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單元教學反思***2***

  小學語文單元教學反思篇二

  本課兩首古詩抒發了詩人在秋天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夜書所見》前兩句寫詩人秋夜的孤獨寂寞,後兩句寫夜深偶見籬下燈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樂生活。《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作者王維十七歲時寫的詩,一首抒寫思親的千古絕唱。恰逢重陽佳節,作者孤身漂泊於繁華熱鬧的帝都,備感孤單,非常思念家鄉的親人。前兩句寫詩人想念親人,後兩句寫親人也在思念他。情之所至,所以寫出了“獨在異鄉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名句。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2、查詢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3、美讀詩句,體會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教學重點:品重點字詞,反覆吟誦,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1.學生:初步預習課文。2.教具與學具:錄音機、圖片。

  第一課時

  一、匯入

  不僅僅是佳節,其實平日一景一物都能勾起詩人對家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宋朝詩人葉紹翁所寫的《夜書所見》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二、初讀

  1、自由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邊讀邊思考詩的大意,劃出不懂的字詞。

  3、釋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悟情

  詩人葉紹翁久居在外、歸家不得,再讀古詩,對照插圖,你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詩人的孤獨、寂寞、難過這許許多多的思鄉念親的情感嗎?

  ***一***一二句

  1、蕭蕭是什麼意思?***風聲***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2、蕭蕭梧葉送來了什麼?“寒”給他組個詞***寒冷***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3、拓展促悟: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相見歡》【唐】李煜

  這蕭蕭梧葉送來寒氣逼人,讓人感到——孤獨、淒涼***讀:蕭蕭梧葉送寒聲***

  4、這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麼?讀第二句。

  典故:“江上秋風動客情”暗用張翰典故。據傳晉人張翰官居洛陽,見秋風起而思念故鄉,於是辭官回鄉,了卻心願。明白了這一點,自然就容易理解,詩句傳達了詩人久居在外、歸家不得、思家念親的思想感情。***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5、情感朗讀一二句。

  ***二***、三四句:

  1、理解:挑:捉。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叫蛐蛐兒。

  2、學生想象孩童捉促織玩耍時那種天真無暇,快樂的情景。讀——知有兒童挑促織

  3、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什麼呢?***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

  4、一燈明:他看見的只有一盞燈,觸景生情,多麼孤單啊!***讀:夜深籬落一燈明***

  離開家鄉,又這麼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夥伴外,最想念誰?***父母、親人***

  5、情感朗讀三四句

  ***三***配樂吟誦

  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詩人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淒涼、思鄉的感覺,一起來讀——

  四、拓展

  1、無論在鄉間還是身處繁華的都市,不同的人,不一樣的處境,一樣的是思鄉情,齊讀兩首詩。

  2、明月千里寄相思,古往今來,懷鄉思親的人們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出示《秋思》、《遊子吟》、《長相思》、《秋風引》等,這些是老師從書籍、網路中查詢到的。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再找一找,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我們來開個“ 九月九日誦詩會”。

  五、作業

  1、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2、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前詩 引入新課

  背李白的《靜夜思》,說說詩人李白在這一首詩裡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感情?***思念家鄉、親人*** 板書:思鄉 念親

  唐朝另一位詩人叫王維,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僅擅長寫詩,還精通書畫音樂,他在17歲那年,第一次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求學,也寫過一首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

  二、初讀全詩 瞭解重陽

  1、學生自由誦讀全詩。

  2、正音:“為”這裡應讀“wéi”,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來。

  3、釋題:

  重陽節:指名讀,齊讀書上註釋,並指出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

  九月九日重陽節在我國古代,是一個重要的節日,節日裡人們登高、插茱萸、賞菊、吃重陽糕、喝菊花酒。因為兩個九意味著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又叫老人節。

  “茱萸”:***讀書上註解***一種有香味的植物

  “憶”即“思”,思念、想念;“山東”,陝西有座名山叫華山,華山以東有個地方叫蒲州,是詩人王維的老家;“兄弟”,此處的“兄弟”可以是王維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維的親人,朋友。

  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王維在重陽節這天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三、反覆吟誦 體會孤獨

