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蓮怎麼養觀音蓮的養殖方法

  觀音蓮景天科長生草屬多肉植物,也叫做長生草、觀音座蓮、佛座蓮。原產於西班牙、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山區,屬於高山多肉植物。那觀音蓮要怎麼養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觀音蓮的養殖方法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觀音蓮怎麼養

  土壤:盆土要求疏鬆肥沃,具有良好的排水透氣性。可在盆土中加三分之一的腐殖土,再加三分之一的河沙或煤球渣,摻入少許骨粉。由於土壤是溼潤的;新栽的植株不必澆太多的水,保持其半乾狀態,以利於根系的恢復盆土取一般泥土就可,好點是用園土加三分之一的腐殖土,再加三分之一的河沙或煤球渣,摻入少許骨粉。澆水不要太多,春秋15天左右一次,夏天四、五天一次,避開中午最熱時段。儘量不讓水滴沾上葉片。

  多見光照,並每三、四天把盆轉個方向,使蓮花四面都能受到光照,會使它生長平坦,葉色翠綠誘人。但不要曝晒。 繁殖可用葉片間長出的小植株,小植株長大些就可把它剪下,讓剪口乾燥1-2天,栽入土中就會長根成新株。無論新株或買來不帶盆的老株,剛栽入時不要澆水,至多對土少許噴點水即可。。

  溫度:喜溫溼潤、半陰的生長環境,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溫度為15℃。冬季夜間溫度不低於5℃,白天在15℃以上,植株能繼續生長,可正常澆水,並適當施肥;如果控制澆水,使植株休眠,也能耐0℃的低溫。長生草不耐熱,5月以後植株生長逐漸停止,進入夏季休眠期,家庭可放在走廊下或陽臺內側等無直射陽光、通風良好、雨淋不到的地方養護,並控制澆水,停止施肥,以免因悶熱、潮溼、土壤積水導致植株腐爛。

  光照:夏季高溫時和冬季寒冷時植株都處於休眠狀態,主要生長期在較為涼爽的春、秋季節,生長期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果光照不足會導致株形鬆散,不緊湊,影響其觀賞,而在光照充足處生長的植株,葉片肥厚飽滿,株形緊湊,葉色靚麗。

  澆水:澆水遵照“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原則,避免長期積水,以免爛根,但也不能過於乾旱,否則植株雖然不會死亡,但生長緩慢,葉色暗淡,缺乏生機。夏季高溫期,葉片水分蒸發量大,需水量更多,如缺水極易使葉片萎蔫,所以須經常向葉面噴水,同時保持環境溼潤,但必須避免盆中積水,否則會引起根系腐爛。

  施肥篇:每2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低氮高磷鉀的複合肥。施肥時不要將肥水濺到葉片上。施肥一般在天氣晴朗的早上或傍晚進行,當天的傍晚或第二天早上澆一次透水,以沖淡土壤中殘留的肥液。冬季放在室內陽光充足的地方,倘若夜間最低溫度在10℃左右,並有一定的晝夜溫差,可適當澆水,酌情施肥,使植株繼續生長。如果保持不了這麼高的溫度,應控制澆水,維持盆土乾燥,停止施肥,使植株休眠,也能耐5℃的低溫,某些品種甚至能耐0℃的低溫。

  觀音蓮的花語

  幸福、純潔,聖法虔誠,永結同心,吉祥如意。

  觀音蓮的名字來由

  觀音蓮又叫觀音座蓮、佛座蓮,很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其株形緊湊直挺,葉片寬厚並富有特殊的金屬光澤;葉脈清晰如畫,極富詩情畫意,為風格獨特的觀葉植物。

  觀音蓮的形態特徵

  觀音蓮屬於高山多肉植物。是一種以觀葉為主的小型多肉植物,也是銷量比較大的多肉植物之一,中國各地都很普及。是多肉植物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堪稱普貨之王。觀音蓮肉如其名,葉片蓮座狀環生,其株形端莊,猶如一朵盛開的

  蓮花。葉片扁平細長,葉端漸尖,葉緣有小絨毛,充分光照下,葉端形成非常漂亮咖啡色或紫紅色;若光照不充足,則葉端只為深綠色。

  其品種很多,葉盤直徑從3-15釐米都有,發育良好的植株在大蓮座下面會著生一圈小蓮座,此外每年的春末還會從葉叢下部抽出類似吊蘭的紅色走莖,走莖前端長有蓮座狀小葉叢。長生草的小花呈星狀,粉紅色。

  觀音蓮葉色富於變化,紫紅色的葉尖極為別緻,適合做中小型盆栽或組合盆栽,用不同造型的花盆栽種,其觀賞效果也相差很大,用卡通型的花盆栽種,活潑可愛,深受孩子們的歡迎;用紫砂盆或青花瓷器盆種植,端莊大方,頗受中老年人的青睞;而栽於木質的小花盆,時尚自然,很受年輕人的喜愛。

觀音蓮的養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