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小朋友思維能力的好辦法

  思維其實很簡單,就像我們每次哼一首熟悉的歌曲,解決一個問題都是對思維的鍛鍊。 對孩子進行思維訓練,就是激發孩子智力的有效方法。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喜歡。

  思維能力訓練一

  1、理解數字的概念

  爸爸媽媽在教孩子數數時,不能操之過急,應多點耐心。讓孩子一邊口中唸唸有詞,一邊用手摸物品,這些物品可以是木珠、碗、豆子等。先讓孩子對這件事感興趣然後在慢慢的教,切不可操之過急。因為孩子能夠用手觸控到物品更加能夠引起孩子數數的興趣。

  2、讓寶寶瞭解順序的概念

  順 序練習有助於培養寶寶今後的閱讀能力,這也是訓練寶寶邏輯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些順序可以是從大到小,可以是從硬到軟、從甜到淡,同樣也可以反過來排序。例 如爸爸媽媽可以拿來幾個大小不同的蘋果,讓寶寶動手把蘋果按大到小排列起來:或者拿來軟硬不同的東西讓寶寶按照軟硬度來排列。

  3、認識大群體與小群體

  首先,應教給寶寶一些有關群體的名稱,例如傢俱、運動、食品等,使寶寶明白,每一個群體都有一定的組成部分。同時,還應讓寶寶瞭解,大群體包含了許多小群體,小群體組合成了大群體。例如動物——鳥——麻雀。

  4、建立時間概念

  寶寶的時間觀念很模糊,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理解其含義,對寶寶來說,是十分必要的。當寶寶真正清楚了“在……之前”“立即”或“馬上”等詞語的含義後,寶寶做事也許會更規矩些。

  5、學習分類法

  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東西根據某些相同點將其歸為一類,如根據顏色、形狀、用途等。父母應注意引導寶寶尋找歸類的根據,即事物的相同點。從而使寶寶注意事物的細節,增強其觀察能力。

  父母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的引導寶寶做到以上幾點,有利於寶寶的思維邏輯的形成。還有很多培養寶寶思維邏輯的玩具,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試一試。

  思維能力訓練二

  其一:整理玩具

  孩子們在玩玩具的時候,他們可能不會只拿出來一件,一般來說就是能有多少玩具,就會拿出來多少玩具,也會把它們弄得很亂,很雜,這個時候媽媽收拾起來可能就會比較費勁了,所以我們可以把這個機會很好的利用起來了。在收拾玩具的時候,也可以讓我們的小寶寶一起參與進來,把一部分的玩具給小寶寶收件,讓它們學會分類,就比如說毛絨類的玩具全放在一起。積木類的要單獨放在一起。還有就電動類的玩具也要單獨放在一起。這樣他們就會自己也學會了。其實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讓小寶寶更快的學會分類,在這個過程當中,家長朋友們也要跟孩子一起互動起來,要不然的話,只讓小寶寶自己來做,估計他們自己也做不來,還堅持不下去。我們要是看著小寶寶堅持不下去了,那麼可以主動跟小寶寶說,這個玩具應該擺放在哪裡合適呢?寶貝能不能跟媽媽說一下呢?

  其二:搭積木可以很好的訓練寶寶的思維能力

  其實積積木一般來說,顏色方面也是很有不同的。我們可以把這些好看顏色的積木跟小寶寶一起做個互動。我們可以選擇放一個顏色重的黑色,之後再選擇一個白色,讓小寶寶看著,再鼓勵一下小寶寶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顏色放進來。這樣慢慢鼓勵他們自己去選擇積木,這樣就能讓他們有自己的主動思維能力,還能讓他們有一個認識顏色的過程。另外還能讓它們知道,大的積木可以放下面,小的積木可以慢慢往上放,時間久了,他們就能知道,原來有一些是負責承重的,有一些是負責裝飾的等等。這樣積木的作用,還有顏色方面的識別都可以從這裡學到了。

  此外,我們要跟大家說的一個方面就是,五歲的孩子他們在這個時候抽象邏輯思維已經開始慢慢地形成了。

  我們要知道這個思維能力其實就是根據我們現有的經驗來思考的。就比如說早上看到我們的房間外面是溼的,那麼說明昨天晚上很有可能就是下雨了。要是以前不知道這種情況,那麼是很難跟他們說思維,也很難讓他們聯想起來的。我們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這種情況下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看重豐富的外在事物,也是很關鍵的。那麼平時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多帶孩子去一些周邊的地方,讓孩子多看多聽,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充分的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樣也能有培養孩子自身的思維能力了。

  當小寶寶成長到三歲到六歲的時候,爸媽們就得嘗試著訓練一下寶寶的邏輯思維能力了,這個時候很適合學這種思維訓練。

  第一種方法就是:必不可少的繪畫

  我們可以給小寶寶準備一張白紙,這樣就能讓小寶寶畫一下自己的家了。之後再畫一下自己家附近有哪些建築物,之後再根據實際的順序,再從我們這個家的旁邊畫一下。這樣就能讓他們把看到的東西,實實在在的落在這個紙上面來了。

  第二種方法就是:要記得多跟他們溝通,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平時可以多給小寶寶講一些有趣的故事,還有一些繪畫憶等等。可以多讓他們看一下自己喜歡的畫,還有自己喜歡的故事。如果說這個時候還不能表達出來,那麼我們就多給他們講,讓他們多聽我記。之後他們就會用自己的語言把裡面關鍵性的東西給講一下,之後再用自己所熟的詞彙或是語句表達出來。這就很好的鍛鍊了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說爸媽在這個時候發現小寶寶的語言並不能清楚的表面出來時,再或是說他們表達的順序不對的時候,我們不要立馬打斷他們,要在他們講完之後,再慢慢告訴他們,這樣小寶寶就會對這個事件又過了一次大腦,等到下次再講的時候,就會有所思考了,還會想到上一次的時候,媽媽在這個地方是怎麼講的,也會慢慢的把之前的說法,換成我們教他們的這種說法來講了,這就說明他們有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有一個動腦筋的過程了。

  當我們的小寶寶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明知道這些事情是不對的,但也不能直接跟他們說不行,這不行那不行的。我們可以換一種方法跟寶寶溝通。就比如說他們在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時,有一些家長直接說不行,不能等等。但我們可以這樣跟寶寶說:當你從這裡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會受傷,還會把你身體的哪些地方磕破或是劃傷等等,這樣他們自己就會開動腦筋想這件事情了。還沒有做,但在他們的小腦袋裡已經明確的知道後果了。這樣豈不是比直接命令他們不能做要好很多嗎?

  對於以這些方法,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很常見的。也可以說每天都會發生這些事情。那麼我們不妨把家裡隨手就能做到的事情,變成讓小寶寶學習成長的一個樂園呢?我們也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跟小寶寶講一下,也要多給小寶寶準備一些故事書。之後他們自己就會有選擇的一個思維能力了,還能讓他們自己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等到他們聽多了我們講的故事之後,也有一種自主學習的習慣。還能自己主動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