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下坡如何正確踩剎車

  車子在下坡時速度會越來越快,駕駛員在控制車速時若頻繁使用剎車,會感到腿部乏力、疲勞,車輪制動鼓和制動蹄摩擦片也會過熱,輕者使制動效能降低,重者使制動失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汽車下坡正確踩剎車的方法

  山路下坡時,應根據坡道的陡緩情況以及車輛載質量的大小,掛上適合的擋位,充分利用發動機的牽阻控制車速,這樣可避免過多使用腳制動。

  氣壓制動的車輛,要保證氣壓在安全標準以上,一般不宜過多將剎車隨踩隨放,避免過快降低氣壓,而應根據所需的制動強度,適當踩下剎車。當車速過快需增大制動力時,可繼續踩下行駛一段;車速慢需減小制動力時,稍放鬆剎車。在下長而陡的坡道時,只要氣壓能滿足需要,可採用適當的間歇制動,這樣有利於制動鼓和制動蹄片的冷卻。

  使用液壓制動的車輛,制動時應將剎車踩兩次後,用腳壓住剎車,使剎車處於較高的臨近制動位置。需要增強制動力時,往下踩點;需要減小制動力時,稍放一點。制動剎車逐漸降低後,可再踩兩次,使剎車重新升高,以保證車輛制動的及時和靈敏。

  液壓制動汽車在長而陡的坡道時***特別是炎熱的天氣下***,由於使用制動器的時間長,制動鼓過熱,常需停車休息,但往往休息後再起步行駛時,會發生制動失效的現象。這是由於停車休息時,分泵活塞和皮碗停止不動所致。因為分泵過熱而使皮碗外圓接觸面乾燥,密封性降低,制動時漏油,引起制動失效。因此停車休息時,應不斷徐徐地踩剎車,使皮碗往復運動,防止外圈表面乾燥,既可使皮碗保持較好的密封性,又能使制動液冷卻得快些。

  下坡中途腳制動器發生意外故障而突然失效時,可用“搶擋”的方法降到最低擋,利用發動機的牽阻降速,同時要掌握好方向,用手制動器控制傳動機件旋轉。

  用手制動時,手制動杆不可一次拉緊不放,也不可拉得太慢。一下拉緊,容易將手制動盤抱死,損壞傳動機件,喪失制動力。拉得太慢,會使制動盤摩擦過熱損壞制動摩擦片而失去制動作用。正確的方法是:拉一下,鬆一下;再拉一下,鬆一下,反覆進行。當車輛接近停住時,再拉緊手制動杆。

  下坡時腳剎失靈了該怎麼辦

  下坡時若一味依賴腳剎車的話,在衝下途中,制動效果會大大減弱。

  這是鼓式剎車器因剎車鼓輪及剎車墊長時間和剎車閘瓦摩擦,產生熱量傳遞給鈳車油致剎車油沸騰所引起的一種現象。

  這種現象稱作減弱現象,當產生這種現象,即感覺剎車效果變弱時,應即將車駛停路邊至少休息10分鐘。摩擦熱釋放後,腳剎就會回覆正常的制動效果。

  如果在下坡途中腳剎完全失靈,這時應果斷地採用其他途徑緊急剎車。將變速桿由高檔轉為低檔,進行強制減速,最後運用手剎車停車,不要上來就先拉手剎,因車速未減下來時,手剎易拉斷。

  假如上述方法不能湊效,最後的辦法是用車子的側面去與路旁的護欄或樹木擦撞而迫使車子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