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火由什麼引起的

  胃火大多是由於吃過量的油炸食品,少喝水,少吃蔬菜水果,少運動等情況引起的。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導致胃火的原因的相關知識。

  :

  中醫學名詞。指胃熱熾盛化火的病變。胃火大主要是因為飲食不均衡,內熱上火所導致。胃火大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口臭、便祕等,並且還可能會誘發牙齦腫痛、牙疼、口渴等。形成胃火的主要原因如下:

  1、經常食用辛辣、溼熱的食物

  胃火是生活中最常見的疾病,身體沒有明顯的疼痛感,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但是胃上火後果是很嚴重的。胃火主要是因為過食辛辣、溫熱的食物導致的,如羊肉、狗肉。冬天到了,很多人愛吃火鍋,而吃火鍋免不了要點羊肉,這就需要注意了,火鍋本身就是熱性的,若再加進熱性的羊肉,那就更容易上胃火。建議大家吃火鍋的時候放一些清胃火的食物,如豆腐等。

  2、經常熬夜、喝酒

  胃火除了跟吃有關係外,與熬夜也有一定的關係。現在很多年輕人習慣晚睡,覺得很正常,但其實晚睡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熬完夜後你是否覺得嘴裡有些許的異味?這說明胃火已經上來了。那喝酒會不會導致胃火呢?也會,除了它會導致肝火旺以外,也會導致胃火,因為酒喝進去直接到胃裡面。

  3、體內有毒素

  體內由於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導致體內堆積起很多的有害物質,其中包括農藥存留、新增劑、激素、空氣汙染等等,這些物質都會堆積在體內,引起上火,這也是一種胃上火的原因。體內毒素比較多的情況就會導致代謝增強,內熱加重。最直接分反映就是大便出現便祕情況,大便也是黑臭的情況。如果體內的毒素越來越多,那麼人就會變得衰老起來,如果毒素越多,那麼衰老的越快。

  胃火會引起的疾病

  1、胃酸分泌過多會口臭

  胃火旺可促進胃酸分泌過多,使胃中津液隨著體氣上升而鬱積在體內,長此以往便會生成內熱,當內熱達到一定的程度後便會由熱化成火,使口中產生酸味,進而形成口臭。

  2、食慾亢進

  胃火過旺會導致胄陰耗損,導致煩渴,並使機體損失大量水分,造成血糖升高,為消耗體內的血糖,胰島細胞會加大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導致食慾亢進,飢餓感大增。

  3、體重下降,疲勞乏力

  由於胃火過旺,所攝取的食物多被胃火消化而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導致營養不足,為了補充機體活動所需要的營養,人體便會啟動儲存在體內的脂肪和蛋白質來補充能量,從而造成消瘦和乏力。

  4、痤瘡

  由於胃火過盛,造成腸胃燥結,從而使胃火無法排出體外而鬱積在面部面板裡,最終導致痤瘡的發生。同時還會伴發口乾、口臭、便祕等。

  5、便祕

  胃火過大導致體內陽氣過盛,使得腸道燥熱,讓體內毒素無法排出體外,從而導致便祕。

  胃火的治療方法

  隨時補充水分

  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包括冷卻體內燥熱,促進表皮迴圈,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抑制生長,比較不會口臭。即使常呆在冷氣房的人,水分蒸發較少,一天也要喝1300左右,流汗時更要多喝。上火時適合喝檸檬水,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不喜歡水淡無味,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

  提高睡眠品質

  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顛倒更是大忌。從事腦力工作的人,血液迴圈會集中在頭部,導致疲累卻睡不穩,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讓人睡好。

  其做法如下:先用溫水浸泡***女性水要淹到小腿三分之二處近三陰交穴,男性到腳踝即可***,再慢慢加熱水,泡到腳熱、微微出汗就可以休息。足浴對改善皮表迴圈很有幫助,泡一個星期就會發現愈來愈容易出汗,即使在冷氣房,面板也不會乾燥。

  增加體表散熱

  中暑時刮痧,可以促進微血管擴張,強迫散熱,減輕不適。

  飲食清淡

  高熱量食物會提供火氣,上火時不宜多吃水分低的食物,如油炸類、餅乾、花生等堅果,改以蔬菜、清湯等低熱量飲食為主。

  刺激穴位去胃火

  1、內庭穴

  位於足部,第二腳趾和第三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就像被門遮蓋住的小房子一樣,故名“內庭”。它是足陽明胃經的滎穴,而“滎主身熱”,是熱症、上火的剋星。

  按摩此處有去胃火、化積滯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上火引起的牙疼、頭疼、口臭、咽喉腫痛等不適。每天早晚可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左右;由於內庭穴比較隱蔽,也可以拿一個鈍頭的小木棒來按摩,使穴位刺激更充分。

  2、太沖穴

  在足部大腳趾和第二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約1.5釐米的凹陷處。它屬於足厥陰肝經,因此,對滅肝火效果良好,如頭痛眩暈、面紅耳赤、口苦咽乾等。

  經常按摩有舒肝理氣、通調三焦氣機等功效。可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一側太沖穴,3分鐘左右後換另一側,兩側交替按摩10~15分鐘左右。每天操作前可以泡泡腳,使身體更放鬆,按揉時要用一點力度,以產生輕微的酸脹或脹痛感為宜。

  判斷自己胃火大小的方法

  一般來說,口臭、胃酸、便祕多是胃火惹的禍。朱丹溪在《局方發揮》中指出:“平時津液隨上升之氣鬱積而成,鬱積之久,溼中生熱,故從火化,遂作酸味,非熱而何?”意思是說,津液隨氣上升而鬱積生熱,時間長了就要化生為火,口中酸味便是由這熱引起的。口臭和便祕也表明體內有胃火。

  如果你同時存在口臭、胃酸、便祕這幾個問題,就可以確定是有胃火了。這是可採取按摩內庭穴祛胃火,另外還可以採用針刺療法針刺內庭穴,則有很好的祛胃火功效。以下具體介紹按摩內廷穴的手法。

  內庭穴位置:足背上,當第2、第3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

  取穴時,正坐垂足或仰臥位,在第2跖趾關節前方,第2、第3趾縫間的紋頭處。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此外,若能同勞宮穴一起按摩,效果則更佳。勞宮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上的要穴,它在手掌心第2、第3掌骨之間,握拳屈指時中指尖指向的地方即是。之所以它能去熱除口臭,是因為它是心包經上的滎穴,所以清熱瀉火也是它的一大功能。臨床上也常用它來治療由於身熱或者內熱引起的口瘡、口臭,效果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