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養生要注意些什麼

  金風送爽,酷暑漸消,進入秋日,氣候逐漸轉涼,人們經過一個夏天的暑熱燻蒸,身體正要恢復一下,此時做好養生,可以祛病延年。那麼秋季養生要注意什麼呢?下面就讓小編告訴你秋季養生要注意什麼,歡迎參閱

  秋季養生注意

  1、注意衣著防止感冒

  秋季和夏季不同,清晨的氣溫已經開始有些低了,鍛鍊時一般出汗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涼感冒的危險。所以,千萬不能一起床就穿著單衣到戶外去活動,而要給身體一個適應的時間。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來後不要馬上起床,因為老年人椎間盤松弛,突然由臥位變為立位可能會發生扭傷腰背部的現象,有高血壓、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懶腰,舒展一下關節,稍休息一會兒再下床。秋季鍛鍊時切忌“耍單兒”,不熱身就背心短褲上陣,穿汗溼的衣服在冷風中逗留也容易傷風感冒,應該儘量避免。

  2、及時補水防止秋燥

  從潮溼悶熱的夏季進入秋天,一下子氣候乾燥起來,溫度也降低不少,人體內容易積一些燥熱,而且秋季空氣中溼度減少,容易引起咽喉乾燥、口舌少津、嘴脣乾裂、鼻子出血、大便乾燥等症狀。再加上運動時喪失的水分會加重人體缺乏水分的反應,所以,運動後一定要多喝開水,多吃梨、蘋果、乳類、芝麻、新鮮蔬菜等柔潤食物,或是平時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湯等食物來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腫痛。

  如果運動量較大,出汗過多,可在開水中加少量食鹽,以維持體內酸鹼平衡,有條件的可以喝一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防止肌肉出現痙攣。

  3、做好準備防止拉傷

  對於任何一種運動來說,準備活動都是必須的,因為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會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黏滯性增加,關節的活動幅度減小,韌帶的伸展度降低,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指揮能力在沒有準備活動的情況下也會下降,鍛鍊前若不充分做好準備活動,會引起關節韌帶拉傷、肌肉拉傷等,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鍛鍊反而成了一種傷害。

  4、循序漸進切忌過猛

  有的人覺得運動量大身體才能練好,抵抗力強,其實不然,運動跟吃飯睡覺一樣,都是適度才好。從中醫理論講,秋天又是一個人體的精氣都處於收斂內 養的階段,所以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運動量應由小到大,循序漸進。鍛鍊時覺得自己的身體有些發熱,微微出汗,鍛鍊後感到輕鬆舒適,這就是效果好的標準。 相反,如果鍛鍊後十分疲勞,休息後仍然身體不適、頭痛、頭昏、胸悶、心悸、食量減少,那麼您的運動量可能過大了,下一次運動時一定要減少運動量。

  5、運動保護預防損傷

  由於人的肌肉和韌帶在秋季氣溫開始下降的環境中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關節生理活動度減小,因而極易造成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的運動損傷。因此,每次運動中也要注意運動的方法,除了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外,運動的幅度、強度都要重視,不要勉強自己做一些較高難度的動作。

  秋季養生飲食要點

  1、多喝水

  秋季天氣非常乾燥,多喝水不僅可以起到滋陰潤肺的功效,同時可以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在秋季喝水不僅有排毒的作用,同時可以預防高血壓。現在普遍人為的每天2000毫升飲水量,是一個比較合適的量級,多喝亦不利健康。而且我們在吃飯的時候也會攝入一定的水分,所以也不必苛求特意飲用過量的水。

  當你口渴的時候,就表示你的身體已經嚴重的缺水了,那是身體像你發出的警告訊號。所以,在不渴的時候就要適當的喝水補充水分啦。雖說補充水分很重要,但是一次喝太多,不但不利於吸收,反而會導致水中毒。所以,最好分次飲用,一次不要超過250毫升。

  2、多喝粥

  初秋時節,仍然是溼熱交蒸,以致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這時若能吃些溫食,特別是食用粳米粥或糯米粥,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功能。《本草經疏》譽粳米為“五穀之長,人相須賴以為命者也”。《隨息居飲食譜》謂:“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貧人患虛症,以濃米飲代蔘湯。病人、產婦粥養最宜。

  粥是此時調節脾胃最好的飲食,秋天的早晨喝碗粥,既可瀉秋涼,又能防秋燥。同時,感冒時也建議多喝熱粥,因為喝粥有助人體發汗、散熱、祛風寒,能夠有效促進感冒的治癒。同時,大部分人在感冒後會胃口變差、沒有食慾且腸胃消化系統處於欠佳狀態,而喝粥可以促進腸胃的吸收。此外,有些藥對腸胃的刺激比較大,喝粥可以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3、多喝湯

  在我們所吃的各種食物中,湯是一種營養豐富又最容易消化的食物。經科學調查表明,在6萬多接受營養普查的人中,那些營養良好的人,正是經常喝湯的人。因此,喝湯一種極佳的食療方法。各種煲湯營養都極為豐富,並且易於消化吸收。多喝湯對調節口味,補充津液,增強體質都非常有利,尤其在秋燥的季節。

  健康喝湯,做法很重要。不少人對熬湯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覺得煮得越久,食材裡的營養物質就越容易溶解到湯裡。實際上,在食材允許的情況下,熬湯的時間一定要儘可能短,否則容易破壞食物中的氨基酸類物質,使嘌呤含量增高,營養成分流失。魚湯的最佳熬製時間在1小時左右,雞湯、排骨湯一般在1至2小時左右,在湯中加蔬菜應隨放隨吃,以減少維生素C及B族維生素的損失,且水面要沒過蔬菜,以和空氣隔離,從而減少營養損失。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