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雜文隨筆

  雜文是思想解放先鋒,在新中國時期,雜文繁榮時間不太長,可以分成前後兩個30年。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低碳生活”從小事做起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它為人類提供著生存資源。人類用自身的聰明智慧改變著世界,創造著人類需要的財富。但是,人類對地球資源無節制的開發利用,已使它千瘡百孔、傷痕累累。工業化的大發展在方便人類衣、吃、住、行時,排出的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氣體***也導致了全球氣候轉變。臭氧層受到破壞,全球升溫,極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人類生存空間將受到嚴重影響。今天,人們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努力探索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的平衡和諧。每個人都是保護地球家園的衛士,“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是“綠色發展”的基石,更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

  低碳,是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排放。工業化發展離不開能源,大量的能源開發利用排放出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節能就是減碳,減碳就是要重視發展清潔能源,讓經濟發展步入“綠色發展”的快車道。做為發電企業的職工要樹立低碳發展理念,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節能低碳,積極地投入到企業節能減排工作中,積極地參與合理化建議徵集,技術革新、創新等各項活動,為企業減排做出貢獻。

  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並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要注意四個節約: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約用油、節約用氣,從點滴做起,用行動改變生活方式。當我們離開電腦時,及時關閉電源,節約每一度電;當我們用水清洗物品後,及時關閉水源,節約每一滴水;當我們開車時,合理地控制車速,節約每一克油;當我們冬季取暖時,保持室內合適溫度,節約每一大卡熱量;上述的一切生活習慣都是人們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之中。這些生活軌跡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

  “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暖,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保護了自然環境,更保護了地球-----人類家園。倡導低碳生活的生活方式,選擇“低碳生活”是人類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平衡和諧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進步。

  2016年6月27日

  二:仗勢欺人的藝術比德論

  在中國曆代書畫家圈子裡,幾乎人人皆用“畫品”與“人品”來闡述繪畫思想的辯證關係,常有“人品即畫品,畫品即人品”之論。這是儒家的美學思想,集中體現在中國的人文精神上,提倡的是人的精神與靈魂之美,它對中國畫家的藝術修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由於儒家學說表現的是道德倫理思想,孔子提出“繪事後素”與“明鏡察形”論,他把繪畫作為勸善戒惡的工具。此後,類似的藝術教化功能論不斷地被闡述,構建起以儒家思想為先導的繪畫表現意識。結果是,中國有成就的畫家主要是官場文人和士大夫,他們深受儒學思想的影響,強調心性修養對於繪畫的決定性作用,體現出“大心”的志向抱負,“進學”的書卷之氣,“立品”的表意德操,“養氣”的怡養心性的藝術思想。

  在中國繪畫藝術史上,人物畫是最具教化功能的一個畫科。在人物畫發展的初期,描畫聖賢先哲、帝王將相、功臣烈女的作品佔了相當比例。這與儒家強調的繪畫教化功能有著直接關聯。因此,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無疑都認識到繪畫的教化功能,竭力地利用繪畫藝術為自己宣揚的政治、倫理綱常服務。因而,中國繪畫就此成了書寫影象歷史的工具,同時也為各門類藝術家提供了入仕為官的機會。恢弘的是,此類題材被歷代熱衷仕途的畫家繼承和發揚,延續至今成為美術工程。

  例如,在深受儒家思想教化的王朝政治官僚中,明人董其昌以書畫聞名於世。可以說,董氏是一個以藝術成就卓立於中國文化史上的巔峰人物,但此人又是中國官僚階層中最具兩面性的文人。據載,董氏入仕,恰逢禮部侍郎田一俊死在任上,他專程請假跑了數千里路,護送田大人的靈柩回鄉葬下,為此贏得了士林一片讚譽。但董氏在貪鄙、橫暴、無恥方面,他比自己的前輩同鄉,官至內閣首輔的徐階有過之而無不及。董氏本人驕奢淫逸,老而漁色,有多房妻妾,且招致方士,專請房中術,荒淫無恥到了變態的地步。更為驕橫跋扈的是,董氏60歲時因強搶民女,最終引發“民抄董宦”事件,成為明萬曆年間震驚朝野的一件大事。

  由於儒家說教的是“比德”精神,由此中國繪畫藝術特別注重所謂“人品”與“畫品”的關係,這又造就了中國花鳥畫中“梅蘭竹菊”等題材的經久不衰。特別是貌是情非的官僚士大夫階層,喜好用“梅蘭竹菊”表達心志的目的就是儒家“比德”論在起作用。孔子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又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喻義:從水的不捨晝夜看出其勤勉,從鬆的不畏嚴寒看出其風骨。這正是儒家思想將審美與倫理相聯絡的理論。因此,在歷代文人畫家筆下的梅蘭竹菊,早已不是自然界中的風物和花草,而是所謂的高潔傲岸、堅貞不屈的人格象徵。

