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體有什麼特徵

  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其形成基礎是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班集體形成的基礎,希望對你有幫助!

  班集體形成的基礎

  組建階段

  學生初進學校,同學們儘管形式上同屬一個班級,實際上都是一個個孤立的個體。班集體靠教師組織指揮,靠行政手段組織班級。班集體的目的任務都來自教師個體自身要求。

  形核階段

  同學之間開始相互瞭解,在班主任的引導培養下,湧現出了一批積極分子,班集體有了核心人物,開始協助班主任開展各項工作。但是,班級裡不僅愛班主任的組織指揮,正確的輿論與良好班風尚未形成。

  發展階段

  這一階段班集體已成為教育主體。不僅學生幹部,多數學生也能互相嚴格要求。教育要求已轉化為集體成員的自覺需要,也無需外在監督,已能自己管理和教育自己。同學之間團結友愛,形成強有力的輿論與良好的班風。勤奮學習,各項活動表現良好。

  成熟階段

  這一階段是班集體趨向成熟的時期,集體的特徵得到充分的體現,併為集體成員所內化,全班已成為一個組織制度健全的有機整體,整個班級洋溢著一種平等、和諧、上進、合作的心理氛圍,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並使自己的個性特長得到發展。

  形成培養

  班集體不是自然形成的,任何一個班集體的形成,都會經歷組建、形成、發展的過程,這實際上也是一個教育培養與社會化的過程。

  1、確定班集體的發展目標

  2、建立得力的班集體核心

  3、建立班集體的正常秩序

  4、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5、培養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班集體的概念

  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範組織起來的,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在學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體對學生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班集體建設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班集體的特徵

  班集體不同於班級。班級是校內行政部門依據一定的編班原則把幾十個年齡和學齡相當、程度相近的學生編成的正式群體。

  第一,班集體是一個以學生亞文化為特徵的社會群體,它傳導和積澱著班級制度的社會文化基因教育目標、規範和組織模式。

  第二,班集體又是一個以教學為中介的共同活動體系,它以課堂教學為中介,整合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社會化的共同學習活動是班集體形成和發展的主要整合因素。

  第三,班集體還是一個以直接交往為特徵的人際關係系統,正是交往和人際關係,動態地反映了集體與個體、個體與個體、集體與環境的相互作用,標誌著集體形成的過程。

  第四,班集體是一個以集體主義價值為導向的社會心理共同體,集體心理的統一性和社會成熟度綜合反映了集體主體性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