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中考語文閱讀理解題

  在很多語文考試中,中考閱讀往往丟分非常嚴重,有的同學僅僅拿了幾分,那我們該如何應對呢?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中考語文複習指導教你如何應對中考閱讀?

  針對閱讀題,很多學生可能有過這樣的答題經歷:答題線上寫得滿滿當當,看似回答很全面,可最後批改出來,得分卻很低。而確切的回答,卻只是短短一句話甚至幾個詞。如何從長長一段閱讀材料中找到或者總結出最準確的關鍵句?需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學會如何“閱讀文章”,二是掌握如何“審清題意”。一旦這兩把“利器”在手,做閱讀題,學生不僅能在答題時“成竹在胸”,更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和收穫。

  “不求形式花俏,只求教學有效、孩子有得、課堂有趣。”整堂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動機和樂學、善學的態度為基點,從而啟動學生的內驅力,達到樂教與樂學相互共鳴的效應。課堂教學的核心是“思”,把孩子的思緒帶入教學意境當中,帶入閱讀規律中,領受“思而有向、思而有序、思而有趣、思而有得”的課堂教學之中。

  讓學生充分地讀、思、議、寫

  教學的任何設計不是為了方便教師的教,而是為了突現孩子的學。課堂是學生的,“讓學生有意無意地沿著教學思路行進”,只是一種被動而刻意的境界,而“順著學生的‘性子’行進”,才稱得上是最高境界。

  語文課應該是學生靈性和智慧閃現的“樂園”。在追求課堂教學效度方面,要把學生的主動性、學習積極性、自身內動力充分地調動起來,優化課堂整體結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最大效度挖掘課堂45分鐘的作用,把“師情、文情、生情”融合在課堂活動中,使學生神往語文學習,從中得到收益。

  “啟用思維”、“寓教於樂”,是課堂的兩個重要教學思想,著意引領學生去讀書、去思考、去動筆、去實踐,學生的才智在自我實踐中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語文能力在活動中得以生成。因此,構建教學民主,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精心設問啟用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簡化教師的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讀、思、議、寫,不斷加強課外閱讀訓練,拓展學生學習空間,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中考語文考前輔導如何應對名著閱讀題

  然而10年的時候,一部史書 類著作《左傳》,難倒了一批未做準備的考生,11年相繼考查了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考名著閱讀考查範圍逐步擴大,直至今年年初,2015年中考說明下發,中考考查的範圍又進一步擴大。在原有8部名著的基礎上,又新增3部,分別是《三國演義》《駱駝祥子》和革命題材的《紅巖》。

  中考名著閱讀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給考生設定了障礙。但個人認為義務教育的最大作用也在於此,讓孩子在還是學生的時候積累應有的素養。只是面對如此龐大的閱讀庫,學生怎樣才能真正有效的閱讀,將讀到學到的東西帶入課堂完成考卷呢?針對中考的名著閱讀,崔老師在這裡給廣大學生及家長提幾點建議,尤其是即將中考的初三學生。

  第一, 要建立權威的名著閱讀“試題庫”

  無論現在是初幾的學生,建立自己的名著“試題庫”都是最有效的應試技巧。而試題的來源很重要,因為名著閱讀北京每年考查的題目都是3個空,所以題量較少,可以儘量蒐集北京近8年的中考試題,而北京各區的一模、二模試題也是很大的資源庫,將這些題目收集起來,再針對題目迴歸名著,這樣能讓閱讀更有目的性,也更有利於孩子記憶。

  第二, 新題型新篇目,要特殊對待

  2014年圖文並茂的考查形式,對於名著是一次顛覆性的改革。然而家長和考生不必擔心形式的變化,因為仔細研讀過14年的中考試題,您會發現“配圖”不過是新形勢的外衣,文字的解說才是考查的實質。其實“新瓶”裝舊酒的考查形式,還是在考查名著的本身。

  不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剛才提到的3部新增名著,按照北京中考的考查慣例,新增知識一般會有兩種考查方式。今年下發當年便考查,如13年的文言文《核舟記》,從今年新增名著的數量來看,很有可能會從中任選篇目進行考查;當然也會出現隔年考查的現象,所以16年,17年的考生都要提前做好準備。

  第三, 合理分配,零散知識匯聚大能量

  截止目前為止,中考考查的名著篇目一共11部,而將名著散佈於中學3年後,其實每個學期的閱讀壓力並不算大,所以初一初二的學生只要按照教材選入的時段,逐步完成就可以輕鬆應對,切記堆積!

  最後和大家分享下北京中考名著的考查頻率:近8年中考,名著閱讀考查主要還是集中在《水滸傳》《西遊記》等學生比較熟悉的名著上;另外《左傳》被考查到了兩次,《戰國策》被順帶考查到了一次,魯迅的現代散文集《朝花夕拾》也考查過一次。

  而根據真題來看,對於這些名著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相關文常,如作者、書籍體制等,同時會結合出自這些書籍的課內文章,來重點考查所學內容細節。 建議大家在備考時,將重點落在名著相關文常和出自這些書籍的課內文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