  ***一***與詩題相對應的是哪一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重陽節,說說我國其他的傳統佳節:中秋節、元宵節、元旦、春節

  憶——思,兄弟——親,每:每當;逢:遇著、碰到的意思;倍:更加,加倍

  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人們無不興高采烈、歡度節日,可詩人王維卻發出了“倍思親”的感嘆,是什麼原因使詩人在這美好的日子裡如此深深地思念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看詩中哪些字眼點明瞭詩人“倍思親”的原因。

  ***二***一二句:

  1.“異鄉”:他鄉,李白離鄉來到長安,長安對他來說就是“異鄉”

  2.“異客”:“陌生的客人”。李白小小年紀漂泊在外,獨居他鄉,身份是“異客”。

  3.“獨”:獨自一人,還隱含著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

  想象:當我們離開家,孤獨寂寞的時候,***我們可以開啟電視,解解悶***;想家的時候,***可以給家裡打個電話,跟親人聊上幾句***;實在忍不住就***坐車,坐飛機回家***。

  但是王維生活在古時候啊,沒有電話,晚上也沒有電視,該有多寂寞啊。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孤獨、寂寞***

  4.他15歲離開家鄉,這種舉目無親的日子經過了兩年。兩年啊,七百多個日日夜夜,詩人沒有哪一天不在思念著親人們啊!然而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團員啊!此時詩人心中除了孤獨還有什麼?***有家不能回。難過***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板書:難過***

  5、年年重陽,今又重陽,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目睹著家家戶戶歡度節日的情景,心中的思鄉之情就再也掩飾不住了,於是一發而不可抑制,作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古佳句。***齊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古詩的一、二兩句。

  ***三***三四兩句:

  1、王維的思鄉情感猶如潮水般奔湧而出,此時此刻,他思緒萬千,想到了什麼?

  2、想像兩年前的與親人共度重陽節的美好情景:

  兩年前的重陽節,給王維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那溫馨的一幕幕至今仍時時浮現,往昔的重陽節啊,我們兄弟曾經一起……曾經一起……曾經一起……

  思緒萬千的王維,想起的又何止僅僅是兄弟呢!那年邁的父母啊,已雙鬢斑白,他又何嘗不是時時惦記,九九重陽又被稱為老人節,可王維卻無法伺奉左右,承歡膝下,此時此刻,他真想對雙親說:父母啊……

  3、家鄉的親人也在思念他,想像說話——

  4、但如今卻沒人與他共度佳節,他只好孤身一人站在這高高的山上,遠遠地望著家鄉,他心裡該與多少傷心難過啊,讀——

  四、配樂誦讀 深華情感

  1、配樂讀全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詩人王維僅僅是在九月九日重陽佳節思念親人嗎?學生想象在不同的節日裡詩人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五、背誦全詩,書寫生字

  1、背誦

  2、出示要求寫的生字,組詞朗讀。

  3、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怎樣既正確又漂亮地寫好這些生字?

  4、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葉紹翁 思鄉 念親 王維

  孤獨 寂寞 難過

  教學反思:***2009學年***

  這節課學習的古詩,都是寫出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同時在教學時也正是中秋節過後,學生對於過節的氣氛,家人團聚的幸福感都有所體驗,這樣對於課堂的教學,體會當時詩人的心情就有很大的幫助。

  在教學這兩首古詩的時候,課堂中我注重把握詩的意境和情感,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詩意,加以引導。例如在教學第一首古詩《夜書所見》的時候,對於第一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想想當時詩人所想,所感。課堂中通過我的教學語言,給學生創設情境,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一個人在外地的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會想到感覺很孤單,想家裡的親人等等,通過這樣的想象很好的讓學生體會了詩人當時寫下這首詩時的感受,體會了詩人的真實的內心世界。

  10.《風箏》教學設計及反思

  匯入:

  請同學們看大螢幕: 村居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教師有感情地朗讀***

  教師: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

  學生:詩中描繪了春天孩子們放學後忙著去放風箏的情景。

  師:很好。詩的後兩句讓你想到了我們剛剛學過的《春》中的哪句話?

  生:天上的風箏漸漸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師:是啊,早春時節正是孩子們爭相到戶外活動的時候,放飛美麗的風箏,也正是放飛了自己的好心情。可是,文學家魯迅先生看到天上飛舞的風箏,卻感到“驚異和悲哀”,這是為什麼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風箏》來共同研讀。***教師書寫課題***

  二、自學課文,把握內容

  1.複述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疏通了文字,通讀了課文,有誰能夠為大家複述一下課文的內容?

