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鵬文科學習方法

  掌握大學文科學習方法極其重要。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對於非英語環境中的學習者而言,既然很難給自己創造一個“聽力”的英語環境,選擇用“閱讀”來給自己創造一個小的英語環境,就是最現實的方法了。我們在背誦單詞和語法的時候,一個一個的單詞是不會給你帶來英語思維的。而當你認真的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慢慢的就會被帶入英語環境中去了。

  另一方面,閱讀是其它任何一種題目的基礎,包括聽力、語法、改錯、選詞填空、寫作等等。

  ——閱讀量大了,對語法和單詞的掌握必然會更加熟練,通過閱讀來理解和記憶單詞語法比死記硬背效果好得多。閱讀水平上去了,寫作水平自然會跟著提高。而聽力也和閱讀的關係非常密切——對我們這些沒有生活在英語環境中的人來說,我們的聽力水平永遠不會超過我們的閱讀水平,如果一篇文章不能快速讀懂,那麼也就不可能指望我們能把它聽懂。

  所以說,快速提高英語的核心在於加強閱讀,提高閱讀能力。只要閱讀理解的能力上去了,英語成績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在平時,應該多讀一些英語材料,這是泛讀。不過今天我主要圍繞考試來談,也就是落實到怎麼樣做閱讀理解。我自己做閱讀理解可以分為四個步驟,我曾經把這四個步驟教給很多同學,只要能按照這四個步驟做下來的,一兩月之內,英語成績基本都有很大的氣色。

  第一步,是先看問題。問題下面的選項可以稍微掃一下,不用認真看。這樣做的目的是快速瞭解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考點。也就是說你把題目看完了之後,基本就知道這篇閱讀理解在講什麼了。因為有的閱讀文章它的寫作方式不是“開門見山”式的,往往會先閒扯兩句,然後慢慢的匯入主題。很多人上來先看文章,一看開頭——看不懂,不知道作者想要說什麼,然後就暈了頭,後面的內容也就跟著糊里糊塗起來。所以我們先看題目,知道全文大意和考點,即使看文章的時候有些地方看不懂,也影響不大了。

  這前面兩部,是我們做閱讀理解的常規步驟,在考場上,也就按照這兩個步驟來就不錯了。完成者前面那個步驟,每篇文章需要用的時間大概是12分鐘。

  但是,在平時練習中,也這樣做收效不大。因為只閱讀一遍,看個半懂不懂,糊里糊塗的選擇幾個選項,然後對一下答案。這樣我們花了時間,實際上沒有什麼收穫。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英語題目,卻還是停留在原來的水平。所以說在平時練習中,既然做了一篇,就要吃透一篇,理解一篇,收穫一篇。

  第三步,要對照參考答案。但是不能簡單的知道正確答案就完了。對於自己做錯的題目,包括那種沒有把握但是“了的題目,要認真的對照原文,理解清楚為什麼這個選項才 是正確的。這個過程,就是再重新閱讀文章和理解題目的過程。

  第四步,在把問題都梳理清楚以後。我們要再回過頭來認真的讀一篇文章,這個時候可以查字典,理解一些生詞的意思***注意:不要去背誦沒有在課堂上學過的新單詞!***在此基礎上,保證自己把這篇文章的每一句話都徹底理解了。把每一句話的意思和語法結構都要弄清楚。

  這樣四個步驟下來,我們對於這一篇閱讀理解才算徹底吃透吃通了。這樣,本來12分鐘就可以搞定的一篇閱讀理解,可能要花差不多半個小時。但是,這比我們花半個小時做三篇閱讀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因為你真正收穫了、進步了。按照這個方法,每天哪怕只做一篇閱讀理解的題目,一兩個月堅持下來,我們的英語成績必然會有很大的提高。

  最後要說的是,選擇這樣認真徹底理解的閱讀理解的文章不要太難,應該跟自己的水平相適應,這樣做起來才是效率最高的。

  做什麼題目提高最快?應該怎樣選擇呢?這是大家都十分關心又總是感到困惑的問題。下面我就詳細談談的選擇方法。

  一眼就看出答案來的,不用理它;一眼看過去就頭痛,看完題目都不知道在說什麼的,這種題目也乾脆先別理它。只有那種大概能看出點思路,但是要動點腦筋,在草稿紙上比劃比劃的,這種題目就要多做,做到熟能生巧。就是這個中間地帶,是你能夠進步最快的地方。***注意:不管你現在什麼水平,憑感覺選就可以了,其他人說的都不算,就你自己的感覺是最好的***

  這就跟我們吃魚一樣,一眼看出答案的是魚尾巴,上面沒肉,吃著也不香;死活想不出來的題目就好比是魚腦殼,又硬又難嚼,裡面的東西還不好吃。就是中間的魚身子肉又多又好吃,一口咬下去,吃進去的好東西,比你費死勁啃十口八口魚頭都要多。所以我們肯定要多吃魚身子,少吃魚腦袋。就是這種比較簡單、又要稍微動點腦筋的題目,做起來有收穫,做對了又有成就感,越做越愛做,越做越進步。

  “有個母親來問孩子的數學。她說還有一個月高考了,孩子數學很差,怎麼才能快速提高?我就跟她說,我有個方法很簡單,只要你照著做了,一個月數學提高個20 分沒有問題。那個母親將信將疑。我跟她說你就做兩件事情:第一,讓孩子把數學考試大綱拿出來,對著知識點想。凡是一看就知道的就打上說的那個點是個什麼東西的,就打上叉。凡是打鉤打叉的都不要看,專看剩下的那種看了之後好像知道怎麼回事,但是又覺得說不清楚的,把數學書翻出來仔細看上幾遍。這是一。第二,把前幾年的高考題拿出來做一下,凡是會做的不要理它,根本不會的也不要理它,就是感覺好像會做,但是卻拿不準的,把它們徹底給拿準了,吃透了,就行了。結果就用了一個月,那孩子數學成績真的就提高了20 分。”

  這種方法,看起來好像沒有做什麼很有挑戰性的題目,但每次都能進步一點點,等你的水平提高了,你會發現有些以前覺得難的題目,現在也挺簡單的了。採用小步快跑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學習模式。沿著阻力最小***也就最簡單***的方向努力,就像從高處往山下滾雪球一樣,看起來每滾一圈雪球都沒有什麼變化,但卻會越滾越快,越滾越大,膨脹速度驚人。

  我以前介紹我提高作文成績的經驗。我說,我在高考的最後關頭,突擊背誦了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裡面的一些優美文段,找到了寫作的感覺,作文成績迅速提高。後來我就收到很多讀者來信,問:《文化苦旅》是什麼書啊?在哪裡有賣啊?餘秋雨還寫了《山居筆記》、《千年一嘆》,可不可以也背呀?等等等等。還有一個讀者給我寫信說他已經買到《文化苦旅》了,但是不知道該背哪些文段,讓我給他一個我當年背誦的文章段落的清單,他好照著背。

  但是,我以前背過的文段,他不一定會喜歡,勉強背了也不一定能體會到裡面的好處,對提高作文成績也不會有什麼幫助。我當時背《文化苦旅》,首先是因為我喜歡讀它,然後挑出我最喜愛的文段出來背。也就是說感覺出來了,覺得這種文筆很適合我,所以我才背它。如果感覺沒有到位,並不喜歡裡面的文章,即使強迫自己去死記硬背,也寫不好作文。如果有人平時的寫作風格和《文化苦旅》的風格完全兩樣,那麼他這樣死記硬背的結果,可能是作文水平比以前更差了。

