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怎麼樣

  在我國農村經濟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下,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業受到關注。下面是小編為你分享的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的詳細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介紹

  根據中央一號檔案“發展現代農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總體要求和國務院關於武陵山片區區域的發展攻堅規劃,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等全面發展,具有城鄉基層行政管理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熟悉城鄉社會經濟合作,掌握市場經濟和市場營銷的基本原理,具備新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培養服務“三農”,掌握農村社會學和農村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熟悉農業生產技術、勝任基層農村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主要課程

  資訊科技應用、應用管理基礎、基礎會計學、成本會計、鄉村社會學、農村政策法規、經濟學、農村經濟管理、實用寫作知識、農村環境保護、鄉鎮行政管理等。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後具備的能力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從事農村行政管理、經濟管理、農產品營銷與生產管理等所需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就業前景分析

  在我國農村經濟模式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下,基層政權建設的實際需要愈發肯定了村民自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立在自治基礎上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促進的基層民主形式,充分發揮了農村社會的自身力量,進一步鞏固了“鄉政村治”治理模式。根據我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基層政府負有指導村民委員會開展工作的義務,從實際情況來看,由於相關立法規定的過於籠統抽象,各地制度的形式和內容參差不齊,基層政權對村民自治的行政指導呈現出“重起草宣傳,輕總結推廣,少檢查督促”的局面,甚至在某些農村地區,行政指導異化為強制執行現象比比皆是,導致村民自治建制發展不平衡,嚴重製約著農村政治文明的發展。筆者認為,綜觀上述現象,導致農村地區行政指導異化乃至缺位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兩大方面。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城市分佈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專業高校畢業人數為150-200人,其中男45%、女55%,本專業高校招生男女比例為文科84%、理科16%,近幾年本專業的就業率分別為2011***90%-95%***、2012***85%-90%***、2013***90%-95%***。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就業方向

  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培養掌握從事農村行政管理、經濟管理、農產品營銷與生產管理等所需要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應用型技能人才。畢業生從事村及鄉鎮經濟、社會的管理***勞動管理、合同管理、財務管理、人事管理等***;縣、鄉兩級政府的公務員;各類農業企、事業單位和家庭農場經營管理;農村社群和公共事務管理;新興的農村合作社經營管理;高新農業企業、示範園區經營與管理;農村基層政府業務部門、農業管理部門的技術管理及規劃工作;農產品開發、加工技術工作;農產品營銷工作;產業化開發工作、基層各種協會中從事管理與協調工作、法律法規諮詢等工作。

看了農村行政與經濟管理專業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