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看問題議論文

  議論文對於大部分高中學生而言就像是一塊“雞肋”,難以下嚥棄之又可惜,其實只要掌握了寫作技巧,議論文也是一種比較容易得高分的文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用理性控制你的慾望,是你通向成功必經的門坎;用理性控制你的慾望,是你成熟起來的標誌;用理性控制你的慾望,是你修身養性必要的過程。

  慾望,萬物皆有。然而,觀遍世間萬物,人類的慾望最多。我們確實有很多的慾望:好的,壞的;對的,錯的;有希望造福蒼生的人,也有想要統治世界的人。這怎樣才能讓人選擇趨向好的,對的,造福蒼生的慾望呢?那麼用理性控制你的慾望吧!

  古人便有“一物剋一物”的說法,“相生相剋”的道家哲學經過了幾千百年的飛逝依然正確如故,這是真理了啊!人類既然有那麼多、那麼重的慾望,那麼人類就一定有其他生物所不可同日而語的東西,來使我們能夠很好地駕馭自己的慾望而不至於毀滅。這是必然的啊!那就用理性控制你的慾望吧!

  “一陰一陽,相生相立”,陰一盛,陽就會衰;陽一盛,陰就會衰。慾望和理性也是同一道理啊!慾望過盛,則理性見衰,人的理性衰退,則人的行為越接近動物,這樣做就會不懂得保護自己而損身啊!這就好比鳥兒非進鳥籠裡吃食;老鼠跑進老鼠夾裡偷食啊!聖人就是會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慾望,而使自己不易受到傷害,所以他們的壽就長,懂得的道理就多啊!

  “萬事萬物皆有陰陽兩面,而我們處理事情就是要做到陰陽協調,才會把事情完成好。”這就是老子那樸素的辯證法。理性與慾望緣何不是如此呢?若把陽比作理性,陰比作慾望,那我們也就是要做到理性和慾望的和諧發展啊!既不能模仿“竹林七賢”的放蕩,亦不可學莊周的“逍遙遊”。人的天性就有本能慾望,我們切不可逆其天性而為之啊!

  慾望卻是無罪,關鍵還在於你的理性究竟有多大的控制力度。若你不去修為你的理性,那麼慾望就成了惡魔,它將吞噬你直至消滅,興許你還未曾發覺,卻早已墜入惡魔之腹了,悔之晚已!若你經常的鍛鍊自己的理性,那麼你對自己的慾望就控制得越好,而你離成功又近了一步,你又會成熟一分,你的修養就會越來越高。此時,慾望便似一向導,他將引導你參悟世間萬物之本啊!

  “對自身有利的趨之,對自身不利的避之”。聖人就是如此規矩的。我們學習聖人,用理性控制你的慾望吧!!

  篇2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正像蘇軾詞中所說的,人生苦短曲折,陰睛圓缺如月,並無永遠的完美,也無永遠的缺陷,絕大多數人生都是喜憂參半,苦苦甜甜交織。

  回顧古往今來,有的人生是苦盡甘來,有的人生先是鼎盛一時後來王冠落地,有的人生是一生平鋪直敘;有多少人如梁祝一樣有情人未成眷屬,又有多少人比翼雙飛,正應了那句,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誠然,人生如陰晴圓缺的月亮,人生如有時起有時落的海上波浪,人生如赤橙黃綠青藍紫的雞尾酒,人生如酸甜苦辣鹹的五味子,人生如悲風喜雨交加的天氣。尤其是在世道艱辛的年代,人鬼天地,萬金似慷慨,浮生若夢,殤情暗徘徊。無奈何青春逝去,無奈何江山易改,無奈何路回星移,無奈何時運他人宰。人生中有許多多的事是不近乎人意的,有時你想讓它向東它就偏向西,讓人致使不得,這時,人們通常會有兩種反映,一是怨天由人,抱怨上天對自己的不公,自暴自棄,二是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磨練,是對自己有好處的,然後再繼續努力。但是面對惡運,我們不能象陶淵明一樣到世外桃源中去逃避現實,隱居山林,自暴自棄。如果你屬於前者,那就可要小心了,千萬別霧失樓臺,月迷津度,倘若你是後者,那就要恭喜你了,你那種“大風過後,必見彩虹“的心,大家也感到十分傾佩呢!俗話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面對艱辛、面對險阻、面對不平等的社會、面對強權、面對邪惡、面對敵人,我們要象夸父,象齊天大聖,象劉邦項羽,象朱元璋,象馬恩列斯毛一樣,縱橫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後退,思緒飄飛帶著夢想去追,我行我素,做人要敢作敢為,不氣不餒無懼無畏,。做一翻翻天覆地的大事業。這才是積極的人生觀,這就是人生的辯證法。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正所謂風華少年,我們放這大好時光不用,為什麼還在等待?機遇是為有準備的人準備的,不會為你主動填補月缺的空白。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們要樹立“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決心,自己掌握自己,我們要用自己的力量與奮鬥,讓陰暗的人生之月變成萬丈烈日。

  篇3

  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水:雨水、露水、江水、河水、湖水等,它們有的晶瑩透明,有的渾濁不堪;有的緩緩流動,有的激昂澎湃;有的小如珍珠,有的浩瀚如雲。它給我們帶來了太多太多的啟示,使我們的心靈也如水一般清明。

  遙望那向東流去的河水,讓人們感受到了似水流年,時光飛逝。古人對此也有不少感慨:“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這些詩句的字裡行間無不包含著前人對後人的期望:要珍惜時光。是啊,擁有無限生機的我們,若不趁著這逐漸流逝的大好時光奮力一搏;又更待何時呢?

  俯首注視那被雨水打上小孔的石頭,讓人們體會到了水滴石穿。這其間蘊含著深刻的辯證法: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任何事物是由量的慢慢積累才導致最終的質變。設若讓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一夜間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頭兒,或是讓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瞬間變成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婦人,再或是讓一個雙眼殘疾的人一眨眼間變成一名100米運動員等等,都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難以相信。因而凡是要想獲得成功的人必須從點滴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時時牢記“水滴石穿”。

  傾聽那春雨水滋潤萬物的聲音,讓人們感受到了什麼是空靈。那一絲絲輕盈的細雨猶如淘氣的精靈,伴隨著微風,輕輕地跳到樹葉上、花叢中、泥土中,也跳到了在一旁聆聽的人的心中,讓人聯想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詩句。雨聲在喧囂的生活中為我們平添了一份平靜、一份空靈。

  凝望那洶湧澎湃的波濤,讓人們感覺到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力量。那激盪的海水中,蘊含著大自然雄偉的力量,同時也教會了人們:應該奮力拼搏,不管有任何艱難和阻礙,只須儘自身全力去搏,便無須遺憾了。正如洶湧的波浪無所顧忌地向海邊的岩石打去一樣。

  總之,水無時不刻地在向人們啟示著什麼,水給人們的啟示有很多很多。而在這其間的啟示,惟有用如水的眼睛和如水的心才能找到,才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