詞語。缺鐵性貧血是體內鐵的儲存不能滿足正常紅細胞生成的需要而發生的貧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在我國,很多女性朋友跟嬰幼兒都會有這樣的毛病,常見表現為疲乏,煩躁,心悸,氣短,頭暈,頭疼,而兒童表現生長髮育遲緩,注意力不集中。它的危害性大,會影響到人體血紅蛋白的正常運轉,進而出現各種的貧血症狀。那麼缺鐵性貧血怎麼治療比較好呢?媽網百科給大家科普一下這方面的健康知識。

  1、去除病因

  儘可能查明病因,針對病因治療。單純補鐵治療只能恢復血象,對原發病並無療效,應儘可能去除缺鐵的病因。缺鐵性貧血病因如下:食物結構不合理、生長髮育迅速、妊娠、月經過多、慢性失血等。

  2、藥物治療

  1、口服藥如硫酸亞鐵與飯同時服用,如胃腸道症狀明顯,可根據情況逐漸增加劑量,胃腸道症狀會明顯減輕。或口服富馬酸鐵等。

  2、注射鐵劑可給予注射鐵治療患者為:

  ***1***口服鐵不能耐受;

  ***2***失血過快,用口服鐵不能補償;

  ***3***潰瘍性結腸炎或侷限性結腸炎患者經口服鐵治療無效;

  ***4***不能從胃腸道吸收鐵劑者,如胃腸道手術患者。

  3、飲食治療

  多吃動物的肝臟,如:雞肝、瘦肉、海帶、黑芝麻、魚、西紅柿、芹菜、紅糖、蝦等;可以多吃蛋類。如:雞蛋、乳類、蝦及豆類、苦瓜、青椒、青筍等因為蔬菜中含有許多的維生素,維生素又有參與造血,促進鐵吸收的功能;正在補鐵的患者不宜喝牛奶。人體內原有的鐵能與牛奶中的鈣鹽、磷鹽相結合而變成不易溶化的含鐵化合物,不能被人體所利用;貧血的患者儘量少喝茶,做好不要喝茶,茶裡的一些元素會阻止人體對食物中鐵的吸收;應該多吃些蔬菜水果之類的,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

  缺鐵性貧血食療方法

  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病,主要是由於體內缺少鐵質而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所引起的一種常見的貧血,如果症狀不嚴重,那麼我們是可以通過日常的飲食盡心調節的,不知道怎麼調節?媽網百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缺鐵性貧血食療方法。

  不同表現的貧血症狀對應的食療方法不一樣,下面是不同症狀相對應的食療方法。

  氣血兩虛型

  臨床表現:面色蒼白、倦怠無力、頭暈心悸、少氣懶言,舌質淡胖,苔薄白,脈濡細。

  [食療藥膳]

  1、當歸枸杞豬肝湯:當歸15克,枸杞15克,豬肝60克,煮湯調味服食。

  2、黑豆圓肉大棗湯:黑豆50克,圓肉20克,大棗50克,水煎煮熟服。

  3、木耳棗肉湯:黑木耳10克,大棗15枚,瘦豬肉60克,共煮湯食用。每日2次。

  脾氣虛弱型

  臨床表現:面色萎黃或蒼白、神疲乏力、納少便溏,舌質淡紅,苔薄膩,脈細。

  [食療藥膳]

  1、豬血炒紫菜:豬血250克,紫菜300克***泡好***,同放入鐵鍋炒熟吃。

  2、黃芪雞汁粥:黃芪30克,母雞1只***1000克***,粳米100克,將母雞宰殺去毛及內臟***切塊***,和黃芪一起放入鍋加水煮成濃湯,用此濃湯和粳米煮粥,調味食用。

  3、紅參圓肉粥:紅參10克***切片***,圓肉15克,粳米100克,同煮粥食用。

  媽網百科在此提醒一下,建議貧血患者多吃些含鐵豐富的食物,含有豐富的鐵質的食物能夠幫助調節缺鐵性貧血的症狀,這樣的食物主要包括肝臟、腎臟、心臟、胃腸和海帶、紫菜、黃豆、菠菜、芹菜、油菜、番茄、杏、棗、橘子等,民間也常用桂圓肉、大棗、花生作為補血食品。另外為了促進鐵質的吸收,也可吃些酸性食物,如西紅柿、酸棗、酸黃瓜、酸菜等。 ...

  寶寶缺鐵性貧血怎麼治療

  在缺鐵性貧血人群當中,小兒缺鐵性貧血患病率較高,一般說來,寶寶的症狀不會很嚴重,有些輕症寶寶僅憑改善飲食即可治癒。寶寶患病多數發病的原因是飲食不當,故必須改善飲食,合理餵養。那麼寶寶缺鐵性貧血怎麼治療?媽網百科告訴你。

  一般來說患兒消化能力較差,改善飲食更換和新增輔食必須小心。一般在藥物治療開始數天後,臨床症狀好轉地,逐漸新增輔食,以免由於增加食物過急而造成消化不良。1歲左右的嬰兒可加蛋類、菜泥、肝和肉末等。幼兒與兒童必須糾正偏食,給予富含鐵質、維生素C和蛋白質的食物。

  另外應做好嬰兒餵養指導。母乳中鐵雖不夠,但其吸收較好。如不能用母乳餵養時,應選用強化鐵配方奶餵養。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鐵,呼籲食品部門,進行工業化生產,製造強化鐵的嬰幼兒食品,可在牛奶、穀類、麵粉中加入硫酸亞鐵。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亞鐵0.06g等於純鐵12mg,就能滿足嬰兒的需要。鐵的吸收若按10%計算,則小兒時期的推薦供給量為10~15mg/日,青春期女孩為18mg/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