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如何保健養生

  立夏正是春天和夏天兩個季節轉換的時間。這個時候人體會不適應與兩個季節的轉換,而產生不適。如何養生呢?一起看看吧。

  立夏保健養生要順應夏“長”,注意營養

  夏天主“長”,需要增加營養,以滿足人體代謝需求。但夏天氣溫炎熱,又易夾有溼邪侵擾,容易導致脾氣耗損,運化呆滯,消化能力下降。因此,大魚大肉、油膩醇厚的飲食不宜多吃,煎炒烹炸、過於辛辣的食物也應少吃,以免加重脾胃的負擔,同時也可減少上火助熱的情況發生。《孫真人衛生歌註釋》說:“三伏天,食物尤要淡味節減,使脾胃易於磨化,則腹疾不生。”是說夏天要吃脾胃容易消化的簡單的飲食,這樣才能杜絕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清淡的飲食,就是平常說的“粗茶淡飯”,主食要以五穀雜糧為主,副食以豆類、蔬菜、水果、菌類為主。清淡飲食不是完全的素食,肉類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完全素食容易造成營養不良,所以對肉類烹飪應以清蒸、水煮為主,減少煎炸,少放油鹽,儘量保持食物的原味。肉類食物最好選在午餐時食用,食肉時可將肉皮及油脂去掉,以減少脂肪含量。蛋白質每日攝入量以100克為宜,且最好一半以上為魚、蝦、雞肉、鴨肉、蛋、奶、豆製品等易消化吸收的優質蛋白質。

  立夏保健養生要顧護“陽氣”,勿過寒涼

  夏季酷暑當令,氣溫炎熱,容易引動內火,對人體造成傷害。此時可選食性涼的冬瓜、黃瓜、西紅柿、苦瓜等蔬菜,西瓜、香瓜、柚子、葡萄等水果,以及適當的冷飲等,有助於降溫避暑,但不可過食冰冷食物,以免損傷陽氣。《孫真人衛生歌註釋》中說過:“盛暑之時,伏陰在內,腐化稍遲,瓜果園蔬,多將生痰,冰水桂漿,生冷相值,克化尤難。”就是講夏季人體外熱而內涼,不可過食寒涼食品以傷陽氣,否則可出現消化不良、腹瀉便溏等病症。

  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夏天氣溫高,人體會產生一系列熱的生理反應。出汗多,飲水多,適當吃些冷飲,不僅能消暑解渴,還可幫助消化,促進食慾,有益於健康。但如果不加以節制就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違背“春夏養陽”的原則,可能引起胃痛、腹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脾胃陽氣已逐漸衰退,過食生冷會進一步傷及腎陽,造成洞瀉不止。兒童消化機能尚未充盈,在夏季又易感暑熱溼邪,如常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冰淇淋、飲料等,極易損傷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長期食慾不振、腹痛、大便異常等症狀。

  立夏保健養生飲食要注意衛生

  夏季人們往往易於貪涼飲冷,食用瓜果較多,但這時細菌等微生物也生長活躍,不注意飲食衛生就容易患腸炎、痢疾等疾病,所以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是預防夏季胃腸道疾病的最主要措施。瓜果蔬菜注意清洗乾淨,食物最好不要長時間放置,夜晚睡眠時注意腹部保暖。

  夏季是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此時是新陳代謝的時期,陽氣外發,伏陰在內,氣血執行亦相應地旺盛起來,活躍於機體表面。夏季養生重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在精神調攝,保持愉快而穩定的情緒,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熱助熱,火上加油。心靜人自涼,可達到養生的目的。

  立夏保健養生要適應個體體質

  順應自然的變化是一個總的要求,但還需要結合每個個體的具體情況來調整。簡單來說,根據陰陽可對體質不平衡的人來分類,粗分為陽氣虧虛或陰血虧虛兩大類。陽氣虧虛的人群,夏天“長”不足,應補陽氣以助“長”;陰血虧虛的人群到了夏季,外熱易於引動內火,致使病理之火旺盛而損傷陽氣,調養目標是滋陰養血,使之不礙陽氣的正常生長。

  就飲食調理而言,陽氣虧虛的人,在夏季應根據“春夏養陽”的原則,中醫養生網利用夏季適時進補助長陽氣的食品,氣虛為主的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山藥、大棗、豬肉、牛肉等;陽虛明顯的,可食用有一定補養陽氣作用的食品,如花椒、生薑、羊肉等。

  對於血虛的人群,飲食調養可食用桑葚、荔枝、黑木耳、大棗、豬肉、甲魚等食物;陰虛的人群,可多吃些楊梅、葡萄、西瓜等水果,以及鴨肉、牛肉、魚類等食物,對蔥、姜、花椒等燥熱的調味品應少吃。

  立夏養生的四大禁忌

  1.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歡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氣炎熱,人的汗孔肌腠均處於開洩狀態,因此,寒氣極易侵入人體,導致陽氣暗損。可以見到的病症如手足發冷,小腿轉筋,雙目視物不清,甚則變生原因不明的發熱證。同時,即使是熱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後避風,對小兒尤其如此。

  2.忌空腹飲茶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喜歡陰涼處飲茶消暑,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人體的陽氣浮於外而虛於內,過多飲茶, 尤其是空腹時飲茶,極易導致茶水消耗人體的陽氣,如果再是喜歡食鹹之人,鹹味引茶入腎,消爍下焦腎陽,使人易於罹患手足疼痛之痺症,以及下元虛冷的腹瀉、 陽痿、痛經等病症。因此,夏季飲茶,應是在餐後飲二到三杯為宜,有飢餓感則立刻停飲。

  3.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長之人,或體質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飲食,生菜、瓜類等,本為夏季忌食之品,夜間尤其要注意食用此類食物。夜間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膩之物,否則可見腹脹、吐瀉交作等病症。

  4.忌夜臥貪涼

  古代曾有一人,因其家人代代均不長壽,特來請教養生大師彭祖。彭祖隨此人到其家中細細查尋,發現這家臥 室中的牆壁上有一個孔洞,這個孔正對著睡覺之人的頭部,彭祖就讓人把那個孔堵上,自此以後,那家人果然長壽了。原來,中醫認為“頭乃諸陽之會”,頭部是人 體陽氣的匯聚之處,夜臥吹冷,極易導致陽氣折損,天長日久,則陽氣散盡而斃命。因此,我們現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覺整夜開空調冷氣,這種習慣易導致 傷風、面癱、關節疼痛、腹痛腹瀉,對身體的損傷是嚴重的。對小兒甚至不要在其睡著之後扇風取涼,否則,易於罹患手足抽搐、口噤不開、風痺等病症,人們往往 不知其害,所謂愛之深,則害之甚。諺語有“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後飯”的養生口訣,均可以理解為夏季的養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