  所以,要背可以,背什麼文章呢?不應該來問我,應該問自己。挑自己覺得簡單的、挑自己能看懂的、挑自己喜歡的,這就是最好的。簡單、能看懂的,你才知道自己背的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將來寫作文的時候才能用得上。

  英語聽力練習也要遵守這個原則來。聽的時候要儘量挑能聽得懂的、慢一點的、單詞簡單一點的。多聽。聽熟練之後,水平自然就上去了,以前聽不懂的也慢慢地能聽懂了。如果天天耳朵上掛著個耳機,裡面放的都是一點都聽不懂的英語新聞之類的,聽的時間再久也不會有提高。寫英語作文也是一樣,儘量用自己知道的最簡單的單詞和片語來寫,反正寫通順就行了,不要去考慮什麼用詞準確、豐富之類的。寫的多了,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題目難度太大,對水平不夠的人而言,再努力去做,收穫也有限。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很有毅力、不怕吃苦、想不顧一切提高成績的人,那麼,你不應該把吃苦精神用來增加難度、啃難題,而應該增加強度,儘可能多地做自己感覺中等或中等偏下難度的題目,做得熟練了,必然會有提高。所以,放棄一些很難的題目並不是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而是我們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去吃苦耐勞。也就是“不吃魚頭,專吃魚身”。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當你把那些半生不熟的題目徹底做熟以後,你自然就會發現原來那些“全生”的題目也就隨之變成了“半生不熟”的了,成為你下一步吃掉的目標。不要瞧不起那些看起來簡單的題目,黃金就藏在其中。具體什麼樣的題目才是“半生不熟”的,你自己最清楚。這也是為什麼我反覆強調要“憑感覺”的原因。

  我時常收到一些讀者的來信或提問:“我現在成績只有500多分,但是我的目標是北大,現在距離高考還有三個月,有可能嗎?”說實話,我很想鼓勵他,也不忍心打擊大家的自信,不過我必須實事求是的說,可能性非常非常小,而我對此無能為力。

  人到最後關頭的心態往往都是很急的,恨不得突然得到什麼祕方,最後幾十天“蹭蹭蹭”一口氣連上好幾個臺階,一飛沖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學。這個問題我們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高考不是一日之功,如果你過去三年都沒有把功夫做到家,期望最後幾十天來創造奇蹟,這是很難的,對別人也不公平***大家都是三年學下來的,如果有什麼祕方能讓某人幾十天的努力超過所有人三年的辛苦,這絕不是好事***。

  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著急的心態不僅無助於我們取得進步,反而會害了我們,讓我們在最後關頭顯得急躁、無頭緒,無法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因為你想不出什麼計劃能讓你一下子從500分出頭提高到600多分***,遇到一點點挫折就對自己失去信心。這個時候我們要冷靜下來,看清楚自己所處的位置和真正現實的目標。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最低目標,中級目標和最高目標。最低目標就是保證自己能在高考場上發揮出自己現在的水平;中級目標是取得合理的進步,讓自己的成績上一個臺階;最高目標就是在進步的基礎上再加上一點運氣可以指望的。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合理的計劃,在最後的衝刺中能夠指望的,是實現最低目標和中級目標。把這個問題看清楚了,才能在最後幾十天裡面做到不驕不躁、穩步前進,最後取得的進步反而有可能超出自己的預期。

  最後的幾十天,一定要回到課本,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對知識點進行系統的複習和梳理。只要考試大綱不考的,就堅決不看,只要列舉了要考的,就一定要看。要對著課本看,把知識點看細,看明白。看課本是一項基本功,也是被絕大多數人忽視的基本功,這項基本功,要一直堅持做到最後。最後幾十天,一定要爭取再把課本看一遍。

  在看課本的同時,要對各個科目的知識體系做一次最後的整理,梳理知識框架,把握好知識點之間的聯絡,頭腦清楚的走進考場。如果平時就有整理知識體系習慣的同學,這個時候只需要看一下自己畫的思維導圖或者框架結構、筆記就可以了。如果自己沒有整理,那麼有很多複習資料上都有類似的框架結構圖,也可以找來認真的看一看。此外,複習一下教材的目錄也是很好的,看著目錄***最好是高考的考試大綱上的目錄***,腦子裡邊把所有的知識都過一遍,看看是不是都記住了、熟悉了。對於比較重要,但是自己還印象比較模糊的地方,就要抓緊再看一看。

  看書和整理的過程中,要輔助的做一些基本題型。不是偏題難題,而是中低難度和中等難度的題目,這類題目是中高考中所佔分數最多的題目,也是我們保證自己高考能發揮正常水平的關鍵。通過做這些基本題型,和讀書整理一起,鞏固基礎知識,做到孰能生巧。

  自己以前做錯的題目,找出來多看看,明白自己的弱點在哪些方面,及時補充提高。對於以前做錯的題目,現在還是有點糊塗的,要再多鞏固幾次,徹底弄透弄熟。對於完全摸不找頭腦的難題,就只能選擇放棄,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了,強攻難題無濟於事,要集中精力解決自己能夠在短期內解決的問題。

  如果錯題很多,重點可以放在以前做過的歷年中高考真題上面,這些真題中的錯題***難度太大的除外***,要重點的去看和理解,多做幾遍。這個工作可以放到最後一兩週來做。

  1、調整好生物鐘。作息時間要和高考一致,最後一週不要熬夜,保證自己在上午9點和下午2點正好處於精神狀態最好的時刻。

  2、堅持自己給自己做“模擬考試”。每隔一段時間,自己給自己做一次模擬考試,告訴自己“今天就是***中***高考”。然後拿出一張中高考難度的試卷,按照中高考規定的時間做完,其間不能接電話不能上廁所。提前做完了要自己檢查,時間一到立即放筆。然後對照參考答案給自己打分。通過這樣的多次訓練,等你真的進入高考考場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緊張了,也更容易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3、注意飲食,不要大吃大喝。平時吃什麼這個時間還吃什麼,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不錯了,不要追求考前的什麼補這個補那個的,鬧出別的毛病來反而不好。不如等考完了再好好的放鬆放鬆,吃好點喝好點不遲。

  作者簡介:李曉鵬,重慶江津人,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劍橋大學訪問學者,中國教育制度的關注者,也是《求學》多年的老作者。在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學習改變命運》《高考狀元的屠龍寶刀》《系統學習完全工具》等。

  在距離高考還有差不多兩個月的時候,我在幹什麼呢?學校樓梯間的倒計時牌子上的數字漸漸的向60、50靠攏,大家心裡都知道,離歸零不遠了。大概正是在那個時候,我父親來看我,我們走在路上,我突然說:“真不敢相信,高考居然還只有六十天了。”言猶在耳,高考竟然已經過去十年了。光陰飛逝,快得令人驚歎。

  然而正是這六十天,影響我以後十年的道路。我現在能坐在劍橋大學伊薩克·牛頓數學研究所的圖書館裡寫這篇文章,和這六十天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我經常收到一些讀者的來信,問我最後的兩個月***有時候是半年、三個月或者一個月***能夠進步多少?其實不論時間長短,答案都是類似的:不斷的努力,總會有進步,努力得越多,就進步得越多。具體是多少,我也說不好,總的來說肯定是時間越短,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就會更加困難。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努力,因為進步雖然很困難,但每一點細小的進步都是有意義的。

