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發聲的方法

  在龐大的昆蟲類群裡,昆蟲是怎樣發聲的呢?它的聲音是否也能傳遞資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昆蟲的相關的一些資料吧!

  一:磨擦發聲

  磨擦發聲的方式非常普遍,但具體的發音器構造卻是多種多樣的。蟋蟀的發音器由音銼cuò和磨擦片組成。振翅時,左翅疊在右翅上,音銼和磨擦片相互磨擦而發出聲音。蝗蟲的發音器分別稱為音銼和刮器,兩者磨擦時,還引起前翅的振動發出嚓嚓的聲音。

  二:由口發聲

  如天蛾靠內脣發聲,當咽及肌肉收縮形成氣流在口內出入時,遇內脣受阻造成放置的氣流,發出猶如人“吹哨”的聲音。

  三:振翅發聲

  昆蟲飛翔時翅的拍打,胸部骨片的振動以及左右翅互相拍擊而造成的聲音。不同種類的昆蟲飛行時的翅振頻率不一,有的昆蟲每秒高達到2000次,而蝶類一般為7.5~13次,我們人耳聽到的聲音振頻範圍為每秒16~20000次,所以我們可聽到蚊子的翅振聲,而聽不到蝶類翩翩起舞時發出的聲音。在大多數情況下,昆蟲展翅振動聲沒有特殊的意義,但雌蚊的翅振聲可引起雄蚊的交配反應。

  四:膜振發聲

  發音器構造分為大小兩室。大室內有褶zhě膜與鏡膜,小室位於體的內側,內有鼓膜,當昆蟲體內壁肌肉收縮,便振動鼓膜發聲,加之鏡膜的協助和共鳴室的反響,聲音就分外響亮了。如蟬。

  五:,碰擊發聲

  如灰蝶中有些種類的蛹,以它的前端敲打樹葉、小枝條發聲。叩頭蟲,我們把它按在桌上,它的頭和前胸就會連續地在桌上叩頭作響。

  為什麼昆蟲在飛的時候常會發出嗡嗡聲呢?它們大多數是沒有發出這個聲音的特殊器官的;這種嗡嗡聲只有在昆蟲飛行的時候才聽得到,原因是是昆蟲飛行時,每秒都要振動它的小翅膀幾百次。振動著的翅膀事實上就是振動著的膜片,而我們知道,所有振動得足夠頻繁的膜片每秒鐘振動超過16次的,都會產生出一定高低的音調來。

  現在你可以搞明白,人們是用什麼方法知道各種昆蟲飛行時候翅膀振動的次數的。這件事情很簡單,只要從聽覺上判定昆蟲發也嗡嗡聲的音調高低就行了,因為每一種聲調都是跟一定的振動頻率相當的。各種昆蟲的翅膀振動次數是幾乎不變的,昆蟲要調節它們的飛行,只在受到天冷的影響時才增加每秒翅膀的振動次數。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昆蟲在飛行時,發出的音調總是不變的。

  人們已經測到了各種昆蟲翅膀的振動次數,譬如說,蒼蠅飛的時候發出F調每秒振動翅膀352次,山蜂每秒振動去翅膀220次,蜜蜂在空著身子飛的時候發出A調音,每秒振動440次,如果帶著蜜飛行,只振動330次B調,甲蟲飛行時發出的單調比較低,兩翅振動得比較慢,相反的,蚊子每秒要振動翅膀500~600次。為了使大家對於上面這一些數目有進一步的瞭解,讓我來告訴你一個數目:飛機的螺旋槳,平均每秒鐘只轉25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