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同事的信

  同事是指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下面小編整理了範文,供您參閱!

  範文一

  諸位同仁:

  公司正式運營,已經一年有餘,若加上我們進入公司儲備的時間,則已近一年半,在和大家相處的五百餘個日日夜夜裡,有一些話,很想跟大家說一說,當然,這不是一次工作佈置,並不適合在開會的時候去說,也不能佔用大家培訓的時間來交流,所以在臨近2016春節之前,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的年末歲初,我想用這樣一種方式來跟大家談談,既聊工作,也聊生活,你可以把這篇文字看成普通的信件,或當做雜文來讀亦無不可,無論你怎樣去看,希望字裡行間傳遞出的意緒可以給各位一些啟迪。我是個比較重視團隊文化的人,我相信文化所帶來的推動力和向心力遠遠比制度、標準更為強健,我們身處一個團隊,當然希望有一種力量,在平穩的時候,把我們緊緊的聚在一起,在困難的時候,將我們牢牢的攥進心裡,而這種力量,不是簡單的薪酬可以直接提供的,物質交換終究有枯竭或不對等的時候,團隊文化則能讓這種力量生生不息,我們都在團隊裡汲取氧分,同時也需要為團隊培育土壤。

  我進入公司的時間比各位都要長,推而遠之,說進入這個行業的時間也比各位要早亦不為過,這個行業的演變與遷徙,或多或少,我也是一個見證者。我們部門內有很多年輕的同事,透過你們的面龐,我時時能看見自己,這話絕不誇張,人上了30,思想會走入一個拐點,年輕二字會讓自己誠惶誠恐,“未來”、“以後”、“成熟”等等以前離你好遠的詞語,已近在咫尺,觸手可及,甚至稍不留意,“未來”就會變成“過去”,而現在,我有時會想到年輕時的自己,當我看到剛入行或還不夠成熟的兄弟妹妹在工作中行動生疏,磕磕碰碰的時候,有意無意中,我會在記憶中翻尋一些片段去印證,當年的自己是不是也同樣如此,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沒有人是天生的能工巧匠,任何的積累都是用時間和努力交換得來,人的一生總是在玩一場零和遊戲,問題只有一個,你想用你擁有的什麼去交換你想得到的?

  我跟部門內好幾位同事交流的時候,都提到一件事,“記住你選擇加入這個團隊,你要的是什麼,不要因為這樣那樣的干擾,偏離你的方向”,我相信跟我交流的當事人都能記得這句話,只不過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一般都是有人忘了這點或糾纏於其他小節,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當初選擇這個行業,有滿懷憧憬的,有躊躇滿志的,可能也有不得已的和且行且看的,無論你懷有何種情懷,現實通常不會一帆風順,知識與技能的提升往往來自於枯燥的學習和簡單的重複,沒有比這更能打擊滿腔熱情的事了,可就在同樣的條件下,有的人一日千里,突飛猛進,很幸運,我們團隊裡就有這樣的人,同時很不幸,團隊裡也存在背面狀態的人,這的確是讓人耿耿於懷的現實,職業圈說到底也是一個生態圈,不斷有新鮮力量進入圈裡,逐漸成熟,最後離開,這是一個不間斷的循壞,就像一個不斷在轉動的圓環,當你在這個圓環中駐足停留,虛擲光陰的時候,這個迴圈並不會停止轉動,你要設法不被它留在原地,有一條成語“見賢思齊“,我們的團隊裡”賢“是一定存在的,至於怎樣”思齊“,則完全取決於自己。

  如果你認真去找,其實學習中也有很多樂趣,我做技師時曾在車間檢查一臺無法啟動的車直到凌晨而渾然不覺,雖然那臺車的故障當天並沒有解決,可我不會覺得所花的時間被浪費,在問題面前,腦中有一個可能解決的方法,馬上去驗證,如果錯了,重新想一個方法,再去驗證,這真的是一個讓人興奮的過程,也許所有的方法都不能奏效,但不可忽略的是所有的檢查和嘗試都是在助跑,直到起跳線前你奮力一躍,誰能說助跑是無用的?做技術或做服務工作,勢必面臨很多類似的情景,你所做的事沒有任何結果,你所付出的努力最後證明是錯的,可你絕不能以此去否定你採取的行動,更不能在未開始之前就憑感覺去否定將要去做的事,成功是一本厚厚的書,你必須一頁一頁的翻開,方可細細品味其中的酸澀甘苦。