  生:本文記敘了魯迅先生看到北京天空飄飛的風箏,想起了小時侯自己不喜歡放風箏也不讓小兄弟放,把小兄弟偷做的風箏毀壞了。中年之後,他看了一本外國講論兒童的書認識到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非常後悔,找機會向兄弟道歉,可是他的弟弟已經忘記了,這讓他的心情更加難過。

  師:你的複述非常完整、準確。

  2.分析人物形象

  師: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集中在哪些段落?

  生:第3、4自然段

  師:請仔細地閱讀3、4自然段,思考:這兩個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名學生朗讀、自學5分鐘,教師點撥

  生:從第3段可以看出小兄弟身體瘦弱。

  生:從第3段“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竟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天真可愛,特別喜歡放風箏。

  生:從第4段中可以看出小兄弟心靈手巧。

  生:從第3段中可以看出魯迅獨斷專行。

  生:從第4段中“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的幾個動詞可以看出我特別冷酷,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師:“我”為什麼不讓小兄弟放風箏?

  生:“我”認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師:可以看出我怎樣的情感?

  生:“我”是為了小兄弟好,是愛他。

  師:我小時侯認為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不讓他放是嚴格管束,是為弟弟有出息,多年之後發現這是錯的很自責,而弟弟已經忘卻了。體現了我對弟弟的手足之情。

  師:剛才的自學大家完成地非常好。文中還有一些蘊涵深意的句子需要我們理解,下面我們進入自主提問、合作學習環節。

  三、自主提問、合作學習

  1、將課前小組未能疏通的句子、疑難問題提出來

  ***1***生:為什麼“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2***生:“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怎樣理解?

  ***3***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什麼?

  ***4***生:兄弟的忘卻為什麼使我“心只得沉重著”?

  ***5***生:怎樣理解結尾的句子?

  ***6***生:“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說是“不幸”的?

  2、小組討論8分鐘,教師巡視輔導

  3、師生交流,逐一解決

  師:請同學們自由發言,不必拘泥於問題的順序。

  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指的是“我”不顧弟弟的喜愛,粗暴地將風箏踏扁。

  師:不過是毀壞了一個風箏,怎麼能稱為“精神的虐殺”?

  生:因為這麼做傷了弟弟的心。

  生:還有,放風箏可以鍛鍊身體、提高孩子的智力和動手能力,魯迅這麼做,使弟弟不能從中得到這些好處。

  師:可以看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生:後悔、難過。

  師:這能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生:知錯就改。

  生:我想分析第6個問題。當年我認為自己的作法是對的,可是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自己錯了,所以說是“不幸的”。

  師:你分析得很好。請繼續。

  生:第2個問題我來分析。因為作者離家多年,所以說是“久經訣別的故鄉”,也因此看不到故鄉的春天,如今北京天空浮動的風箏讓他想起了故鄉的春天。

  生:第1個問題,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浮動的風箏讓“我”感到“驚異”,著讓“我”想起了小時侯對弟弟精神的虐殺這一幕,所以說“悲哀”。

  生:我來解決第4個問題。“我”本希望小兄弟怨恨“我”,可是他忘卻了,可見小兄弟並不認為這是精神的虐殺,認為兄長當年做的是對的,我為他的不覺悟而感到更加難過。

  師過程大家分析的都很好,有誰願意解決第5個問題?作者為什麼說要“躲”到嚴冬中去?

  生:因為他不想回憶過去的事情。

  師:那為什麼說“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這僅僅是指自然環境嗎?

  生:不是,是說大家都沒有認識到玩具對兒童的意義,都受封建思想的控制,認為要“有出息”,就不能玩。

  師:是啊,人們的不覺悟讓人不寒而慄。

  四、探究主題:本文的思想主題是多方面的,你對此有怎樣的理解?

  ***1***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情

  ***2***深刻的自我反省

  ***3***對像小兄弟一樣的人的不覺悟的感慨

  五、拓展及作業

  師:你喜歡哪種遊戲?如果家長反對,你會怎麼做?

