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措清明時節雨聲譁閱讀答案

  《朝中措·清明時節雨聲譁》是南宋詞人張炎的詞作,這首詞作於宋亡以後,抒發了飄泊淪落的悲情。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朝中措清明時節雨聲譁》閱讀材料

  朝中措

  ***南宋***張炎

  清明時節雨聲譁,潮擁渡頭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戀天涯。 燕簾鶯戶,雲窗霧閣,酒醒啼鴉。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

  《朝中措清明時節雨聲譁》閱讀題目

  ***1***簡要賞析“翻被梨花冷看”的妙處。***4分***

  ***2***簡要分析“折得一枝楊柳,歸來插向誰家”蘊含的情感。***4分***

  《朝中措清明時節雨聲譁》閱讀答案

  ***1***運用擬人手法,***1分***將梨花擬人化,寫它冷眼旁觀詞人雨中的狼狽,***1分***似乎責怪詞人不思故土,卻苦戀他鄉山水花木,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詞人心中的落寞之情***2分***。

  ***2***詞人歸去的途中,隨手摺了一枝楊柳,可是把它插向誰家呢?***1分***表現出天涯遊子無家可歸***或“國破家亡”***的悲苦***2分***、羈旅他鄉的思鄉之情***1分***。***4分。意思對即可***

  《朝中措清明時節雨聲譁》賞析

  詞的首句模聲,次句寫形,雨聲水勢,氣氛極濃。同時它還意味著詞人此刻不是坐在家中,而是身在郊野,不然怎能見到潮湧沙灘呢。

  第二句,雨灑梨花,本也是極美妙而又難得的一景,可是張炎並沒有照實寫來,而是反過來寫梨花看人,而且是“冷看”。並且從她那冷淡的眼神中,詞人還感受到一種責怪之意——人生於世能像你這樣不思故土,而對他鄉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戀嗎!這“遭遇”,這“責怪”,與詞人冒雨出遊之意,真是適得其反。而又有口難辯,上片至此也就戛然而止,可是無限辛酸,無限悲恨,盡在不言之中。這種賦予客觀景物以情知而後翻寫過來,更能收到曲筆深情、宛轉有致的效果,因而在詞中也就成了一種常用的手法。冒雨出遊,觀潮、賞花,本想借以忘憂,誰知”翻被梨花冷看”,沒奈何,只有換個去處。

  第三句,“燕簾鶯戶,雲窗霧閣”,是指歌妓舞女們所在之處。這意思是隻有到那鶯啼燕舞的珠簾繡戶,雲裳霧鬢的瑣窗朱閣,在歡歌曼舞中一醉消愁。然而,醉鄉雖好,難以久留,所謂“多少人間事,天涯醉又醒”。

  下一句便寫酒醉醒來,只聽得歸鴉啼鳴。這聲聲鴉啼,更渲染出那酒醒客散的悽然之境,悽然之情。啊,自己也該歸去,在歸去的途中,他見到家家戶戶門上插著柳枝***古時有清明門上插新柳以祛災的風俗***,他也隨手摺了一枝楊柳,可是當他走到客舍門前,這才恍然醒悟——此處哪有自己的家門!這手中的柳枝能“插向誰家”?用一枝無處可插的楊柳,暗暗逗出。詞人用筆舉重若輕,不見著力,是那麼自然融洽,又是那麼言淺意深、幽怨傷懷,其用意之妙,筆墨之巧,也正體現了他的“末句最當留意,有有餘不盡之意始佳”的理論。

  該詞在表現上採取遣愁——增愁,也就是幾番消愁愁更愁的矛盾,步步逼近主題,詞的思路,情感的層次是很有條理的。詞人往往用後面的個別詞語,去暗示、交代前面省略的內容,只有把握全詞,方可融會貫通。比如說,我們只有讀到“酒醒”二字,才可瞭解“燕簾鶯戶,雲窗霧閣”二句的全部含意;只有讀到“歸來”二字,方知上文云云,皆是出門之後的活動;只有讀到“插向誰家”,方知這“歸來”之處,亦非其家,方知全詞所寫乃客中遣愁。這些很不顯眼的詞語,一經詞人的安排、組合,不僅成了前後照應、網路全篇的暗紐,而且還由此形成了一種以後示前、愈進愈明的結構。從而使那些尋常的題材,平易的語言,增添了婉轉幽深的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