  最後,要談一談責任,前面說過,我們團隊裡每一個人的加入可能都有各自不同的理由,但這並不要緊,世界之所以斑斕,是因為有不可勝數的色彩,歷史之所以壯闊,是因為有層出不盡的英雄,所以,你從哪裡來,從來都不是命題,你是團隊的一員,你的脈息和團隊混為一體,你所做的一切,決定整個團隊最後輸出的結果。責任是什麼?責任是你在奮進中層層剝離開雜念與拖延,責任是你在困難面前決不妥協的執念與倔強,責任是你在協助他人時的熱情與包容,責任是你在和同事們相處時的溫仁與胸懷,如果這一切你不能完全理解,可能是因為你還太年輕,沒有關係,這也是你必經的一個過程,那麼此時,你至少要做到尊重前輩,尊重規則,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曾寫道“抱法處世則治,背法去勢則亂“,簡而言之,就是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先哲的智慧從很深很深的歷史中劃空而來,字字珠璣,聲聲震耳,終有一天,你走到我這般年紀,再回頭審視自己,在這個不停轉動的職業圈裡,你帶走什麼,留下何物?同時你也該記得,在你曾走過的路上,有這樣一群人留下過深深的痕跡,如此,便足矣!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範文二

  親愛的同事們:

  問各位安!

  讀到這封信時,你們已經可以稱我為“以前的同事”了。

  今天,我在人事部遞交完“辭職申請書”出門後,看到的第一個人是12年前與我同時進入城院工作的君芳,我們兩年多未見,她很高興地問我的近況,我指了指辦理離職的單子,喉嚨竟然突然哽咽住,說不出話來,上前抱著她,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

  這樣的離職,跟我想象有一點點差距。從前我腦海裡同事調離時的畫面,是依依不捨的離別聚餐,互道感恩祝福的話。不過這些年經歷了不少同事的離職,對於今天的畫面倒是並不感意外。

  昨夜因為航班延誤,天亮時才到學校,一夜沒睡,今天很早就困了,但到了12點多躺下時,腦子裡你們開始一個一個蹦出,我想著要給誰、誰,和誰,手寫點什麼祝福、感謝和勸誡,裝信封放你們信箱。但又覺得,這樣有些麻煩,且會因遺漏誰或什麼話語,或者說得不恰當而留下遺憾,於是便還是起身給你們寫這封信了。

  首先非常非常感謝你們!無論是曾經愛護支援我的,默默關心我的,或是曾經當面或背後有意無意傷害過我的,或“逼迫”***或許你們並沒有這個意思***過我的,我都很感恩,所有這些造就了我。我從一個單純無知的20出頭的小姑娘,本科畢業就來到城院做教學,那時13級的學生與我年紀相仿,甚至有幾位比我大,到現在,我成了一位母親,還成為我一直心有嚮往的那類“博士生”,如果說我以前對自己有某種模糊的期待的話,今天我做得還算接近那個期待。

  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的,我寫這封信時,正好住在以前住過的房間的樓上的樓上的樓上。以前那個愛哭、耿直、熱情、易怒***主要對家人密友***、愛解釋的小丫頭,今天依舊愛哭,耿直不再那樣外露,冷靜替代了一些熱情,怒也不輕易發了,並且,學會了儘量不做解釋;以前那個以為乙肝“小三陽”是“小山羊”,除了自己專業,不關心歷史和時政的小姑娘,今天開始切身關注歷史政治哲學文化,並煞有介事的開始動手找資料做學問;以前那個如果誰跟我說,誰誰誰說你壞話啦就豎著耳朵抓緊聽,生怕漏掉一點資訊,聽了後哭鼻子,還試圖去為自己澄清的“小心眼”,今天儘可能躲過每一個“壞話”的小子彈,關心“天下事”勝過關心自己的無聊小事;以前那個時不時焦慮自己“業績”、“職稱”的青年女教師,現在基本可以不為外在功名利祿所動,聚攏精氣神,審視起自己的內在獲取了怎樣的能量……說真的,這兩年來感覺異常滿足,而且這種滿足感還在增長,這些,正是我想要的。