  生:我喜歡打籃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告訴他們打籃球可讓我精神放鬆、鍛鍊身體。

  生:我喜歡玩布娃娃。如果家長反對,我會對媽媽講,我為娃娃作衣服可以培養我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能力,對我是有好處的。

  六、總結

  這篇文章思想深邃,我們既可以讀出作者對小兄弟的愧疚之請,也可以看到他接觸了科學之後時時的反省自己,也可以品出他對“被虐殺者”不能自我醒悟的感慨。希望同學們也能在生活中善於觀察,長於捕捉素材,勤于思考,做一個有思想的人。

  11.《秋天的雨》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認識“鑰、匙”等8個生字,會寫“扇、郵”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清涼、留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秋雨的喜愛和讚美之情。積累好詞佳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課文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和事物,或很含蓄地抒發感情,這些被藝術化了的語言,給學生造成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渲染,調動情感。

  1.教師談話匯入新課。

  ***播放課件***同學們,我們一起伴著綿綿的秋雨走進這快樂的課堂,今天我們就學習《秋天的雨》。

  2.齊讀課題。***板書:秋天的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

  ***1***同位互相指讀生字:同桌之間互相用手指著雙線格里的8個生字讀一讀,看誰讀得準、記得牢。

  ***2***集體反饋。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字詞,重點強調“鑰匙、菠蘿、扇”的讀音。

  ***3***誰願意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一讀?

  2.指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大意。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請一組同學開火車讀一讀。一個人讀一段,其他同學認真聽,一邊聽一邊思考。

  ***2***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

  誰能說一說,在秋雨裡,你都看到什麼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

  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鵲準備過冬,是不是?你們除了這些還看到什麼了?***銀杏樹、楓樹、柳樹、柿子、橘子。***

  三、深入區域性,品讀課文。

  1.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描寫的顏色詞語。

  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把描寫顏色的詞語畫下來。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利用多媒體課件把描寫顏色的詞語變成相應的顏色。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自己小聲讀一讀這段話,一邊讀一邊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美美地多讀幾遍。

  2.重點體會、美讀描寫銀杏樹和楓樹的句子。

  ***1***學生讀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去詞體會。

  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飄哇飄哇’去掉,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為什麼?

  ***“扇哪扇哪”讓我們彷彿看到銀杏葉像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地、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而“飄哇飄哇”讓我們感受到紅紅的楓葉多像一枚枚郵票,為我們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3***指導朗讀。運用聯絡上下文和一邊讀一邊想象的方法,走進情境,美讀課文。

  ***4***看錄影,感悟“五彩繽紛”。]

  小朋友們,這麼美的景色,想不想去看一看?讓我們一邊看,一邊讀出它的美麗吧。

  ***多媒體出示課文中所描寫的景色,學生根據畫面讀相關文字。***

  ***5***美讀全段。

  3.體會“氣味的香甜”。

  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呢。***板書:藏著氣味***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這一段?

  4.表演朗讀。

  ***1***熟讀課文。通過表演入情入境,以演促讀。

  咱們就來把小動物和植物們是怎樣準備過冬的演一演,怎麼樣?

  ***2***師生互動演一演。

  ***3***指導朗讀。

  這麼快樂的景象,就讓我們來快樂地讀一讀吧。放開聲音讀出你的快樂,自己讀自己的。

  四、拓展、積累,昇華感情。

  1.小結。難怪課文第一自然段說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地、輕輕地,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板書:鑰匙***

  2.拓展。小朋友們,說說看,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3.積累背誦。

  想不想把這麼美的景色永遠留在腦海裡?就選擇你最喜歡的句子或者是段落讀一讀,背一背吧。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背誦下來並抄寫自己喜歡的詞句。

  3.用你手中的畫筆為你喜歡的課文內容設計一幅圖畫。

  第二課時

  一、 欣賞秋色,育情導學。

  1、師:同學們,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門悄悄地開啟,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你們想知道嗎?***課件***

  2、師:你們欣賞到了什麼?

