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材料型選擇題答題技巧

  材料型選擇題在高考歷史選擇題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下是小編整合的高三歷史材料型選擇題的答題技巧,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歷史材料型選擇題答題技巧如下:

  同一般材料解析題一樣,材料型選擇題的材料來源廣,形式多樣,如文字材料、圖片材料等。材料選擇題對同學們能力要求比較高,首先要求同學們具有閱讀能力和分析材料的能力,即要求同學們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獲取有效資訊的能力。其次要求考生善於通過材料揭示歷史本質,洞察歷史發展規律。

  材料型選擇題是歷史材料題的擴充套件和延伸。此類題型的結構特點有兩種形式,一是在選擇題的題幹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據材料創設新情境,並根據材料設定備選項。二是題幹中沒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為備選項,要求同學們根據材料內容與題幹要求對比進行選擇。

  做材料型選擇題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注意材料閱讀,認真閱讀材料是做好材料題的基礎,在閱讀時要根據題意抓住關鍵詞語,提取有效資訊,排除無效資訊。二是聯絡教材及相關歷史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同學們在讀懂材料後,要找準切入點,將材料反映的內容同相關知識進行有機的結合,知識轉化要準確、到位、客觀。三是要對材料來源及作者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來源及作者分析其對材料反映的史實的態度,這樣才能準確地做出判斷,如中國古代的史料對農民戰爭中的人物都稱為"賊""匪"等,對這些要進行客觀的分析。

  此類題由於命題靈活,思路開闊,所以近年來頗受重視,特別是在上海高考試卷中,2004年的歷史題中全部都引有材料。所以同學們在複習時要予以關注。

  歷史材料型選擇題相關例題:

  【例1】宋代濟南劉家功夫針鋪印記上部文字為:"濟南劉家功夫針鋪";中部文字為"認門前白兔兒為記";下部文字為"收買上等鋼條,造功夫細針,不誤宅院使用,轉賣興販,別有加饒,請記白"。從該"印記"中能夠獲取的準確歷史資訊是

  A.宋代開始生產鋼針

  B.宋代出現中國最早的商標、廣告

  C.宋代已有集原料收購、生產加工和批發販賣為一體的經營方式

  D.宋代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萌芽

  【解題思路】通過材料可以分析出在宋代已經生產了鋼針,但不能判定是此時才開始的,印記上有商標的標示和廣告的內容,但也不能判定這是最早的商標、廣告,所以A、B兩項應排除。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是在明朝中後期才出現的,同時在材料中也根本沒有反映生產關係的內容,所以D項也應排除。從題中"收買""造""轉賣興販"等內容可以看出C項是正確的。

  【答案】C

  【點撥】此題主要考查同學們對材料的閱讀、分析和準確理解能力,在做題時要將備選項中的內容同材料一一對應,只有完全符合的才正確,如本題的A、B兩項中的"開始""最早"顯然在材料中沒有體現出來,這就是沒有客觀準確地反映材料,所以應排除。

  【例2】***'03•上海***觀察下面《英國的歐洲大陸政策》的漫畫,作者表達的是英國意欲

  A.幫助歐洲大陸的弱小國家 B.打破歐洲的均勢格局

  C.維持歐洲大陸的勢力均衡 D.同歐陸列強結成聯盟

  【解題思路】此題是一道漫畫題,畫面簡單,但寓意明確。從畫面看,英國在幫助一個弱國,但我們還應看到,他在幫助弱國的時候,沒有將強國打垮,而是使歐洲形成了一個均勢,這也正是英國的目的。

  【答案】C

  【點撥】在做漫畫題時,同學們不僅要了解和明確漫畫的表面意思,更要分析其內在的本質性內容,同時如果一個漫畫有多個人物或事物,還要分析其相互關係,以此達到準確把握漫畫內容的目的。