  有的人在一本二本的水平上徘徊,最後衝刺起來動力十足,因為多提高一點一下上一個臺階,取得的成就是很明顯的。但有的人二本有餘而一本尚遠,似乎就覺得最後的一段時間就像足球比賽中的“垃圾時間”一樣,對最後的結果已經無關痛癢了。其實,高考最後的錄取結果,是有很多層次的,大的來說是重點一本二本三本這樣的檔次的劃分,重點裡面有北大清華這樣的頂級名校,也有浙大武大這樣的名校,也有一些普通的重點。在二本三本中,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的高校的錄取分數線也要高一些。在同一所學校裡面,不同的專業的錄取分數也會有所區別。總之,不管你現在處在什麼位置,每一點努力都會讓你進步一點點,成績每進步一點點,最後都可能會讓你獲得一個更好的結果。

  比如我自己,我高三時候的成績在全校一直都比較靠前,但並不是最頂尖的,總有那麼幾個人每次考試都會排在我前面。最後一次摸底考試的成績我是年級的第四名。當時我想往北京考,根據我在全校的排名和我們學校歷年的高考情況來看,基本是考中國政法沒有問題,考人民大學有一定把握,考北大沒什麼把握。最後,通過六十天的努力,我還是選擇了一個比較保險的目標,以比較大的優勢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如果我當時膽子大一點,以我的高考成績進入北大也是毫無問題。不過由於分數較高,人大里面的專業基本上可以任我挑選,所以也算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這最後兩個月努力給我的好處,是把有一定風險的事情變成了現實,在此基礎上還獲得了更多的選擇。

  人大也是一個不錯的平臺,我申請到劍橋學習,雖然人大的招牌沒有北大響亮,但確實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重點大學,希望就會渺茫很多。反過來說,人大雖然不錯,這幾年發展也很快,和北大清華相比總是有差距的,我在這兩所學校裡面有很多朋友,在平時大家一起吃喝玩樂感覺都差不多,真到了就業升學出國等關鍵時刻,還是他們的競爭力比較強。

  所以,對這最後兩個月的努力與進步,應該分成兩方面來看。一方面不要覺得不能立即通過高考實現自己的“最高理想”而氣餒,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不管是最後兩個月還是最後兩天,能取得任何一點進步都是好事,稍微考好一點,進入一個更高一些的平臺,對我們將來的發展都會有很大的幫助。另一方面,不要對最後的結果感到過分恐懼,高考的差異是可以通過高考以後的努力彌補回來的。有很多同學高考成績不理想,但是在大學裡面表現優異,最後通過考研、工作、出國等方式,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我們高中班上就有一個同學高考考到天津某大學,後來考到北大讀碩士的;也有一個同學第一次高考沒被北大錄取,第二年考成了重慶市高考狀元。我自己在讀高中的時候覺得能到北大唸書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了,做夢都沒想到還有機會來劍橋。所以說,用兩個月的時間,讓自己做到最好,無論什麼樣的結果,都無怨無悔——這並不是一空話,而是很多人用很多經歷和很長的時間來證明的一個很實在的道理。有了這樣的心態,我們在最後兩個月才能取得最大的進步。

  就在兩天前,我在一個留學論壇裡面看到有一個同學,高考只考入了一本,但是在本科期間非常勤奮,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了兩篇英文論文,然後本科畢業就被哈佛大學錄取去攻讀博士去了。所以,兩個月能有多大的進步呢?也許不會太大,但如果你從今天開始,在任何一個“最後兩個月”都抱著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心態去學習,遲早有一天,你會取得從普通高校到哈佛大學這樣驚人的進步的。

  篇如何做到高效利用時間

  說到學習時間緊張,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怎麼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閒娛樂的時間等等,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彷佛就是管理時間的終極目標。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伴隨著覺得時間不夠的苦惱。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但是,老師上課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要佈置好多好多的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裡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效。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書做題的時候,有些個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閒的樣子。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自己還有再改進的餘地嗎?

  要明白效率和實踐的關係,我們來算一筆時間賬:一箇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學生,除了上課一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大概有10個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可以保證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時間來休息。如果我們要拼命的擠時間,大概能多擠出來多少呢?假設你每天只睡六個小時——這已經很誇張了,偶爾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覺得沒什麼,而如果連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很多人都會受不了。然後三頓飯總共只用一個小時,用在走路上的時間***即使是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下,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個小時,用了洗臉漱口上廁所以及其它雜務也要一個小時。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這樣,我們比別人的學習時間增加了6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實際上,每天多60%的話累加起來確實相當驚人。一個人如果真的能這樣堅持下來,取得進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看同樣的內容,有人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記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後啥也記不住。一道普通的數學證明題,一個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只需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做出來了,而一個成績比較差一點的同學,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被一道數學題難個半個小時其實很正常。我們這樣一算,學習好的同學一個小時可以解決12道這樣的題目,而差一點的同學一個小時只能解決6道這樣的題目。我們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時間,結果一算***10個小時×12***:***16個小時×6***=120:96=5:4。人家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的效果反而比我們學習16個小時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60%的努力,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這可真夠冤的。

  這筆賬算起來是比較嚇人的。儘管這個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結論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考慮到一天學習16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會讓人身心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度下降,那麼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只會更大。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而越是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越覺得時間多的用不完。我有時候到中學裡面講課,講完之後會讓老師們找一些各個成績段的同學來和我聊聊天,基本情況都是這樣:

  排名靠後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除了做作業以外根本沒時間自己學習;而排名靠前的同學,則認為老師佈置的作業其實沒多少,每天放學之前就已經把家庭作業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找點題來做找點書來看,還可以小小的休閒娛樂一下。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改變現狀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於這種現象,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麼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可以觀察到關於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有錢的人,因為可以獲得投資收入,更能夠把握掙錢的機會,所以會越來越有錢;而沒錢的人,所有的錢都用來吃穿住行了,沒有辦法積蓄,所以越來越窮。

  通過我們前面算的高三學習的時間賬,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習中,也存在著類似於“馬太效應”的現象。學習好的人,因為看書做題很輕鬆,時間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而為學習苦惱的人,因為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學習,只能越來越痛苦。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單純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眼睛只看著時間,是無法逃脫“馬太效應”的陷阱的。在管理時間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記住: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果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麼樣去從哪裡摳多少時間出來,而是怎麼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我在《學習改變命運》裡面在談到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叫:“處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把這句話的思想用在時間管理上,也可以說:“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談到時間計劃的時候,總是把它和一張排列整齊的時間計劃表聯絡起來。其實,如果忘了這個原則,計劃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個擺設。人的時間有限,無論怎麼擠一天也不可能擠出25個小時出來。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無限的,即使僅僅是學習,要看的書是永遠看不完的,要做的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要背誦的東西是永遠背不完的。這節自習課做了一張數學試卷,就不能再做一張物理試卷。即使你的計劃完美無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發燒要去看醫生,那麼計劃就會被打亂。所以,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計劃完,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當有很多事情面臨選擇的時候,當有些任務實在無法完成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只有回答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

  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個經濟學上的基礎概念——“機會成本”,意指你放棄某種機會而造成的潛在損失。比如你投資十萬元去開一家雜貨店,每個月可以賺兩千元,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單純從帳面的“成本—受益”來看,每個月進貨需要一萬,賣出去一萬兩千元,收益大於成本,當然值得做。但是,你還有一個選擇,可以花十萬元開一家手機專賣店,每個月可以賺五千元。這個時候,你還會選擇去開雜貨店嗎?顯然不會,因為你只有十萬,選擇了開雜貨店,就等於放棄了開手機專賣店,也就是放棄了每個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開雜貨店的帳面成本是每月一萬的進貨,而實際上還有一個隱藏的“機會成本”——即放棄賺五千元的“機會”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萬五,大於雜貨店每月受益一萬二,成本大於收益。所以,一個明智的商人都不會去開雜貨店而去開手機專賣店。