  3、 師: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綿綿秋雨,來聽聽雨聲,感受秋天的美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開啟書本,要求讀準詞語,把句子讀通順了。

  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三組詞語:

  黃色 紅色 金黃色 橙紅色 紫紅的 淡黃的 雪白的

  輕輕地 香香的 甜甜的 厚厚的 油亮亮的

  扇哪扇哪 飄哇飄哇 你擠我碰 爭著 頻頻點頭 勾住

  A、第一組顏色詞指名讀,正音。

  B、第二組疊詞要求輕讀“的”。讀中說這組詞的特點:疊詞。朗讀指導:使輕的更輕了,香的更香了,再指名讀。

  C、第三組動詞教學: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可以做動作的詞語,可以加上你的動作,讀好它。生加動作讀詞。

  2、檢查句子

  師:下面的句子更長了,但讀起來也更有味道了。

  點擊出示: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總結:咦,大家發現了嗎?這五句話連在一起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雨的小詩,它包含了無限的情趣和韻味,咱們一起來讀讀這首小詩。

  生齊讀。

  3、有目的通讀全文

  匯入:多麼有趣的小詩啊,更有趣的是小詩裡的這些句子都藏在文中各段的第一句裡,最有趣的還是每段的內容都是圍繞這些話展開的。不信,讓我們再去讀讀文中的句子。邊讀邊思考:在綿綿秋雨裡,你看到了什麼?

  生再次有目的的讀文。

  三、精讀課文。

  1、讀後交流,感知課文主要內容。師:誰能說一說,在秋天的雨裡,你感受到了什麼?***他是用眼睛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你還有其它的不同感受嗎?你聞到了什麼?***誰能連起來說說你感受到的秋雨?

  學生回答:我看到秋雨給秋天帶來了五彩繽紛的色彩,聞到了秋雨中有果實成熟的香甜味道,聽到了秋雨的聲音和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聲音。***板書:看 聞 聽***

  2、這麼美的景色是由誰帶來的?他真象一位神奇的魔術師。

  第二段:感悟五彩繽紛

  1、學生默讀課文,尋找顏色。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有的同學看到了小動物、有的同學看到了很多水果,還有的同學看到植物有很多漂亮的顏色。你們師從哪兒讀懂的銀杏樹、楓樹有著漂亮的顏色呀?***生:課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秋天的雨把顏色送給誰了?

  2、美讀句子,體會色彩之美。

  師:這麼多顏色,多漂亮呀。請你們美美地讀一讀,把你喜歡的句子畫下來。***學生自由朗讀***

  師:好了,小朋友們,現在我們一塊來交流交流,誰願意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銀杏樹

  出示句子: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如果我把句子當中的“扇哪扇哪”去掉,你們自己再來讀讀看好不好?

  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總結:***“扇哪扇哪”說明夏天是慢慢地走的,秋天是慢慢地來的;讓我們彷彿看到了銀杏葉象一把把黃色的小扇子,輕輕的、輕輕地幫我們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句話,一連用了三個扇,使原本靜靜的畫面立刻動了起來,不但把銀杏葉寫美了,更把銀杏葉寫活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話,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楓葉

  師:我們一塊來看看這句話,你從“飄哇飄哇”中感受到什麼?你們想看看楓葉師怎樣飄的嗎?***播放課件******生隨音樂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句“他把紅色給了楓樹……”***

  田野

  師評價:聽了你的朗讀,我彷彿看到無邊無際的海洋。

  果樹

  師:我剛才聽出來了,你們在讀的過程中把“你擠我碰”“爭著”讀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呀?

  ***師評價:說得真不錯,就把自己當作其中的一種水果,再來讀讀吧!***

  菊花

  師:瞧,多美的菊花呀!***出示課件***你能說說這些菊花的樣子嗎?

  是呀!怪不得菊花仙子會在秋雨裡頻頻點頭呢,因為他得到的顏色的確很多,讓我們也來和他分享快樂吧!***生齊讀第二段的最後一句***

  3、美讀全段。

  秋天的雨多神奇呀,秋天多美呀,有這麼多的顏色,用文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就是***五彩繽紛***

  4、積累背誦。

  師:你們選擇了這麼多精彩的句子來讀,讀得真不錯,這些優美的句子都是寫“秋天的顏色 ”的,如果我們能背誦下來該多好啊!

  第三段:體會氣味的香甜

  師:秋天的雨不但有五彩繽紛的顏色,還藏著許多好聞的氣味呢。誰願意給大家讀讀這一段。

  ***1***、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這是怎麼回事呢?

  ***2***、好香啊,我們一起來聞一聞,你聞到了什麼氣味?還有嗎?***結合生活實際說***

  ***3***、秋雨過後,空氣那麼清新,水果成熟的香味那麼誘人,令人垂涎!難怪它能勾住我們的腳步!誰能朗讀這段,讓聽眾流出口水!指名讀。

  四、拓展

  1、過渡:我們都該感謝秋雨,它帶來了絢麗的秋色,帶來了成熟的果香,還帶來了冬天即將到來的資訊。讓我們一起來讚美這秋天的雨!齊讀第五自然段。***切換回課件***

  2、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請大家在讚美你心中的秋雨,朗讀課文。

  3.拓展。同學們,說說看,學了課文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秋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美麗、歡樂……***

  課件演示:秋天的雨是*** ***的。

  學生寫句子,交流。聽了你們的發言,我覺得秋天的雨真是美妙、神奇、令人陶醉。你們個個都是小詩人!