  顯而易見,儒家賦予中國繪畫藝術的目的含有教誨的性質,它特別重視藝術的倫理和社會功能,把“美與善,德與藝”聯絡在一起,這是儒家歷來的傳統。因為禮儀支配著中國人的生活,而且還規定出一套標準。所以,繪畫就必須在其標準下創作。在儒家思想體系中,德是用來衡量所謂“藝”的標準,而“德”的本義是“道德”或“品行”,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由此,中國文人畫家深受儒家倫理思想的教化,自覺或不自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看重“德”的功效,把“人品”與“畫品”聯在一起,用儒家的審美標準去衡量藝術,從而影響了對藝術作品的品評與鑑賞。

  然而,最具特色的是中國文人畫家的身份,他們往往集畫家、觀眾、鑑賞家、批評家為一身。這是中國曆代官場獨有的文化霸權,也是中國文人藝術的生命力所在。他們既作畫又賞畫,也作批評,觀點或褒或貶,對一件藝術作品的價值影響很大。文人作為一個特定的社會階層,特別是官場文人,他們有類似的體驗和相近的審美趣味,其審美趣味相投則多加褒揚,反之則加以貶斥,雅俗就在股掌之間。

  自古以來,由於中國社會的文化構成總是以政治文化為核心,即使不停的改朝換代,純粹以藝術為職業的畫家都難以生存。如果要實現夢想,只得學會投機的生存技巧,學會隱藏自己的真實心態與行為。這種情形,一方面表現在王朝政治對文化藝術的主導,欣賞決定於官場的認可價值與人脈的層面;另一方面表現在藝術思想上的奴性,目的只為烘托王朝文化的教化價值與和諧的層面。

  由於儒家賦予了統治階層的統治術,促使中國曆代畫家只要學會和領悟這種生存技能,迎合其正統和參政輔政,所謂畫家才能名垂史冊。這一切,是否就是畫家的機會主義呢?在權力至上的社會裡,在一個保守與理性的時代中,畫家的命運便是機會主義的具體顯現。中國是人文科學強盛於自然科學的社會,普遍的中國人在忙於生計和體驗生活這兩個方面很矛盾,要忙於生計就得世俗,想體驗生活不免要遭到指責。由此,道家思想在這方面給矛盾中的中國人提供了另一套的生活目標,這套標準的核心就是“道”。

  在儒家思想的指引下,中國曆代的統治者為了穩定社會,調和社會矛盾,幾乎都把文人當做社會階層的精英來使用。這麼一來,使得中國畫家幾乎都是詩、書、畫等各個方面的全才型人物。在他們眼裡,繪畫藝術就是一種高雅的玩法,時常也自稱為雕蟲小技,而自詡互捧人品、學識則是至關重要,結果是官位越高畫品越高。藝術批評也就成了說你高深,可謂是深不可測,標準取決於為誰服務;說你俗,俗不可耐,標準取決於同行不同道。事實上,所謂的文人畫創作,大多是遣情寫性的一種文化社交活動,這又完全不同於畫院的宮廷畫家。對於宮廷畫家來說,作品的好壞只能等待皇帝的賞識或後人的評判。但隨著朝代的興衰,宮廷畫家與文人畫家也會與時俱進,且也掙脫不了儒家思想的束縛,只得把雕蟲小技變著法子再表明志向。

  如果說,儒家思想是為中國人設計的一種秩序,以及對這種秩序的順從方法,那麼中國藝術家永遠也不會得到精神上的完全滿足。在這種秩序裡,因為人的個性與精神被自我隱藏起來,面對壓抑和壓制,在持續不斷地忍受中最終失去了自己,變得亦官、亦文、亦藝,方能附和儒家倫理和社會功能。從某種意義上論,儒家思想又逼迫自由者抗爭,在迎合儒家的道路上走進山林,這些人以隱士自居,不願苟且而找尋另一種生活態度,這就是隱士。不過,隱士又是什麼人呢?他們是中國官場之人、好文之人、賦閒之人。而這些人運用的更是一種為官之人的心計、好文之人的躲避、賦閒之人的樂道。因此,退向荒野僻地的人或退避官場的文人,立即會笑談擺脫官場的快活。