  離職的心情,我自認為一直沒有得到任何人的理解,直到有一天,我因壓力太大,在主內的微信群裡,要求大家為我離職的處境禱告,一位在清華工作的弟兄留言道:“姊妹,所有要面對的,有時候不太可能是輕鬆的事,當我們曾經在那個地方傾盡我們的辛勞、汗水、淚水與心血的時候更加如此!”而後他說到自己曾經在簽下離開協議時,“止不住淚如雨下……不過,正如天怎樣高過低,神的路高過人的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所發生的,或者要發生的,不會是徒然,也不會沒有果效,只要我們把眼目安頓在神身上,必有神的美意前方悄然等候。”

  看到這些文字時,我的眼淚像憋了很久終於下下來的大雨,那種突然就有人把你想說又說不出來的話,說出來了的心情,真是暢快!

  親愛的同事們,我們進校的時候,大多還單著身,今天基本都已經為人父母,生兒育女,而且孩子個個健康聰明,可見我們分院真是很受祝福的。在我們成為父母時,我們不是多了一個訓誡的物件,而是多了一個更好的學**機會,來學**怎樣愛。當我們不懂得怎樣愛我們的孩子時,我們更加不懂得怎樣愛自己的學生,反過來,如果我們不愛自己的學生,其實我們也並不真正懂得應當怎樣對待自己孩子,才是對他們好的。因為,我們的孩子,不久或已經,成為學生,以後也要上大學、讀研究生。

  所以,做教師,難,也不難,這個職業跟我們的生活高度一致,不需要違揹我們的任何向善、積極的初衷。我們不需要像商人一樣偶爾要耍“花招”,說些言不由衷的話;不需要像推銷員或保險員一樣去想著法子求誰買我們的東西;不需要想企業小老闆一樣憂慮賺的夠不夠給手下人開工資;也不需要像一些公務員一樣總有人官大一級,不得不八面玲瓏;更不需要像許多打工者一樣,愁苦自己寄回家的積蓄會不會不夠家裡老人孩子花……我們所需要的,僅僅是做好我們自己,環境塑造成哪種樣子,我們可以憑自己努力。

  可惜,就像瘟疫能傳染,健康則沒這本事,好訊息遠不如壞訊息傳播得快,好能量也不如壞能量容易擴散。

  雖然薪水未必非常滿意,但是其實大家的自我感覺都還不錯,因為不管在校內校外,大家——至少在表面上——都很受尊重。學生每年一撥新,或是真心敬重,或是迫於“**威”,至少在在校期間,如無意外,都是俯身高看老師的。

  問題在於,學生的“高看”,我們配不配得?我們有沒有用平等的心態看待他們?我們尊重他們嗎?我們真正關心他們,特別是關心他們的未來嗎?我們對他們,在對話、教學中,內心深處有沒有裝著對他們未來大方向的期許,並且帶著愛去引導和教育?

  我們內心,對他們的弱勢地位有沒有微微的輕視呢?如果你對學生動不動大吼大叫,動不動居高臨下,那一定是心裡的優越感在作怪,你對自己的孩子也一定會這樣。

  說到這,可能有些做得還不錯的老師,內心正能量高速運轉,說當然有了,我沒有誰敢說有?

  因為我們身邊,一眼看去,兢兢業業、忙忙碌碌的老師,絕對比大多數其它院校多不少。

  但是要警醒,帶著愛教育,真的不是對他們好、友善,常年教他們自己的那些儲備那麼簡單。那些,只是最起碼的。

  更加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成為,或者說你有沒有努力成為一位大學教師應該有的樣子?你有沒有具備,或努力具備應有的能力?你是被考核捆綁了,天天暗暗在計算數字?還是在切切考慮我課教什麼內容、怎麼教能夠讓學生有所得?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可以獲得什麼?哪方面能力可以提高?我在學生心裡,是裝飾了一顆擺看的假樹,還是種下了一顆用心澆灌,便可以發芽的種子?你自己是否對“大家教師”這樣的身份,心存敬畏?