  《秋天的雨》教後反思:

  《秋天的雨》是篇抒情意味很濃的散文,名為寫秋雨,實際在寫秋天。作者抓住秋天的特點,從秋天的到來寫起,寫了秋天繽紛的色彩,秋天豐收的景象,還有深秋各種動物、植物準備過冬的情景。課文把秋雨作為一條線索,將秋天眾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來,從整體上帶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使學生通過課文生動的描寫,體會秋天的美好,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是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也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秋天的雨》這篇文章用了多種修辭把秋雨人格化,教學伊始我就播放秋天美麗的景色,讓學生直接感受秋天的美好,隨風起舞的落葉、饞涎欲滴的水果,還有那淅淅瀝瀝的秋雨,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給全文的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情感鋪墊。欣賞完之後問:“你欣賞到了什麼?你欣賞了景色之後,能不能用一個詞語來表達呢?”

  教學生字詞時,我出示三組詞一組表示顏色,一組是疊詞,一組是動詞。讓學生在讀中找到規律,並指導顏色可以讀出自己的喜好,疊詞、動詞要根據意思讀***輕輕地就應該讀得輕一些***。這樣做既鞏固了生字詞,又為課堂的朗讀品悟奠定了基礎。複習的第二部分出示以下句子: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

  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引導學生讀正確,讀得有感情。同時老師告訴學生這五句話連起來就是一首小詩,一首讚美秋天的小詩。然後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這些句子,學生髮現這些句子都在每段的開頭,老師告訴學生課文每段都是圍繞這幾句話來寫的。初步讓學生了解總分段落,但又不落痕跡。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到課文語言的優美,而我的教學過程也遵照這一點,讓學生自已讀並展示自已最喜歡的部分,例如:在教“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和“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啊飄啊,郵來了秋天的涼爽。”我先請一位學生讀一讀,進行評價。接著抓住“扇哪扇哪”讓學生體會去掉它是否可以,從而,體會句子的優美。學生們的回答都是很精彩的:炎熱的夏天已經走了,涼爽的秋天來了。這就是多讀的收穫。評到“菊花頻頻點頭”時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文中把菊花當成人,評到“小朋友的腳,常被那香味勾住。”我問:“香味怎麼會勾住腳?你的腳被勾住過嗎?” 然後讓學生將“勾”換一個詞,可以換成“吸引”或“迷”進行比較,然後引導學生想象自已在果樹花香旁時會怎麼做,學生讀的激情越來越高,一個個抒發著自已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備課時,我曾想過,能不能讓學生也來模仿說說類似的句式呢?實際上這是對學生語言能力創造的一個舉措。但後來一思索,學生能說出很多個比喻句,但絕對不能說出意境如此優美的句子,萬一課堂上出現了“冷場”的現象,那就不好了。想想還是不要這個環節吧。實際上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是不可預見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放開手來,相信學生能行,這樣的課堂才是活的。

  總之,備課時總覺得已考慮全面,課後卻總是留下諸多遺憾。只能待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完善。

  12.聽聽,秋的聲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從秋天的聲音中體會秋天的美好。

  3、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

  教學準備:錄音帶***適合做朗讀背景音樂***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師:秋的腳步輕輕,可我們還是分明聽到了秋的聲音,不信你聽!***錄音響起***同學們,請閉上你們的眼睛,仔細聆聽,想像一下,你的腦中會出現怎麼樣的畫面。***音樂中師範讀全詩***

  2、你覺得這秋天的聲音美嗎?生:秋天的聲音很美。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聽聽秋的聲音吧,出示課題《聽聽,秋的聲音》,請學生讀課題,讀得美一點。

  二、欣賞朗讀,感受詩情。

  1、學生初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讀幾遍。

  2、檢查

  3、感知內容:你在詩中聽到了哪些聲音?學生回答

  4、你最喜歡的是哪種聲音?

