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怎麼弄好吃又簡單

  雞絲砂鍋土豆粉,很多人在外面吃砂鍋都吃上癮了,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土豆的做法

  土豆燉雞塊的做法

  雞肉切塊,用鹽,料酒,生抽,蔥拌勻醃製15分鐘

  土豆去皮切1釐米見方的小塊

  鍋內燒熱油,放蔥姜下雞塊翻炒至雞塊變色,水份大部分消失,下生抽和土豆塊翻炒2分鐘

  加水與材料齊平,放鹽,大火燒開,小火慢燉20分鐘,轉中火加幾個幹辣椒收幹湯汁即可***我怕辣,所以後面放辣椒,要是不怕辣最好在炒雞肉的時候就放***

  紅燒土豆片的做法

  土豆洗淨去皮切片,不要太薄,以免碎掉,切好的土豆片放入鹽水中浸泡後過冷水備用

  將紅燒醬油、陳醋、料酒、糖、白開水、鹽和雞精調和成紅燒汁,用量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增減

  鍋熱油後,倒入瀝乾水分的土豆片翻炒1分鐘,倒入調製好的紅燒汁***儘量沒過食材***

  大火煮沸轉中火燜煮至收汁即可

  1、紅燒汁內的糖用冰糖粉最理想,掛汁透亮,但如果嫌麻煩,用普通白糖也可以。

  2、紅燒醬油也可以用老抽代替,但陳醋不能用香醋代替。

  3、炒土豆時的油最好比平時炒菜用油多一匙,油多些土豆不容易散碎。

  4、調好紅燒汁後最好嘗一嘗,味道調和理想後再倒入土豆中,中途儘量不要補加任何調料。

  土豆的食用價值

  土豆不僅種植範圍廣,而且富含維生素C,土豆中的維生素C在加熱時也不會流失。此外,土豆還含有鉀、鐵、氨基酸,以及微量的具有鎮定作用的阿托品。土豆有多種藥效,被廣泛用於輔助治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貧血、溼疹、燒傷、凍傷、便祕等疾病。在德國,土豆被稱為“窮人的麵包”;在法國,則被稱為“大地的蘋果”。

  以前,一提到土豆,大家總是想起西餐的做法,如土豆沙拉、炸薯片、土豆泥。我在這裡向大家介紹一下土豆年糕的做法。

  取4~5個土豆,煮熟待用。將一碗剩米飯搗爛後,與煮好的土豆一起和勻,同時一點點地加入200克澱粉。揉至年糕團的硬度與耳垂的硬度相近後,將麵糰搓成直徑約5釐米的棒狀,然後切成1.5釐米厚的圓片。在平底鍋中放入適量黃油燒熱,將年糕片烤至兩面焦黃即可。用黃油烤制的年糕片味美香甜、營養豐富。未烤制的年糕片可以冷凍儲存。

  土豆的烹飪方法

  新土豆燉煮,老土豆烹炒。新鮮土豆口感細嫩稠滑,容易做熟。由於其水分多、糖分多、膠黏性較好,在水中仍能保持塊狀,吃起來口感很面,所以適合做湯、燉燒菜等;而老土豆相比新土豆,在營養上沒有很大差異,但水分減少,口感爽脆,下鍋後不會發生新土豆那樣易黏鍋、易糊的現象,適合烹炒。

  削皮,只需去掉薄薄一層。土豆皮下面的汁液中富含多種營養素,所以削皮時只削掉薄薄的一層就可以了。用鋼絲球輕搓土豆表面,很輕鬆就能將外皮去掉薄薄一層,且不會損傷裡面的“土豆肉”。新土豆則可用冷熱水交替去皮,把土豆放入熱水中浸泡一下,再換到冷水中,這樣也能很容易地去皮。

  切完馬上泡在水裡。土豆中含多酚氧化酶,在氧氣的作用下會發生褐變,從而影響土豆色澤。因此在烹飪過程中,切好的土豆應及時放在水裡,以防氧化變黑。在浸泡時,可在水中加少許醋,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褐變,二來能讓土豆口感脆爽、不黏不糊,三來能減少土豆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的流失。需要提醒的是,土豆切完後最好馬上烹調,以防營養素流失到水中。

  小火燉容易熟。土豆用文火燉煮,才能均勻地熟爛,若急火煮燒,會使外層熟爛甚至開裂,裡面卻是生的。另外大火燉,湯汁不斷翻滾會使土豆塊外面煮爛,更容易糊鍋。

  土豆泥帶皮蒸儲存營養。帶皮蒸的整土豆營養損失更少,尤其是維生素C保留得更多,是最營養的吃法。去皮蒸會讓水分更容易進入土豆中,這樣蒸出來的土豆水分太多,口感不好。另外,做土豆泥時也最好帶皮整個蒸熟後,再去皮搗製成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