  同樣,我們的時間有限,你選擇了做某件事情,就隱含了你放棄做別的事情。“做別的事情”就是你的“機會成本”。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標準,不是“某件事有沒有意義”,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義”。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中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前總放著一大堆書,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後,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後,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院住了一天院,那麼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棄的東西,不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如果你在做完高考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後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因為它會給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題目坐起來都很困難,那麼,挑戰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果,還是讓你減分——因為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那些你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

  把做題的思想,用來制定時間計劃,也對我們大有啟發。有的人喜歡頭腦發熱的制定時間表,排的密密麻麻的,從計劃表上看,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原計劃用半小時背一篇英語課文,誰知用了40分鐘還沒有背完。這才發現時間不夠,連忙放下英語課本,拿起數學題做了起來,還沒有做幾道題,發現背政治的時間又到了……總之一天下來忙了半死,計劃的任務還是沒有完成。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挫折感,三來二去的就對自己沒了信心,老感覺計劃趕不上變化,於是越來越難以按照計劃學習,不久又過起了原來那種雜亂無章的生活。

  所以,對於哪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人來將,比如你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你可以計劃用80分鐘。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的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時間。

  五、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則: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時間

  “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言。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人能兩次度過同一個小時。”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裡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的把24個小時進行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用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

  只有面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為什麼呢,因為看書和背書的時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眼睛盯著書本,腦子裡卻不知想到哪裡去了,沒準還在想著昨天吃那頓火鍋呢。所以如果看書的時候精神比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書從翻開書本到進入狀態需要一個時間,大約五到十分鐘的樣子。你花了十來分鐘好不容易開始專心致志了,突然什麼事情打斷,比如接個電話之類,然後回到書桌前來看書,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鐘來集中注意力,如此反覆被打斷,最後你感覺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實際上真正“看進去”的時間不足一個小時。所以看書的時間最好不要被隨便打擾。

  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比如下課的十分鐘,你規定自己做十道英語選擇題,你剛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學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斷了,聊了一會兒有提起筆做第六道,到上課的時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穫了八道題目的知識。如果你用來看書,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則恐怕還沒有看清書上寫的什麼就上課了。

  前面我們在算一筆高三學習的時間賬的時候,雖然說拼命的擠時間能多擠出來60%的時間。但是這個60%的時間實際上是由水分的,因為一個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強行多擠出來的6個小時,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個小時的學習效率相提並論的。所以,如果你記住了“效率比時間更重要”,那麼,你也就可以理解:在高三階段要想把時間利用好,除了要擠時間學習外,還要學習擠時間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學習階段,我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晚上也會在12點之前睡覺。在高三階段每天都要睡這麼多的時間,可能跟我個人比較貪睡有關。但在制定時間計劃的時候,保證必要的休息還是應該的。有很多同學在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的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實高中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堅持不住。

  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我每天制定的計劃,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來檢查檢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沒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後統計統計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剛開始的時候大概能完成60%,時間久了,基本上能維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過一個故事,具體忘了是誰。總之是有一位古人,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會做一些錯事,為了少犯錯誤,他就想了一個主意:拿出一個碗、一包黃豆、一包綠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黃豆放進碗裡,做了一件錯事就把綠豆放進碗裡。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他就數一數裡面有多少顆黃豆多少顆綠豆,然後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壞事。就這樣日復一日,黃豆逐漸增多而綠豆日漸減少。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監督自己的好處。無論做了什麼事情,每天睡覺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該怎樣改進。這樣才能不停的進步,而不至於停滯不前。我們制定了計劃,就需要每天都檢查自己的完成情況,這樣才能督促自己不斷改進,真正做到制定好計劃、執行好計劃。

  總之,我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實際上,這可能是在時間計劃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但裡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

  我們都知道,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麼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這張圖表示的是你筆記本中的一張紙,我們一般記筆記都習慣於從頭寫到尾,最多分段加小標題什麼的,而康奈爾筆記系統正是這種做筆記方式的進化。

  右上那最大的空間是我們平時做筆記的地方,你按照你的習慣記錄就行了;左邊那豎著的一條空間叫做“線索欄”,是用來歸納右邊的內容的,寫一些提綱挈領的東西,這個工作不要在做筆記的時候做,而是在上完課之後馬上回顧,然後把要點都寫到左邊,這樣一方面馬上覆習了內容,另一方面理清了頭緒。

  下面那橫著的一欄是用來做總結的,就是用一兩句話總結你這也記錄的內容,這個工作可以延後一點兒做,起到促進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筆記內容的極度濃縮和昇華。

  怎麼樣,簡單的一個劃分,使得原來雜亂無章自己都不想看的筆記瞬間變得清新俊俏了,以後複習起來能夠很快地提綱挈領,而且也容易促進你的思考,學習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

  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大大小小的考試,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展示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素養。可以說,考試是人生路上那一道道緊閉的大門,我們只要推開這扇門,就能為自己開啟美好的未來生活。

  正確認識考試的規律,能夠幫助你在考場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華。因此,要想取得考試的成功,除了打好學習基礎外,必須做到考前周密準備,考場出色發揮,考後合理調整。

  考前的複習階段,無疑是影響考試成敗的關鍵時期。考前的複習和平時小結性的複習是不同的。這時的複習要著眼於巨集觀,注意對整個知識系統的梳理和理解,除此之外,在這段時間內,我們還要注意去了解考試的性質、琢磨命題、判卷的原則,並對自己的勝利和心理狀態進行調整。做好這些充分的準備,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現在考場上,相信你一定能夠取得理想的成績。

  ***1***考前的複習和平時的複習有什麼不同?我該如何制定考前的複習計劃,從而有效合理地進行考前複習呢?

  制定一份科學、合理、具體的複習計劃是取得考試成功的關鍵之一。按計劃進行復習可以合理安排寶貴的時間,恰當分配有限的精力。在制定考前複習計劃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這裡所說的實際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要對明確考試的範圍,不同的考試涵蓋的學習內容是不同的,複習計劃要覆蓋考試的全部範圍。如果你即將面對的是高考這樣的重大考試,那麼一般要安排三輪複習,每輪複習的重點是不一樣的。第一輪複習重在查漏補缺,可以通過單元練習發現自己的問題,然後重點攻克;第二輪複習重在系統歸納,提升對知識的系統把握,這個階段完成得好,學習上可能會有一個飛躍;第三輪複習重在模擬考試,做綜合題,鍛鍊實戰能力。

  一是要對自己平時的學習狀況作出恰當的評價,這可以依據平時的學習情況和測驗成績。如果是學得比較好的同學,你可以以較快的速度複習完所有的內容,複習重點應該放在綜合練習上。對於學習狀況一般的同學,你的重大就要放在查漏補缺上,把基礎扎牢,注意知識的系統化。

  這裡要注意的是,無論你要面對何種考試,或是你的學習程度如何,在複習階段都不宜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解決難題上。要知道考試題目的難度是有梯度的,基礎題和中等難度的題目佔70%左右,難題比重不會很高。因此,應該把自己的目標鎖定在試題的主體方面,否則不僅“丟了西瓜”,還可能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因此,制定複習計劃的總原則是:保證基礎,系統總結,努力提高。

