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種類的笛子的練習方法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兄弟民族的音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風格。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笛子的練習方法一:北方的笛子

  北方的笛子多為梆笛高音笛,發音高亢、嘹亮。這和北方人民所處的地區特點和生活、勞動習慣是分不開的。在演奏當地色彩的樂曲包括各種地方戲曲時,以“歷音”、“滑音”、“吐音”、“花舌”等最為多用。氣息運用上較猛。如秦腔、眉右邊加耳旁戶、蒲劇、河北梆子等,只要多吹一吹這些歡曲音樂,就可以熟悉北方笛子的一些傳統演奏方法。

  笛子的練習方法二:南方的笛子

  江南一帶普遍多使用曲笛。這種笛子的笛膜貼得較鬆,音色潤麗、清晰。在演奏中以各種北裝飾手法,如“喚音”、“迭音”、“倚音”、“顫音”等最為多用,一般忌用強吐和斷奏。在氣息運用上要求飽滿均勻,不能過猛過急。如果多吹奏一些江南的傳統樂曲,對熟悉江南笛子的特點和風格會有直接的幫助。

  笛子的練習方法三:蒙古族的笛子

  內蒙草原上的人民,常年多過著不定居的生活,那裡的人們性格開朗、奔放。樂曲遼闊、高亢,常常出現一些多音的急速進行而又突然停留在一個延長音上,造成了非常開闊、奔放的效果,就像一匹駿馬在草原上飛馳一樣。這個地區的笛子,笛膜一般貼得較緊,甚至不要笛膜有時也要鬆膜的效果。在演奏技巧上多用一些裝飾手法,如“迭音”、“倚音”、“喚音”等。更突出的一個特點是,多用上方三度或四度的顫音指法。

  笛子的練習方法四:維吾爾族的笛子

  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他們的音樂明快、火熱。多用高音笛子,一般不用笛膜,或將笛膜貼得很緊有時也用鬆膜效果。在吹奏方法上一般運氣較猛,衝力較大,強弱對比特別明顯。最多的技巧是“急滑音”和一些裝飾性的如“倚音”、“贈音”、“喚音”等等。此外“花舌”和“吐音”也常常使用,而且多半要求吐得斷頓有力。

  笛子的練習方法五:藏族的笛子

  笛子在藏族過去不很流行,但也有一些民間藝人吹得很好。他們多用中音笛,在吹奏方法上,許多地方是模仿二胡奏法和人聲唱腔。此外,還有如下幾個特點:

  1、 在一拍時間內,有兩個同度的八分音符連續進行時,一般都給每拍的第一個音加上一個上方三度有時是上方二度的裝飾 音即上倚音的吹奏方法;在第二個音上加一個下方二度的裝飾音即下倚音的吹奏方法。

  2、 凡是連續四個以上的十六分音符,多是兩個音符吐吹一下,很少用長連線或者吐音斷奏。

  3、 樂句或小節開頭腦第一個音,很多時候用指顫音二度或三度。但是這種指顫音與一般指顫音不同,它要求手指儘量低抬,動作很快,有些近似波音的效果。

  笛子的練習方法六:口笛、侗笛

  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國,差不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笛子。但是,這些名為笛子的樂器其實並不都與我們這裡所進述的傳統六孔笛子相近。它們有的是吹孔氣鳴樂器,有的是哨嘴,還有是簧片簧鳴樂器。這裡就較流行的而且已在不斷改進的口笛、侗笛作如下介紹:

  1 口笛

  經考證,口笛要我國曆史上早有記載,並有出土實物。但將它推陳出新,正式搬上舞臺,登上音樂的大雅之堂,是20世紀七十年代。上海民族樂團的俞遜發把自己改進的口笛首先運用於獨奏中,受到了人們的歡迎。許多青年演奏者,喜吹愛好,而且,又有不少人對口笛進行了以自己使用為主要目的的某些改進。不斷豐富著它的表現力。現在的口笛五花八門,有兩孔和五孔口笛,七孔口笛。有按音位的對稱,以中心開吹孔的,也有的以在比二的比例開吹孔的。有的開孔為了轉調方便,有的則為增加音域。

  現在一般口笛,就其音域而言可達兩個八度,但就其音程、音階而言,有些音又是不易發出或者發音十分不準。由於它的製作簡單,造價很低,攜帶方便,以及它的特有風韻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2侗笛

  侗笛在湘、黔、桂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區非常流行。它的音色優美,明朗而不浮華,甜美而不消沉,它反映了侗鄉的幽幽杉林,清清流水的山川風光,其音響近似竹笛與洞簫之間。

  侗笛之所以能形成那種特有的聲響效果,關健就在於笛頭的吹口。它不像竹笛是橫吹的孔吹樂器,它是依靠吹口吹嘴來發聲。

  侗笛一般長約30釐米,內徑為1.3釐米,共開六個音孔。從吹口頂端至六音孔約為14釐米。各音孔間的距離基本相等。

  民間流行的侗笛都無有嚴格要求,一般較多用的是D調、E調和F調。每支侗笛的音域約在10-12度。

  演奏侗笛時多采用一口氣到底的吹法-------“鼓腮換氣法”,這也就是它的所難之處。其它演奏技巧是不難掌握的,只要有吹笛子的技能,運用於侗笛是足足勝任了。

  現在有不少人對侗笛進行了改進。把吹口的竹片改為銅片,增開音孔,單管改為雙管等,都有一定的收效,增加和豐富了它的表現力。它是一件很有前途的民間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