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考前複習攻略

  任務重、時間緊、要求高是高三語文第二輪複習的一個顯著特點。第二輪複習要加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切準學習 軟肋 ,抓住薄弱環節;學習解題方法,強化做題訓練;發揮教師作用,提高複習效果。

  一、回顧展望:對歷年高考試卷作一回顧和梳理

  首先是“回顧展望”。我們必須對高考5年、10年,甚至15年、20年的試卷作一個回顧和梳理。鑑往知來,看一看這些年高考到底是怎麼走過來的,考了些什麼,哪些內容是必考的,重複了幾次,哪種題型只出現過一二次,哪些內容是課標中要求的可還沒有考,從而推知將來可能會考些什麼。這個梳理工作十分重要,在梳理的過程中你也會明白某一類題目該怎樣回答。

  這個梳理其實也花時不多,即使以二十年的試卷計,也只需要二十天時間就可以完成。完成了這一步,心中就有了底,這比零打碎敲做習題不知好多少!

  二、列表織網:最有效、最明晰、最便於記憶的方法

  在“回顧展望”的基礎上,就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列出一張張表格,編織自己的知識網路。列表和織網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簡易又是最便於記憶的方法。它可以使你頭腦清晰,一目瞭然。既有巨集觀的把握又有微觀的應對方法。這一步驟很重要,否則,只是把過去考卷做一遍,仍然會感到雜亂無章,答題時就沒有把握。表,可以是有大有小,大表是總的框架,在總的框架下,再切分多個塊面,每個塊面上,再有更細緻的要求和例題。

  比如,現代文閱讀有一個必考的內容,就是對文章主旨、要點、段意的把握與揭示。這就要熟練掌握文章句群中的句子與句子之間的“君臣關係”。在“表”中列出區別“君臣”的要點:“君***中心句***”往往是1、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型句子;2、記敘性文字中的議論性句子;3、“總分”句群中的“總”句;4、“舉例說明”所要“說明”的道理,“比喻句”所要“喻”的內容;5、各種複句關係中所強調的分句,等等。“臣”則往往是相反,即引出話題的句子,議論性文章中“描寫”、“抒情”、“說明”、“補充”的內容,形象化的闡釋性文字,各種複句中非強調的分句,等等。在現代文一般要求的下面,又可列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散文、小說、戲劇、詩歌等。不同文體又有不同的要求與考點,每一項後可附上歷年高考的例題和經典的題型。

  三、知彼知己:從歷次考試的錯誤中瞭解自己

  第三句話是“知彼知己”。“彼”是指課程標準和歷年高考題,“己”就是自己的學習情況,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哪些還有缺陷,哪些要重點複習,重點訓練。瞭解自己的方法是為自己編一本“錯題集”,你可以從歷次考試的錯誤中瞭解自己,也可以通過做各種難易不同的練習發現自己。我曾經讓學生理解不同難易度的句子。或者將同樣的句子,進行一步步的啟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理解領會的先後便不相同。學生們不妨標點、翻譯孔子的這句話:“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這句話涉及的知識點很多,有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古今異義,意動用法等等。學生們可以自測一下,看看自己能回答到什麼程度。***答案為“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正確的翻譯為:“古代的人,不輕易地承諾,因為他們以做不到為恥辱。”***

  四、把握高三語文四大重點 及早調整學習心態

  高三階段的語文學習,作為中學學習生活的衝刺階段,在課堂形式、學習要求、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如何做好相關認知準備,及早調整學習心態,儘快適應高三學習生活要求,將直接影響到學習成效。

  五、高三語文的四大重點

  高三階段語文學習要求的最明顯的變化,主要是對應用意識的要求更高了。要求運用母語文化相關知識解決語言環境下的具體問題,提高學生獨立獲取***即聽、讀***或傳遞***即說、寫***語言文字載體資訊的能力。

  對語文基本能力指標要求則主要是語言思維的準確、全面、嚴謹、得體。

  因此,高三語文學習的重點主要有四大方面:深厚的人文積澱;解讀古今文字的語感水平與基本方法;獨到、深刻、全面地認識事物的眼光;恰當、完整表達真情實感或主觀見解的基本規範與技巧。

  六、語文複習的四方面準備

  據此,高三語文學習的認知準備,大體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你要根據自己的強勢與弱勢情況,儘快給自己量身定做一套適合你自己的學習目標及達成目標的具體計劃,揚長而使之成為強勢智慧,補短而使之有較大提高,以增強綜合平均實力。目標不妨定高一些,挑戰自我,以使自己處在亢奮狀態,“求其上,得其中”。但計劃要實在一些,自己可做到能完成。比如,每天幾點鐘做一則文言短文;哪幾天早上背誦文學常識、文化常識,什麼時候背誦哪篇詩文等等。

  其次,規劃自己的人文積澱結構,然後客觀評價自己,及時補漏補缺。該強記的要及早背誦,比如,上海三套高中語文教材共同要求背誦的七篇文言篇目必須熟背且理解記憶***即《飲酒》、《與朱元思書》、《師說》、《六國論》、《阿房宮賦》、《琵琶行》、《夢遊天姥吟留別》***;語文基本常識儲備方面,要有一個綱目清晰分明的知識網,它至少應該包括自然系列、文化系列、文學系列、藝術系列、哲學系列、科技系列、社會人生系列等幾大板塊。積澱起這樣一個人文知識結構體系,你在考試展現才情時會更有底氣,“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讀寫能力的考察時,才有一定的優勢。

  以“自然系列”的儲備為例,我們應該瞭解一些天文地理、人文地理基本知識***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著名自然景觀等***;儲備一些詠歎描寫自然風光***山水日月花鳥蟲魚等***的著名詩文名句;閱讀一些有關“親近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悟自然、抒發自然、和諧自然”等內容的詩文以借鑑啟迪自己的寫作。2001年上海高考作文是寫“文化遺產”的作文,如果人文地理知識豐富就有話可說了,比如羅馬角鬥場、比薩斜塔、埃及金字塔、智利復活島巨人陣、聯合國保護的人類文化遺產名單等等,都可以訴諸筆端。再如,2002年上海高考作文題“面對大海”,有一篇優秀作文,考生對我國近海區域的地理知識較豐富,於是把黃海、渤海、東海、南海作比較式描寫,通過比較這些大海的異同,寫出對大海本質特徵及相關哲理的認識和感悟。

  再次,應該學會及時歸類。高三學習,基本上是對原有知識的強化、深化、拓展、應用性質的訓練,尤其在第二學期更是如此,知識歸類越有序,記憶提取越便捷,解題的速度越快,準確度越高。

  此外,要學會分析總結。學習成效大的同學,往往是他比別人更有心,更善於總結的結果。遇到新問題,得到新收穫,學到新方法,有了新啟示,都會及時記下來;每次考試,對於新題型的解法思路會旁批在試卷上。得失心中有數,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能糾錯本身就是一種提高、進步。

  高三語文學習比高一高二更簡約化,理性色彩更多,自主自覺性更強,因此,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相信每個同學都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