  ***2***在迎考複習中,系統總結很重要。可是,如何才能做好系統總結,有什麼好的方法或技巧嗎?

  系統總結不是簡單地將知識要點羅列出來,而是要對所學知識進行積極的思維,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絡,使知識結構化、系統化、有序化、網路化。這裡面的方法和技巧在前面的複習和精度中已經反覆提過了,事實上,總結要伴隨著學習的整個過程,如果你在平時就有總結的習慣,複習時就會輕鬆得多,效果也好得多。所以,平時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考試複習是很有幫助的。下面以高中語文的系統總結為例,看看如何對知識進行分類和系統化的整理。

  A.“,可以在語文課本中找出相關的知識和訓練題,從中歸納。因為“聽”、“說”在迎考複習中相對不怎麼重要,可以少花點時間歸納;

  B.“,包括記敘文閱讀、說明文閱讀、議論文閱讀、現代文閱讀、文言文閱讀等。每一種閱讀又都包括許多小的知識點,比如在議論文閱讀中就要著重抓住論點、論據、論證三個要素。

  C.“,主要是記敘文寫作、說明文寫作和議論文寫作。要注意每一種文體的寫作要點,如記敘文寫作就需要知道如何安排敘述順序;時間、地點和人物怎樣設定;如何夾敘夾議等等。

  第二步,可以從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歸納語文知識。對於知識來說,大略可以分為兩條,一條是以理解為主的知識,包括各種文體知識;一條是以記憶為主的知識,包括要求背誦的課文,還有文學常識等等。對於能力而言,主要是指,。等等。

  經過系統化的總結之後,一門學科的知識系統和能力系統就清清楚楚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據此,就可以按圖索驥找到自己在知識上的優勢與不足,對症下藥,實現高效複習。

  ***3***為什麼在迎考複習中還要去了解命題判卷的原則呢?這對我的考試會有哪些幫助?

  瞭解命題判卷的原則,能夠幫助你瞭解考試的性質,對於要考什麼、會以什麼方式考、需要你具備什麼樣的能力等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在複習時,就能夠有的放矢;到考場上,自然能應對自如。

  第一,試題的代表性原則。一張試卷不可能考遍所有的知識點,命題者往往會選擇比較典型的知識點來考察學生的水平,因此,重要的知識點往往每年必考,但是出題的方式可能每年都有變化,因此,有心的學生能夠從最近幾年的試題中推測出題型變化的規律,從而預測今年的考試重點和題型。例如,一個必考的知識點前年在綜合題裡出現,去年在填空題裡出現,今年就有可能以單獨的大題形式出現。

  第二,試題的獨立性原則。命題者一般不會在一張試卷上重複測查同一個知識點。明白這一點在我們答卷時往往會起到提示作用,例如,當你為某道題的答案到底是哪一個而不能做出決定時,你可以留一下每個選線所涉及的知識點,如果某個知識點在卷子的其他地方已經出現,那麼它就不太可能是正確答案。

  第三,試題的區分性原則。一份試卷的題目如果沒有難易之分就不能起到區別學生水平的作用。難題往往出現在綜合題裡,有時也會出現在試卷的中間甚至前面,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的水平和時間決定考試時的時間分佈,太難的題目要暫時放下,有時間再回頭作,最忌在考試開始時就糾纏一道題不放。

  ***4***在考前複習中容易感到疲倦或是緊張,怎樣才能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調整至最佳的考前狀態呢?

  在考試前將自己的精神和申通調到最佳狀態,需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臨陣磨槍,注意放鬆。俗話說:“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在臨考試的兩三天裡,你不妨放下書本,適度休息。考試主要看平時的基礎是否紮實,如果平時學得不好,臨時抱佛腳也沒有用。另外,考前最忌諱開夜車,它不僅不能幫助你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反而還可能影響你的臨場發揮。

  一是要逐漸提升競技狀態。考前的休息一定要適當,如果連續幾天都處在放鬆的狀態下,就可能產生麻痺思想,考試時反而不容易進入最佳狀態。你可以這樣來安排考前的學習與休息;在考前15天到10天這段時間內,做一些較難的題目;10天到5天這段時間內,做幾套完整的模擬試題,你可以一天做一科的試題,也可以做題和分析交替;最後5天,複習一下自己認為重要的或不足的知識點。

  對考試已經做好了精心準備,到了考場上,能否正常發揮就成了取勝的關鍵。有些人平時複習得很充分,可是一到了考場上就發揮失常,這可能是由於一些錯誤的做題習慣造成的。因此,要想在考場上發揮出色,就要了解考試過程中的一些技巧,使自己成一名會考試的高手!

  拿到試卷之後,首先要注意試卷上的相關說明、看看自己手中的試卷是否有缺頁,然後認真填寫考試科目、准考證編號、姓名等重要資訊。如果一拿到試卷就慌張作答,忘記了這些步驟,可能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

  接下來,你需要快速瀏覽試卷內容,首先要了解一下題型,看看大題的題型與自己最初的估計有沒有差距,如果有變化,要事先調整,不比驚慌失措;其次看分值,有的題目規模不大,但分值卻不少,這說明難度可能很大,要事先心裡有底;最後看看題目分佈,簡略的分配一下時間,可以將手錶等計時器放在醒目的位置。

  ***6***在考試時,做題是按題目順序作比較好,還是先做大題比較好?應該如何控制自己的做題節奏呢?

  一般情況下,按照試題順序答題比較好。試題的編排有一定的傳統,有自身的邏輯性和穩定性。只是記憶題目一般在最前面,知識運用型題目在後;簡單的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在前,複雜的綜合題在後。按照試卷順序答題,有利於解題思路的連貫和完整,也有利於集中注意力,不至於手忙腳亂漏掉某些題目。

  當然,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臨時改變答題順序,但是幅度不要太大,更不要為了改變而改變。原則是先易後難,這樣,你就可以從容易的題目中獲得成就感,保持輕鬆的心情,有利於後面難題的解答。

  平時答題速度較慢的人要特別注意時間的分配。一般來說,不要在某道題上花費太多的時間。但是也要注意,有些同學為了保證答案的絕對正確性,旺旺用多種方法驗證同一個小題的答案,再簡單的題目上花費不必要的時間是不明智的。要相信一份試卷的30%都是簡單題,這些題目是不會跟我們“兜圈子”的。

  對於真正的難題,關鍵時刻要果斷地放棄,丟車保帥,目的是贏得解答其他題目的時間。要知道,命題者會故意設定一些障礙,這些障礙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通過。如果你其他的題目已經完成,並自信沒什麼問題,這是就可以去嘗試攻克難題。也不是沒有希望的。不少學生超水平發揮,就是因為成功解決了難題。萬一這些題目,你無法順利解答就不要纏住不放,要相信:“連我都做不出來,其他人也不一定會答”。

  ***8***答題時老師經常強調要認真審題,在審題時我該注意些什麼呢?

  審題就是看清楚給出的條件、弄明白題目的要求,這是正確答題時的前提。無論是什麼型別的題目都要先看要求,不要受自己思維定勢的影響。特別是複雜的綜合題,旺旺給出的條件很多,要求回答的步驟也比較多,一時間弄不清出可以在稿紙上自己重新組織一遍,弄清楚了再開始答題,切忌不要盲目答題。你可以在審題時根據考前對命題判卷原則的瞭解,揣測命題者的意圖和要考察的知識點,這會幫助你順利找到答案。

  答題是考試的核心,成功答題的關鍵就是準確地追憶與題目相關的知識點和曾經做過的同類題目以及解題方法。一般來說,一定的題型會有一定的解題步驟和方法,但是也要特別注意眼前的試題與以往自己做過的題目的不同之處,以防簡單套用原來的解法而出現錯誤。