  這與工資薪水考核無關。這樣做與那樣做,你的工資不會變。但是這會決定大家合力營造了一個怎樣的學院氛圍,甚至於,你在眼前的空氣中吐出的是善言還是惡語,將來你孩子成長的空氣中,必定有不少殘留。

  所以其實很簡單,期望自己的孩子遇到怎樣的老師,自己就努力去成為那樣的老師。畢竟,社會的正態發展,仍然是要靠一個一個個體去努力的,而大學教師,本就應當是其中的主力和精英。

  如果我們能靜心讀點書,會讓我們自己,還有身邊包括我們孩子在內的很多人受益。雖然我也才開始讀不久,但是,那真是個迷人的世界,你可以和最優秀、思想最有魅力的人交流,任何時候開始都不算晚,只是得真正靜下心來。也許你有機會知道,我們的許多作為,忙忙碌碌,不時像陀螺一樣轉悠不停,遠不如“無為”來得好。我們的學生、孩子,只需要看到你對知識渴望和敬虔的樣子,即使靜默無聲,也遠比你用焦急浮躁的語調勸勉他們讀書、學**專業來得有用。

  囉嗦一大堆,大家都很忙,恐怕不知道我在胡說八道什麼,所以簡單總結下我的意思:一是愛學生;二是靜心讀點兒書。有了愛學生的心,教學生不會太差,也會更進一步,更愛自己、自己的家人,以及身邊的同事、朋友;靜心開始讀書,才有可能走進學問之門。

  可是得留心,千萬別把政策檔案或領導下達的命令,當作真知來讀,被牽著鼻子走,而應做有主見、有判斷,將來能引領政策的知識分子。共勉。

  在你們當中有幾位有相當修為的老師,我今天說這麼多,實在是班門弄斧,十分慚愧。但是,看在我這是最後一封信,最後一次跟大家叨叨的份上,冒昧地請求大家的包容和諒解。

  最後,衷心祝願大家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預設你們每一個人都在用世上最美的語言祝福我,不必回覆了!

  XXX

  20XX年XX月XX日

  範文三

  親愛的同事:

  轉眼我在這個團隊工作已有一年的時光,這一年也完成了我從通訊行業轉入網際網路圈的過渡。過去的一年給了我很多觀察***團隊***的機會,也帶給了我不少思考,從我過去一年的寥寥幾篇博文你應當能看到部分。

  今天,我想借這篇文章與大家聊一些內容,以便你更加明白:為什麼我在工作中對自己和大家的要求都那麼高?為什麼我強調責任與重視培養工作好習慣?為什麼我會直接批評和積極表揚人與事?希望你的其它“為什麼”也能在這裡找到答案的線索!

  現實與虛擬

  現實社會中有很多讓人惱火的事:想排隊按序辦事,卻總有些人插隊;想維護家裡樓梯走道的衛生,卻發現總有人亂扔垃圾和隨地吐痰;車禍明明緣於對方過失,但他卻百般否認與狡辯;想喝上乾淨的自來水,不求助於淨水器似乎沒有可能;等等。林林總總!

  對於一名構建虛擬世界的軟體工程師,我們不得不變得“性格分裂”,因為我們不能將現實中的髒、亂、差帶到我們所構建的虛擬世界裡。這種“不能”並非我們一廂情願,而是現實所迫,因為“髒亂差”的虛擬軟體世界一定會給使用者帶來糟糕的產品使用體驗,也會為我們的工作生活增加額外的成本***加班等***。一旦明白這一點,你就會理解我為什麼在工作中的要求會那麼高,而且是多方位的!

