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檢查方法有哪些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徵,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徵、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對頸椎病有哪些檢查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頸椎病的檢查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頸椎病的症狀

  ***一***神經根型

  這是發生在頸椎後外方的突出物刺激或壓迫頸脊神經根所致,發病率最高,約佔頸椎病的60%。

  頸枕部及頸肩部有陣發性或持續性隱痛或劇痛。沿受累頸脊神經的行走方向有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或有觸電樣或針刺樣麻感,當頸部活動或腹壓增加時,症狀加重。同時上肢感到發沉及無力等現象。頸部有不同程度的僵硬或痛性斜頸畸形、肌肉緊張、活動受限。受累頸脊神經在其相應橫突下方出口處及棘突旁有壓痛。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椎間孔擠壓試驗***又名後頸試驗***陽性。此外,受累神經支配區面板有感覺障礙,肌肉萎縮及肌腱反射改變。

  ***二***脊髓型

  這是因突出物壓迫脊髓所致,臨床表現為脊髓受壓,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癱瘓表現,約佔10~15%。本型症狀亦較複雜,主要為肢體麻木、酸脹、燒灼感、發僵、無力等症狀,且多發生於下肢,然後發展至上肢。但也有先發生於一側上肢或下肢。此外尚可有頭痛、頭昏或大小便異常等症狀。①脊髓單側受壓:可以出現典型的脊髓半切綜合徵***Brown-séquard Syndrme***。②脊髓雙側受壓:早期症狀有以感覺障礙為主者,也有以運動障礙為主者,以後者為多。後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痙攣性癱瘓,如肢體不靈活,步態笨拙,走路不穩,甚至臥床不起,小便不能自解。體格檢查可發現四肢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如Hoffmann,Babinski等徵陽性,踝陣攣及髕陣攣陽性。感覺障礙平面往往與病變節段不相符並缺乏規律性。此外 胸腰部束帶感亦是常有的主訴。

  ***三***椎動脈型

  這是突出物壓迫了椎動脈所致,可因①椎間盤側方的骨贅。②Zygapophyseal關節前方的骨贅。③後關節不穩定半脫位亦可以是因頸交感神經受刺激而發生反射性的動脈痙攣所致,約佔頸椎病人的10~15%。單純的受壓可能並不引起症狀,需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椎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有發作性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每於頭後伸或轉動頭部到某一方位時出現,而當頭部轉離該方位時症狀消失。於轉動頭部時,病人突然感到肢體無力而摔倒,摔倒時神志多半清醒,病人常可以總結出發作的體位。腦幹症狀包括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落地,對側肢體輕癱等。此外尚有聲嘶、失音、吞嚥困難、眼肌癱瘓、視物不清、視野狹窄、複視及Horner綜合徵等。

  ***四***交感型

  是頸脊神經根、脊膜、小關節囊上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致。症狀有頭昏、遊走性頭痛、視物模糊、聽力改變,吞嚥困難、心律失常及出汗障礙等。也有人認為是由於椎動脈壁上的神經受刺激所致,亦可以是椎動脈的間歇性血流改變,刺激了動脈周圍的神經所致。此型診斷困難,往往需經治療試驗成功後才能作出診斷。

  頸椎病的檢查方法

  1、頸椎 X 線片 頸椎病X片常表現為頸椎正常生理曲度消失或反張,椎間隙狹窄,椎管狹窄,椎體後緣骨贅形成,在頸椎的過伸過屈位片上還可以觀察到頸椎節段性不穩定。

  2、頸椎CT 可更清晰的觀察到頸椎的增生鈣化情況,對於椎管狹窄、椎體後緣骨贅形成具有明確的診斷價值。

  3、頸椎MRI 可以清晰地觀察到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常規作為術前影像學檢查的證據用以明確手術的節段及切除範圍。

  4、椎-基底動脈多普勒 用於檢測椎動脈血流的情況,也可以觀察椎動脈的走行,對於眩暈以主要症狀的患者來說鑑別價值較高。

  5、肌電圖 適用於以肌肉無力為主要表現的患者,主要用途為明確病變神經的定位,與側索硬化、神經變性等神經內科疾病相鑑別,但對檢查條件要求較苛刻,常常會出現假陽性結果

""的人

1.頸椎病的檢查方法 頸椎病的護理方法

2.頸椎病的症狀 頸椎病的護理方法

3.最好的治療頸椎病方法

4.頸椎病有哪些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