  答題時的一般步驟是:審題,明確條件和要求;回憶知識點,構想答題框架;展開要點。正確審題後,根據回憶的知識點構想答題框架是正確解題的關鍵。一時想不出全部的要點也不要著急,可以邊答題邊思考,有時進入情境後原來沒有想到的要點會自然地出現。即使最終還是不能將要點想全,也要確保完成已經想出來的,因為

  對於自己束手無措的題目,如果有時間,也要敢於解答。這時你可以大膽相信自己的直覺。因為,我們的大腦在處理某些問題時,並不依據條分縷析的方式,而是將所有的因素捆綁在一起,得到一個總體感受。我們的學習和考試固然要依靠理性分析,但是當理性分析解決不了問題時,不妨求助於自己的直覺。

  ***10***答題結束後,是否需要檢查試卷?應該著重檢查哪些部分,又如何進行檢查呢?

  如果可能,最好留出10到20分鐘來檢查試卷。第一步,把答案寫到答題紙上。實際上,你最好是邊答題邊將答案寫在答案紙上,或是在每完成一類題之後,就將這一部分的答案完整地寫上,以防萬一。第二步,檢查核對所有的題目與答案。首先看有沒有遺漏試題,特別是有沒有遺漏整頁的試題;其次看是否填錯答案,經常由於題目多爾把題號搞混的情況,特別是在填寫機讀答題紙時,更要留意。第三步,如果你還有時間,就檢查一下題目,理科試卷有時要檢查演算過程,文科試卷中表述題最好快速掃一遍,以防字句錯誤。由檢查發現問題而及時糾正,補救得分是屢見不鮮的。

  但是要注意,檢查過程中最好不要輕易更換答案,因為此時時間有限,倉促之中容易出現判斷失誤。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覺。當然,如果你非常確定自己的錯誤,那就有必要堅決改正。另外,在檢查時切忌平均分配時間,對於那些自己感覺良好的題目花的時間要少,對於那些答題時感到困惑的,分值又較高的題目,則需要認真思考。

  ***11***卷面的整潔度對成績的影響是間接的,但如果不注意,也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因此,在填寫機讀卷時,一定要清晰、規範、符合要求;在回答主觀題或是人工判閱的試卷時,要保證能夠讓人看清楚。況且,卷面的整潔度也是計算在分值之內的,如果卷面不整潔,閱卷者有權扣除不高於5分的印象分,如果不整潔的程度已經影響到了辨認,那麼閱卷者就可以以答題錯誤為由扣除這道題的全部分數。

  ,因此,養成好的習慣非常重要。如果平時的習慣就不太好,那麼到了考場上就要特別注意幾點:第一,充分利用稿紙,有時間的話,可先將答案寫在稿紙上,然後再填到答案紙上。第二,寫作文時,一定要列提綱,這樣可以避免大的改動而導致卷面的混亂;一些小的錯誤,只要不在關鍵的位置,最好不改動,最忌隨寫隨改。因為閱卷老師可能根本注意不到它,反而是因為你的改動過於頻繁,給他留下了思維不清晰的壞印象。第三,字跡一定要清晰,最好是工整,如果你寫的是連筆字,就最好放慢寫字速度。

  一門考試結束後,如果後面還有其他科目的考試,最好的辦法就是忘掉剛才的考試。也就是說,不要因為考得順利而得意洋洋,也不要因為考得不理想而垂頭喪氣。因為考試時過於順利不一定是好事,覺得不理想也不一定真的考得不好。更不要到處找人對答案,這樣的答案沒有正確的保證,還可能打擊了你的自信心,進而影響到後面的考試。所以,在兩場考試的間隔中最明智的安排就是保證自己得到充足的休息,放鬆一下緊張的精神狀態,簡單地溫習後面考試的內容,以飽滿的情緒迎接下一場考試。

  全部的考試都結束了,但這不意味著萬事大吉。這個時候,你需要對整個的考試過程進行回顧,評價自己的表現,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待考試成績出來之後,更要對試卷進行認真地分析,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事實上,考試不僅僅是一種檢測的手段,它還是你前進的動力,對試卷進行剖析將會使你受益匪淺。最後,無論這次考試成功與否,都要儘快從失落或是興奮的狀態中擺脫出來,要知道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已經成為過去時。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以全新的面貌來迎接人生中接踵而至的挑戰!

  考試焦慮是一種比較複雜的消極情緒和行為現象,它在一定的應試情景激發下,守個體認知評價能力、人格傾向與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約,以擔憂為基本特徵,以防禦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映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

  考試焦慮情緒雖然在學生中間很普遍,但並不是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會發生,一般來講,具有以下心理特徵的人更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第一,自我意識強烈,容易受暗示影響,過多地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得到別人讚揚的人;第二,性格內向,習慣於進行內心活動不善於表露自己的人;自卑感較重,對考試取勝缺乏信心,期望過高的人。

  考試焦慮的產生和學習成績的好壞並沒有必然的聯絡,科學地說,這種焦慮情緒的產生主要是內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來自於學校、家庭和社會;內因與個體的個性、抱負、早年經歷、認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關。

  從外因來講,有的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照顧過多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有的教師講課高標準嚴要求,不恰當地拔高學生的水平,使一些學生課業負擔很重,感到自己無能為力。

  從內因來說,有以下幾種情況較為容易引發考試焦慮:第一,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弱或學習效果相對不夠理想的情況,容易產生考試焦慮;第二,對於自己的學習要求過高的同學,因為擔心自己達不到目標,也容易產生焦慮;第三,不同的考試,學生表現出來的焦慮程度也是不一樣的,越是重大的考試,越容易激起學生的焦慮;第四,有的學生過度敏感、脆弱、有高度的特質焦慮,這些學生難以排解外來的壓力,容易產生高度的考試焦慮,如一些學生把升學考試看做人生命運的轉折點,考前以發誓言、寫戰書、寫血書等方式激勵自己的鬥志,人為地製造了緊張空氣,使一些學生感到落榜可恥,如有的學生考前開夜車,睡眠不足,還有的學生缺乏體育鍛煉體質下降,不但影響學習效率,還影響了身心健康。

  ***c***我發現自己處在考試焦慮中,是不是具有考試焦慮就一定會考試失敗,考試焦慮會對我產生多大的影響呢?

  焦慮是人人都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它豐富了一個人的情緒生活。一個人如果能夠多次戰勝焦慮,很好地面對焦慮,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成熟,成就也會越來越大。

  一般說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這也是一個人面對考試情緒的正常反應,大可不必過分擔心。考試焦慮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一面。其積極作用有:其一,適當的考試焦慮會使人的身心處於一種準備狀態,即對考試的重視及採取相應的應對其積極策略,這時,人的各種潛能都可能被激發起來而有利於考試。其二,考試焦慮有時會成為一種動力。因為,焦慮經常被認為是“危險”來臨的訊號,為了使這一狀態儘早結束、拜託困境,人就必須想辦法積極改變自己,而做出相應的努力。

  考試焦慮的消極作用則表現為:一方面,過度的焦慮會使人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功能下降、思路不清、工作效率不高,這些都對考試不利。另一方面,週期性的焦慮狀態會形成習慣性焦慮反應,如有的同學每到期中期末階段都會有焦慮反應,其程度明顯地高於平常,有的甚至失眠、食慾不振等,對於身心的健康成長造成較大的危害。對此,我們必須學會如何克服考試焦慮。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受到自身內在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以及應試時情感狀態等***和外界條件***受教育條件、營養條件、外界影響、人際關係等***等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約。某幾次考試的成敗,在一個人的漫長人生中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即以千軍萬馬殺氣騰騰的高考而言其成敗也並不能就此決定一個人的整個人生歷程,著名的戲劇作家曹禺在年輕時報考醫科大學,幾次考試不中,後來他改變志向從事藝術創作,結果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每一個為考試焦慮所困擾的同學,最重要的是要在心理上對考試建立起科學、客觀的認識。