  面對現實與虛擬,我們不得不適時進行模式切換。在社會生活中,不要過於較真而影響自己的健康;在工作生活中,我們應力求構建完美的虛擬軟體世界。

  剛加入團隊之時,發現大家所寫程式碼多了些隨意,團隊知識管理也沒有“官方”途徑而是各自寫在自己的文件或記在頭腦中***那時作為新人的我還是為此經歷了不必的痛苦***。為了改變編碼隨意這種現狀,幾個月前我決定著手實施編碼規範。坦白說,這是我的職業生涯中首次大張旗鼓地推行編碼規範,以前我一直認為寫出有質量的程式碼***和文件***是軟體工程師所應做的本份之事,無需過於強調。當時決定推廣的另一大主因是,我們產品所基於的開源專案的根基非常好,除了自身程式碼就是一個優秀的參照外,更有著完備的編碼規範和規範檢查工具。然而,編碼規範的最高境界並非“格式”,而是我們的“態度”,因為規範解決的只能是形式問題,而無法規避不恰當命名等非形式問題。也正因如此,你們所寫的大部分程式碼我都會走查,通過不斷指出問題並幫助改善的方式培養大家的認真態度。最近,每當我看到程式碼中存在你們改善質量的痕跡時,都會會心一笑;面對大家指出我所寫程式碼中所存在的改善點時,我更加高興並給予肯定和感謝,因為我堅信這是我們團隊所應倡導的文化。大家回頭看一看,過去的幾個月我們團隊在這方面取得了質的進步。

  談及團隊知識管理,不得不說到我所帶頭編寫的《軟體開發指南》和《技術白皮書》。《軟體開發指南》中的內容一方面很好地指導了我們的工程實踐***涵蓋軟體設計、流程等大大小小的各方面***,另一方面為新人上手起到了積極作用。前者從目前我們的專案中基本杜絕了模組混亂、加速了新版本合併速度和使得軟體開發活動更規範化可以看出,後者則從最近WL在晨會上說“《指南》寫得很好”得以佐證。

  值得強調的是,所有這些進步都是我們共同創造的,沒有你們的積極參與和快速跟進根本不能取得現有成績,也很難輕鬆走得更遠。還記得我在專案總結會上所說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嗎?

  現實如此不完美,我們能否從構建的虛擬軟體世界多找到些完美呢?!

  面子與責任

  面子的重要性無需多言,“捍衛面子”的意識也深入了我們的骨髓。然而,正如我曾在郵件中所提到的,以我在外企工作時的觀察發現,美國的工程師之所以更富質效在於他們不是將面子放在首位,取而代之的卻是責任。也正因如此,美國的工程師很喜歡發問且有時的問題讓人覺得 “尖銳”,這一特質無論他們是面對同行、還是“領導”都一致。

  我堅信,一個講面子與一個講責任的團隊將形成截然不同的兩極。講面子的團隊大多低效並很有可能集體無能,而講責任的團隊將運作得務實、高效;重視面子的團隊看到問題採用的是迴避態度,講責任的團隊看到問題會指出並較真甚至承擔。責任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促使我們在工作中有所作為——用心按時、按質完成工作。一個講責任的團隊也不容易出現“技術軍閥”和“管理官僚”,這兩者對於團隊的殺傷力都可稱為是“核武級”。

  重面子的團隊還有另一個突出表現:團隊成員很“聽話”,上級說什麼就做什麼,不想不問,但承擔不良後果。這種團隊往往會凸顯出“領導”的“重要性”,因為沒有“領導”團隊就不知要幹什麼、要向哪走。與之相反的是,重責任的團隊即便短時沒有領導者也能有序運作,甚至倒逼管理者有所作為。

  另外,責任不應只是對於自己和團隊,還有對於家庭的部分。比如,通過儘可能少加班多與家人在一起、陪伴孩子成長。意識到這種責任,你往往會花更多的時間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效率,而不會一味地想著加班是解決工作問題的萬能藥。我一直不能理解那些沒事卻在加班的人,他們對於家人如此,在工作中真的可靠嗎?在業務發展不需要的情形下,頻繁的加班不是個人能力有問題,就是管理出現了問題。

  再者,講責任會促使團隊的成熟,使得成員重視承諾,這對專案的有序運作至關重要。重視承諾的含義是:我們對於無法按期完成的工作不承諾,而一旦承諾就要努力達成。

  理解了我對面子與責任的看法後,相信你能明白為什麼我會在晨會上不時提問,也能理解為什麼我敢說且主動承擔非職務之內的***管理***工作、會私下找你聊工作上的事和很少加班。這一切都是責任使然,是我應該去做的!