  現實是,在接受過儒家思想教育的官場文人、士大夫是不可能丟棄以政養文,以文養心的途徑,不得不依靠中庸思想來豐富藝術手段為政治服務的方式,不得不躋身官場為之效力。所以說,在中國繪畫藝術的思想中,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主體是從事繪畫藝術創作的畫家,而受道家思想影響的本體是繪畫作品。

  三:離婚有鬼

  上世紀90年代,我在故鄉小鎮工作那幾年,一有時間便跟著領導去家訪。有一回,我們去清水河走訪。一路上,聽熟悉這家情況的劉校長講,這個學生家長是個體戶,是個混得不錯的30多歲的男人,對培養孩子十分重視,有一雙兒女,我就是他兒子的班主任。

  家訪後,這家給我留下了較深的印象:丈夫搞個體運輸,修了一棟時髦的三層平房;妻子相夫教子,很賢惠;兩個孩子讀書都還不錯。這是一戶在鎮上小有名氣的富足人家。

  當我教他小姑娘的時候,卻聽說他和妻子離婚了,當時大吃一驚,覺得不可思議。

  原來,搞運輸賺錢的他想賺更多的錢,辦了一個小廠,沒想到,欠了一身帳。特別是銀行貸款十萬,到期不還,就會沒收他的房子。他在貸款到期前和妻子辦理了離婚手續。房子和家裡的存款都成妻子的後,他便在小鎮消失了,誰也不知他去了哪裡。

  前幾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又見到了他。方知後來,他沒有躲掉債務,坐了牢。出獄後,他和妻子沒有復婚,但仍舊住在一起生活,兩個孩子都在外省成家了,他們和兒子住在一起。

  在故鄉,這樣的事,對許多人來講已經是見慣不怪的了,甚至有人認為這是聰明之舉。

  能走到一起是一種緣份,天大的災難夫妻共同承擔,即使一貧如洗,也要有人格;即使傾家蕩產,也要有尊嚴。

  為一點兒財產假離婚,在婚姻裡搞陰謀詭計,從而滋生出婚姻怪事兒,的確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是我在童年聽過多次的故事。那時的我便模模糊糊地覺得人不能太貪財,貪財會有不好的結果。天命之年,才真正發現聽過這個故事的人不計其數,而真正明白其中道理的人卻為數不多。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似乎找到了一個可以安慰做人的理由。細想身邊的那些怪事兒,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人格的重要,尊嚴的重要。

  2010年,一對50多歲的夫婦也離婚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對夫婦在移民小鎮有兩處舊房子,拆遷還地建房,只能還一個地基,100平米。他們夜不能寐,寢食難安,到處託人指點,最終採納了假離婚這一絕招。

  離婚後,果然如願以償,得到了兩處地基,在鎮上建了兩處各六層的樓房。每處留兩層自己住,剩下的全賣了。彷彿一夜之間,這戶人家成了小鎮屈指可數的百萬富翁,許多人羨慕不已。喬遷之喜,人山人海,誰也不知道他們離婚了。迎來送往,兩口子比過去更神氣。

  錢多了,兒子很快娶了媳婦,不到三月就離婚了。半年後,兒子被判刑坐牢戒毒去了。

  常常聽見一些混得好的人講“一切向前***錢***看”,也常常聽見一些有文化的人講“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從未苟同過,它使我更加細緻入微地觀察與思考。

  去年六月,一對40多歲的夫婦也離婚了。他們是組合家庭,男的有兩個兒子,女的有一個女兒,兩人結合後,在外地悄悄生了一個愛女。

  女的愛錢,男的有技術,會賺錢,愛漂亮,他們試婚了多年。後來,迫於無奈,才登記拿結婚手續。女方為了獨享自認為令人高貴的果實,也為了防止男的兒子騷擾,雙方達成離婚協議,美其名曰,房子歸愛女,存款歸妻子。假離了婚,財產也進行了公正。

  複雜的家庭,外人沒有發言權。但是,離婚後,男人為了“搭火”,即跟未離前一樣擁抱所謂的愛情,拼命地賺錢,以致得了冠心病。女的要挾男方,如果不賺錢養活他的愛女,她就要另攀高枝。

  假離婚,拿婚姻搞陰謀詭計,多麼可怕。

  露似珍珠,卻見不得陽光;金銀如山,卻像糞土散發腐臭。

  人格似玉,婚姻純美,怎能讓金錢玷汙了它們?!

  回首往事,不因“一切向錢看”而悔恨,也不因丟失人格而羞愧。人應當這樣走過一生。

  離婚有鬼,為人不齒,令人寒心。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