  ***1***我已經重新建立了對考試的認識,但還是不能改善自己的焦慮狀態,我感到非常不自信,有什麼方法能提高自信心嗎?

  自信訓練法能夠幫助你。這一訓練方法通過使具有考試焦慮的人自我表達正常的情感和自信心,促使那些消極的自我意識得以扭轉,藉以削弱或消除考試焦慮。可以通過兩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覺察個人消極的自我意識。找到自己頭腦中已有的消極的潛意識,即自己對即將來臨的考試朦朦朧朧浮現出來的某些擔憂、害怕的念頭,把這些念頭逐條記在一張紙上,使自己清楚地知道這些擔憂究竟有哪些。

  第二步,自我質辯。這是此方法的關鍵所在。找到了資金的消極意識並逐條記下後,即對於消極的自我意識的不合理成分進行分析、論辯、挑戰。主要是指出這種消極的自我意識的不現實性和不必要性,闡明由此對自己造成的危害,並明確今後自己應採取的態度,把消極的自我意識排除在自己的意識領域,從而有助於自己保持輕鬆暢快的心情,克服考試焦慮,在考試中正常發揮出自己的水平。

  例如,你發現了自己有了這樣的想法:“我預感到在這次考試中自己會一敗塗地。”接下來,你就可以針對這樣想法做如下的質疑:這種擔心有必要嗎?毫無必要。平時自己一向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學習,以往的考試成績也證明,自己還是有一定能力的。因此,只要認真做好考前的準備工作,這次考試完全有可能考好,自己絲毫不該為這中無端的憂慮而苦惱。這種擔憂有危害嗎?當然有,它對自己當前的複習有百害而無一利,它鬆懈自己的鬥志,轉移自己的注意目標,擾亂自己當前的情緒狀態。若不及早消除,到考試時將悔之晚矣!那麼,我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一定要牢記,現在最重要的是有條不紊地搞好複習,既要對考試充滿信心,又要紮紮實實地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這就是自己要採取的態度。

  ***2***我一想到考試就渾身緊張,無法放鬆,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我放鬆嗎?

  放鬆訓練法是指通過交替收縮和放鬆自己的身體肌肉,細心體驗肌肉的鬆緊程度,最終達到緩解緊張狀態的一種自我訓練方式。它可以消除因緊張、焦慮造成的精神壓力,使人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以達到消除考試焦慮之目的。

  在開始放鬆訓練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一是要找一處安靜的場所,配置一把舒適的椅子***以單人沙發為宜***;二是在放鬆訓練前要鬆開緊身衣物***例如領帶、皮帶等***,摘下妨礙放鬆練習的首飾和手錶、眼鏡等物,脫掉鞋、帽等物品,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觸覺刺激,因為觸覺刺激是導致肌肉緊張的原因之一。

  現在,我們開始這個訓練。在安靜不受干擾的地方,躺著或坐著均可,閉眼。首先要學會體會肌肉緊張時的感覺,即收縮肌肉群,注意體會其感覺;再放鬆肌肉群,注意體會相反的、放鬆的感覺。要逐步放鬆以下四組肌肉:手、前臂、上臂;頭、臉、喉、肩,包括額、頰、鼻、眼、脣、舌、頸;胸、胃、背;大腿、臀、小腿、腳。每塊肌肉收縮5秒,然後放鬆10秒,但這只是一個大略的時間,切不可由於過多注意計時而分散了自己的意念。

  放鬆練習剛開始進行時,最好每天兩次,每次30分鐘左右。隨著練習的熟練,每次練習時間可減少為20分鐘左右或更短一些,每天練習一次即可。臨睡前進行放鬆練習,還有助於提高睡眠的質量,增進放鬆效果。要持之以恆堅持訓練,經過數週乃至幾個月的練習,方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3***上面介紹的方法都是應對複習階段的緊張和焦慮的,但我的情況是,複習階段很正常,然而一到考場就非常緊張,總覺得自己要失敗,如何才能克服消極的心理暗示呢?

  消極的心理暗示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來克服,通過自己的語言和想象,你可以使自己的身心機能發生變化。這種自我暗示法簡單易行,效果明顯。尤其適用於臨考階段,當自己感到精神壓力很大時,可以進行這樣的自我暗示:“該複習的東西我都認真複習了,還怕什麼?考題無非是這些複習過的東西。”“我基礎紮實,過去的成績不錯,我考不好,別人也好不到哪裡。”反覆強化這種類似的意念,你自然就能夠從焦慮中迅速脫身出來。

  ***4***考試時,我總是想著考試結果擔心失敗,有什麼方法能夠轉移這種注意力嗎?

  考試時,如果注意力總是指向考試的結果,就會使自己無形中背上很重的包袱。因此,除了要正確地認識考試外,還應將這種過強的考試動機轉移到考試的各個方面,不要一味考慮後果;在考試中也要將“這道題答不好怎麼辦”等念頭引入到怎樣正確解題的思考上。這樣做既能消除焦慮情緒,又能準確有效地完成任務。

  ***5***除了上述方法之外,還有什麼方法能夠幫助我緩解考場上的緊張情緒嗎?

  在考前半小時左右,如果心情非常緊張,可用體育活動進行調節。方法是:先做一些身體的準備活動,慢跑2-3分鐘,然後,做1到2次百米跑。百米跑時要用最快的速度,全神貫注,全力以赴,不想任何事情。跑完之後休息一下,做作放鬆活動,深呼吸幾次,然後進入考場。其他類似的活動也可。

  除了運動可用幫助你緩解緊張之外,音樂也能夠幫助你從考試的焦慮中脫身。方法很簡單:在考試前獨自欣賞20-30分鐘自己最喜歡的音樂,***最好是比較活潑、激昂的***,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除了音樂,什麼也不想。另外,據研究表明,古典音樂還有增進大腦興奮的功效,在考前聽了20分鐘古典音樂可用幫助你在考試的前30分鐘裡有高效的發揮。但是要注意,流行樂、搖滾樂等則沒有這樣的功效。

  青春少年壯志凌雲,小小的考試又怎麼能夠難倒你?試著調整自己的狀態,相信你很快就能夠擺脫考試焦慮的陰影籠罩,走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二

  學習應該分三步:

  簡單學習***掌握知識點***→系統學習***建立體系***→理清思路***解題***

  我們總結這三步的過程,都是用理科的題目來舉例,現在我們換個角度,用文科的學習來看一看這三個步驟的效果。

  學文科的道理其實和理科一樣。我自己在高中就是學文科的,這三步在文科中同樣管用。比如說政治裡面的哲學原理,很多人覺得枯燥無味,記憶起來也很痛苦,如果把中學的所有政治知識加起來,簡直就是天量的記憶負擔,簡直無法克服。

  ……現在,不論你是幾年級,或者是教師或家長,都請把自己假設成為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哲學一無所知,從0開始學習,最終要在高考場上實現解題,拿下高分,需要哪幾個步驟呢?