  批評與表揚

  人追求完美是無極限的,無論我們多麼有經驗、專業和職位多高,始終能做一個更好的自己而獲得成長。顯然,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犯錯。矛盾地,在糾錯的過程中我們又有惰性而阻礙前行。面對自身錯誤惰於糾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向前?需要來自他人的批評!

  說到批評很容易讓人想到《人性的弱點》中所倡導的“不要批評他人”觀點,也很容易讓人浮想“說話的藝術”。我對於批評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和使用方法!

  首先,我們得對批評的反應調低一點敏感度,不要一聽到批評就什麼都聽不進,甚至出現邏輯混亂地狡辯的狀況***比如,人家批評你的是事,但你說人家批評你時的態度不對。其實,只要人家事批評得對,即使態度有點不妥也得包容,可以將之理解為“我做錯了而導致別人的情緒”***。其次,碰到批評先深呼吸,之後想一想所批評的問題確實存在嗎?在一個講責任的團隊中,批評不光很少出現,一旦出現大家也能平常心面對***注:批評出現多了很可能表明團隊管理出現了問題,不作為的事多了。從團隊對於批評的態度可以看出這個團隊是重面子的還是講責任的***。在使用批評的方法上,我主張批評的目的不是讓人難堪,而是幫助他人改進,在實施批評之前先友好地提醒對方錯在什麼地方和如何改進。如果友好提醒還解決不了問題,那隻能實施批評了。被批評雖讓人難過,但也會讓人記憶深刻而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對於批評的藝術問題我並不想多談,因為工程師大多很單純、是非少,只要各自心態擺好真的無需複雜到將批評“藝術化”。

  談及批評不得不說說表揚。表揚是一種對他人付出的肯定與欣賞,但中國的工程師好象不大擅長使用這種方法去表達自己的情感。我發現表揚很容易出現“禮尚往來”的現象,你今天表揚了別人,過幾天可能也會收到對方的表揚回報。這種事情如果在團隊出現得多了就很容易帶來輕鬆的氛圍,也容易讓人體會到自己對於團隊的重要性,這樣不好嗎?

  與表揚相似的是,我們在工作中還可以:當因自己的工作失誤而給人帶來麻煩時說聲“對不起”;獲得別人的幫助後道聲“謝謝”;向他人諮詢問題時用“請教個問題”開頭。這些小細節做起來很容易,但對團隊建設的貢獻卻很大!

  出色的團隊離不開批評,且是通過表揚而培養的!

  質效與習慣

  我在美國工作的***累計***半年時間裡,所涉專案週末從未見人加班,即使專案非常緊張依然如此。週末行駛在高速公路上,時不時能看到房車或被拉著的遊艇從車旁駛過,很是感嘆。人家不加班又何以如此高質效且過著豐富的週末生活呢?

  在軟體行業,質量與效率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但卻鮮有人真正瞭解它們從何而來。也往往迷失於SCRUM、CI、ET等諸多方法論中。

  要做到有質效地工作,首先離不開各位承擔應有的責任,其次是良好的工作習慣。前者會促使我們持續變得更專業、善於思考和較真,後者則使我們高效,兩者一結合質量也隨之有了。以我的觀點,中國的工程師只要沒有將責任和工作好習慣落實好,談其他的方法論都沒用,談了也白談。

  說到工作好習慣很容易讓人覺得發虛,有點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我也一時很難在這說清楚,需要大家在工作中多觀察,瞭解我是如何做和思考的。培養工作好習慣的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好處是,它有助於杜絕技術問題演變成管理問題,從而使得團隊更加輕量和高效。

  精品產品是有氣質的,是團隊責任與工作好習慣的折射!

  最後,過去的一年我們一同收穫了不少,在這個偉大的開源專案上工作也讓我覺得很有樂趣。謝謝你在碰到問題時主動與我討論、謝謝你曾經授予我的技術決定權,因為儘管你們有的不說,但我能感受到你對我技術能力的肯定和信任!同時,也謝謝你們曾經給予我的幫助!

  XXX

  20XX年XX月XX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