  ***1***、“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聲音,***看課件***

  黃葉從樹上一片一片地掉下來,你看著像什麼?黃葉對大樹媽媽說:“       ”哦,你能用你的朗讀把它們的飄飄灑灑表現出來嗎。呵,多美的黃葉啊。

  ***2***“蠷蠷”蟋蟀振動著翅膀,和陽臺告別的歌韻。蟋蟀要到哪兒去了呀?***看課件***

  蟋蟀在唱著“       ”朗讀指導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雲,撒下一陣暖暖的叮嚀:“       ”他們在說些什麼呢?***課件***捨不得走,因為這兒的秋天很美麗。朗讀表現。

  ***4***一陣陣秋風掠過田野,發出“       ”的聲音,***課件***這是秋風送來的豐收的歌吟。秋風吹過,田野裡       果園裡       ……人們的心裡

  ***你能用朗讀表現麼?***配樂朗讀1----4節。

  三、聽聽,走進秋,走進這遼闊的音樂廳,你好好去聽秋的聲音,你還能聽到哪些秋的聲音?

  學生髮散說,師引導到詩歌的形式,為寫打下基礎。用聽聽,秋的聲音……這樣方式來說。

  師:是啊,秋的聲音,我們已經說了好多,還有好多好多……把你聽到的聲音也像這個小詩人一樣把它們寫下來好嗎?

  出示:聽聽,秋的聲音 四人小組合作,寫詩,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組合作寫的詩,有感情地朗讀給同學聽,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來。

  師小結:是啊,秋的聲音,在每一片葉子裡,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裡,在每一顆綻開的穀粒裡,聽到秋的聲音,我們的心裡多麼——******

  就用我們的朗讀來表達我們的喜悅吧!

  佈置作業。

  1、為自己寫的詩配上畫。

  2、蒐集有關秋的詩歌,畫面,歌等

  3、感受秋天寫詩:看看,秋的色彩————

  聞聞,秋的味道————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的語文可真應景!當秋天踩著落葉詩意地走進我的視野時,課文裡也開始秋意飄飛。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陽光的顏色就變了——變得金黃金黃,十分悅目,呃……像個和善的老頭兒。在上班時,我時常閉上眼細心地聆聽秋葉“唰啦啦”飄落的聲音。沒想到這一習慣竟不知不覺被學生學了去……

  上《聽聽秋的聲音》時,我就改變了策略。實在也巧的很,我寫完課題,窗外正好吹過一陣風,“唰啦啦!”這純自然的音樂激活了我的心。我驚喜地喊:“你們聽,這是什麼聲音?”“風吹落葉”“風聲……”

  調皮的同學站起來喊:“秋的聲音!”一個有趣生動的導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學生們是閉著眼聽完我的範讀的。這首小詩打開了他們思路,竟使有的學生聽到花開的“啪嗒”聲,農民豐收割稻的“唰啦”聲……

  驚喜在秋之聲中,不斷湧現……它們時而在窗外尋找秋天的影子,時而閉上眼回憶自己海邊的、山裡的童年……我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瀾……  看來自然是最好的老師,窗外已有滿眼秋色,又何須我蒼白的語言……

  下課了,還有許多孩子圍著我講秋天……

  小學語文單元教學反思篇三

  一、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圍繞以“戰爭與和平”這個專題,選編了幾篇適合四年級學生特點的課文。《夜鶯的歌聲》《小英雄雨來》都是講的戰爭中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通過一箇中國孩子寫給聯合國祕書長加利的信,呼籲國際社會一致行動,維護和平,制止戰爭。兒童詩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孩子們呼喚和平的共同心聲。每篇課文都緊緊圍繞專題,給學生越來越鮮明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戰爭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擊碎了多少美麗的憧憬。人類不需要戰爭,讓我們共同祈禱未來的世界永遠和平,讓“和平之花”永遠絢麗綻放。

  二、教學目標

  1、認識27個生字,會寫2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真摯情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

  3、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4、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加強課文的朗讀訓練。

  5、推薦一些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以及電影、電視作品。

  三、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其表達的思想感情。2、樹立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信念。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加強課文的朗讀訓練。四、課時安排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5課時,其中精讀課文4—6課時,略讀課文3—4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寬頻網”1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