  【例3】下列四種曲線反映了中國近代四種經濟形態的發展演變過程,其中代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題思路】此題中有四條曲線,分別反映了中國的自然經濟、外國資本主義在華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官僚資本,試題要求找出代表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曲線,那麼我們可以根據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發展軌跡來分析,首先其產生於19世紀60、70年代,1895年初步發展,一戰期間***1914年後***迅速發展,建國後得到調整,後被改造成社會主義經濟。所以可以看出③符合這些特點。

  【答案】C

  【點撥】在材料題中經常有曲線圖、柱狀圖等表示發展狀況的圖片出現,同學們在做此類題時,首先可以根據題意的要求找出幾個特殊點進行分析,得出這些圖中反映的歷史現象的規律和特點,然後進行判斷。如本題就可以分析各種經濟形式的產生、發展以及最後結束的時間。

  【例4】下列古詩中,對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評價,不正確的是

  A.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B.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

  C.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D.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解題思路】此題以材料為備選項,在做此題時首先應對隋朝大運河進行客觀的評價,然後,分析哪個材料違背這一評價,即是不正確的。隋開鑿大運河,最主要的作用是促進南北經濟文化發展,B、C、D三項都對此給予了肯定,所以應排除。只有A項將隋亡完全歸結到了運河的開鑿上,所以是錯誤的。

  【答案】A

  【點撥】以材料為備選項的試題,比較多的是對某一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的評價和分析。在做此類題時,考生應首先根據題幹要求分析基本答案,而後分析備選項內容,並同自己得出的答案進行比較,予以判斷。

  模擬試題:

  1.《史記•商君列傳》記載:"甘龍曰:'聖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這段話反映的核心主張是

  A.遵循先代舊制 B.因時進行變革

  C.加強思想控制 D.強化專制統治

  2.馬克思指出:"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給他們以幫助,借用他們的名字、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服裝,用這種借用的語言,讀出歷史的新場面。"這一觀點適用於

  A.洪秀全的絕對平均主義 B.康有為的維新變法思想

  C.孫中山的舊三民主義 D.新文化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

  3.讀19世紀晚期英國海外貿易示意圖,圖中能夠揭示的資訊是

  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 B.英國開始成為"世界工廠"

  C.英國的海外市場急劇萎縮 D.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確立

  4.《中國的科學與發明》一書中寫道:"現代研究顯示,中國早期的官僚政治組織,對於科學的發展有很強大的推動力。"下列各項最能說明上述看法的是

  A.火藥的發明 B.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C.僧一行實測子午線長度 D.宋應星寫成《天工開物》

  5.1933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的《工業復興法》規定:"工人有權組織起來,可選派代表與僱主進行談判,簽訂'集體合同',僱主不得以工人蔘加何種工會為僱傭條件,僱主必須遵守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限額。"這一法律說明

  A.壟斷資產階級試圖加強對工人的控制

  B.保障就業,刺激消費是新政的重要內容

  C.經濟危機迫使美國政府放棄自由企業制度

  D.工人運動在危機期間發展起來

  6.西柏坡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的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與井岡山、延安一起並稱為中國革命的三大聖地。中共黨史上與西柏坡的名字緊緊連在一起的重大問題是

  A.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選擇

  B."兩個務必"思想的提出

  C.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制定

  D.***思想被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

  【解析】

  1.A此題關鍵在於讀懂材料,而材料中的"知***智***者不變法而治" "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是作者思想的核心。

  2.B康有為的維新變法運動以孔子託古改制來宣傳變法思想,正符合馬克思的觀點。

  3.A此題既要注意地圖中英國的市場遍及世界各地,同時還要注意題幹中的時間限制。

  4.C此題中的關鍵點在於材料明確提出中國古代的官僚政治組織,不是指官僚本人,結合教材,可知只有僧一行測量子午線是由政府組織的。

  5.B羅斯福新政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擴大消費,而保障工人的部分權利,實際上就是擴大社會就業,增加工人收入,刺激消費,緩解經濟危機。

  6.B1949春,中國共產黨在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在會上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