  第一步,是簡單學習。我們要通過簡單的理解、記憶、練習把各個知識點學一遍;

  第二步,系統學習。通過歸納、總結、整理,把眾多知識點聯絡起來,在我們大腦裡面建立了這樣一幅完整的體系圖:

  這幅圖反映了辯證唯物論的全貌,我們在回憶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就變得思路很清楚了:

  ……現在,不論你是幾年級,或者是教師或家長,都請把自己假設成為剛剛進入高中的學生,對哲學一無所知,從0開始學習,最終要在高考場上實現解題,拿下高分,需要哪幾個步驟呢?

  第一步,是簡單學習。我們要通過簡單的理解、記憶、練習把各個知識點學一遍;

  第二步,系統學習。通過歸納、總結、整理,把眾多知識點聯絡起來,在我們大腦裡面建立了這樣一幅完整的體系圖:

  這幅圖反映了辯證唯物論的全貌,我們在回憶這些知識點的時候就變得思路很清楚了:

  第一層次: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只要我們認識和掌握了規律,就可以利用規律來改造世界;

  第二層次:世界是物質的,分為兩部分:世界為什麼是物質的,物質和意識的關係;

  第三層次:世界為什麼是物質的?從三個方面論證: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意識也是物質的。

  然後,我們再來梳理“物質是運動的”這個二級關鍵詞下面的層次和知識點。

  ……

  如此反覆,我們甚至可以輕鬆地做到閉著眼睛就把整個辯證唯物論完整地複述一遍,要知道,這可是厚厚的一大本書的內容。如果沒有系統的梳理,要把這麼多知識點一個一個硬生生地背下來,談何容易!

  通過簡單學習和系統學習,我們還需要第三步:用系統思維模式來解題。

  假設,我們進入了2002年的高考考場:

  2002年的全國高考,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早一些***以前是七月高考,2002年起改在6月了***,但天氣還是非常炎熱,窗外知了叫得正歡,考場裡卻一片死寂。講臺上坐著表情嚴肅的監考老師,兩隻眼睛像探照燈一樣掃來掃去,嚴防任何人作弊。所有的人都在埋頭做題,你自己也被這種緊張的氣氛壓抑得大氣也不敢出一口,只看見試卷上赫然印著這樣一道題: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感嘆到:“餘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歷史上,洞庭湖的面積曾廣達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來,由於片面強調糧食生產,洞庭湖區大規模圍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積,造成洞庭湖面積不斷縮小。

  近些年,該地區逐步退耕還湖,尤其是1998年以來,政府投資70億元,進行綜合治理,洞庭湖面積擴大了1/5,湖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除傳統養殖業外,還發展養殖業,加工業等,湖區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問: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麼哲學啟示?***12分***

  這道12分的大題你應該怎麼做?

  有人一看,哇,哲學啟示!哇,12分!趕緊把自己所記得的全部哲學啟示都弄上去,答了足足12點,密密麻麻寫了一大篇。答完之後還自我安慰:我寫了這麼多字,12個要點,一點給我一分不就行了?

  這樣的想法當然很好,惟一的問題是閱卷老師並不支援他的這種觀點。老師看見密密麻麻一大片就開始皺眉頭,心想:這學生不錯,知識還挺豐富,字也不少,就給你兩分吧。你這道題就算完了。

  如果你學習文科僅僅靠簡單學習死記硬背了一些雜亂無章的知識點,那麼這道題也就是這個結果。

  正確的思路應該是這樣:

  首先我們要來看問題“從圍湖造田到退耕還湖的轉變,給我們什麼哲學啟示”,題目中的關鍵詞有三個“圍湖造田、退耕還湖、轉變”。

  從“圍湖造田”我們會想到什麼?破壞自然環境。退耕還湖呢?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共存,此外還可以從材料裡面看出,保護環境的結果是人類也從中收益***湖區居民收入明顯提高***。

  前面兩個關鍵詞都聯想出了“環境”。環境如果用哲學的概念來歸類,就是“客觀世界”。人們保護還是破壞環境,就是“改造客觀世界”。這個時候我們很自然地想到了我們的哲學體系圖裡面“利用規律改造世界”。人類可以改造世界,如果符合規律,就從中受益,如果違背規律,就會受到懲罰。

  從“轉變”我們可以想到什麼?既然要求是哲學啟示,我們當然應該從哲學內容裡面去想。哪些跟變化有關係呢?仍然從體系圖裡面搜尋: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人類對規律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把搜尋到的關鍵詞和前面想到的內容對比,不難想出這道題目應該圍繞“規律”來回答。

  通過對上面思路的整理,我們就知道該如何作答了。由於這是12分的大題,不能光乾巴巴地答上兩點原理,還需要根據原理對材料做一闡述:

  ***1***人類對規律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

  ***2***規律是客觀的,人該按客觀規律辦事。遵循規律的行為可以從自然界獲益,違背規律的所為必將受到自然的處罰。

  ***3***在洞庭湖區,以前人們不認識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盲目違湖造田,破壞生態環境,受到了規律懲罰;現在開始認識規律、遵循規律,維護生態環境,實現了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我們再來看一下當年高考的評分標準:

  從洞庭湖的變遷,我們可以認識到:1,發展經濟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4分***,2,人類認識自然規律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4分***,3,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違背客觀規律要受到懲罰***4分***。

  我們把我們自己的答案和高考評分標準對照一下,可以得多少分呢?

  2和3的兩個4分是一點懸念沒有的,肯定到手。至於,“1,發展經濟必須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4分能得多少,只有看評卷老師的心情了。總體得分應該是10--12分之間吧。

  至於被扣掉的1-2分,這個沒有辦法,只能算是“自然災害”----文科試題的標準答案和評分標準跟理科不同,主觀性很強,不同的出題人給出的標準答案可能會有差別,不同的判卷老師給分的尺度也會有區別。

  但這種差別是有限度的,比如這道題,不管誰出的題目,標準答案裡肯定會提到“認識的深化,遵循規律,違背規律”等關鍵詞。只要我們按照系統思維的模式,去思考去答題,肯定能拿下大部分分數。

  我們已經用學習的三步法,把理科和文科都走了一遍,從0開始,到解題高手,所有的科目都可以用這三步實現,這是因為,任何一門科目,都必然有它的內在結構作為支撐,而絕對不可能是一堆亂七八糟毫無關聯的知識點的堆積。系統學習思維模式,並不是某位絕代高手閉關修煉寫出的武林祕籍,而是:我們學習的知識本來就是這樣,所以我們當然應該按照他們本來的樣子去學習。

  小結:

  1.要想提高學習成績,其實只需要做到兩點:第一是在學習的時候把知識學好;第二是在做題的時候正確運用學到的知識解題;

  2.學習的時候,單一的知識點其實不難學,但當知識點越來越多、聯絡越來越複雜的時候,很多人就開始犯暈了。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進行系統學習;

  3.所謂的難題,無非難在兩個方面:第一考了很多知識點;第二知識點之間跨度大。只要我們腦子裡面有一張清晰的知識結構圖和解題思路圖***具體做法參見後面的章節***,難題就不再是難題了;

  4.從一無所知到解題能手的三個步驟:

  簡單學習***掌握知識點***→系統學習***建立體系***→理清思路***解題***

  還有歷史地理,似乎都是一些純粹的死記硬背的功夫。以至於有人說:理科主要靠理解,文科基本靠背,說得我們這些文科生好像都成了只會死背書的呆子。實際並不是這樣。我到各地講課的時候,常常給同學們舉例說:

  “高中哲學其實東西很少,講了半天只講了一句話,你真把這一句話搞清楚了,學習起來就簡單得很: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只要我們認識和掌握了規律,就可以利用規律來改造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