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碩士開題報告範文

  翻譯碩士培養單位的增速和規模令人矚目,對其培養環境的研究成為必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1:

  1. 開題時間: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開題報告用漢語撰寫。

  2. 答辯時間:下一年的5月中下旬。

  3. 論文寫作形式及要求:

  論文用漢語撰寫***文中舉例可為英文***,主要形式為基於個人翻譯實踐的翻譯***實踐***研究。具體要求如下:

  1***口、筆譯論文長度均不少於1.5萬字***不包括附錄中的原文和譯文***。要求提供附錄***原文+譯文***。筆譯論文中所附原文和譯文不少於1萬字,口譯論文中所附口譯轉寫的原文和譯文不少於5千字。

  2***選材要求:筆譯原則上必須是自己曾參加過的專案或習作,口譯原則上必須是自己參加過的口譯實踐或口譯練習。

  3***翻譯的作品原則上必須是原創的,不能抄襲或改譯他人譯文。

  4***論文主要由以下各部分組成

  致謝

  摘要

  Abstract

  1. 任務描述***研究背景/現狀,研究內容,研究意義***

  2. 任務過程

  2.1 譯前準備

  2.2 翻譯過程

  3.3 譯後審校

  3.案例分析***基於自身翻譯實踐的具體翻譯案例展開討論,如翻譯原則、標

  準、策略、方法、特定語言現象[如中國特色詞彙、四字格、隱喻等]的處理、翻譯風格,等等***。

  4.實踐總結

  參考文獻

  附錄:原文+譯文

  5***寫作格式***引文出處標註、參考文獻等***及論文版式參照《外語學院研究生論文手冊》第六部分“論文撰寫的規定與格式”。

  2012-9-20

  說明:論文原則上採用以上框架模式***以上述框架模式為主,鼓勵、提倡學生採用以上寫作模式***。如確有必要也可採用以下三類模式之一:

  關於MTI碩士學位論文寫作的說明

  ***2011-6***

  1. 論文寫作形式:

  論文用漢語寫作,可有以下三種形式:

  A. 翻譯市場調查報告***漢語寫作******1.5萬字***

  B. 個人翻譯實踐總結***漢語寫作******1.5萬字***

  C. 機***器/助***翻譯實踐總結***漢語寫作******1.5萬字***

  2. 論文寫作規範:按外語學院研究生論文寫作手冊要求辦。

  3. 論文寫作提綱樣例:

  A. 翻譯市場調查報告樣例

  武漢市翻譯市場調查報告

  i. 致謝

  ii.中文摘要

  iii.英文摘要

  1. 導言

  2. 武漢市翻譯市場的現狀

  2.1.翻譯機構的類別及數量

  2.1.1政府翻譯機構

  2.1.2.國企翻譯機構

  2.1.3.私體翻譯機構

  2.2.翻譯產品的品種及出版情況

  2.2.1.文學作品

  2.2.2.社科作品

  2.2.3.自然科學類作品

  2.2.4.應用文作品

  2.3.翻譯市場的需求及存在的問題

  2.3.1.口譯需求

  2.3.2筆譯需求

  2.3.3.應對需求存在的問題

  3. 翻譯市場的應對措施

  3.1.政府政策

  3.2.培養機構的任務

  3.3.培訓與市場的銜接

  3.4.人才的市場適應

  4. 結語

  參考文獻

  B. 個人翻譯實踐總結樣例

  “轉換”在……翻譯中的應用研究

  1.前言

  2. …..的語言特點

  2.1.用詞特點

  2.2.用句特點

  3. 處理…..語言特點的原則及方法

  3.1.原則:忠實與通順

  3.2.方法:合理應用轉換

  4. 轉換應用的範圍

  4.1.詞語的轉換

  4.2.短語的轉換

  4.3.句子的轉換

  5. 應用轉換的要領

  5.1.

  5.2.

  5.3.

  6. 結語

  參考文獻

  C. 機器翻譯實踐總結樣例

  機器輔助翻譯XXX在“??”中的應用研究

  1. 前言

  2. XXX的功能特點

  2.1.處理詞的特點

  2.2.處理句子的特點

  3.“??”文字的語言特點

  3.1.詞語層面的特點

  3.2.句法層面的特點

  3.3.語篇層面的特點

  4. XXX應用的要領

  4.1.

  4.2.

  4.3.

  5. 結語

  參考文獻

  篇2:

  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節選***翻譯報告

  A Translation Project Report for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Program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xcerpts***

  1. 論文簡介:

  本次翻譯專案有兩部分組成:首先是將《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前20章內容進行漢譯英的翻譯實踐。其次,根據此次翻譯實踐撰寫一篇相關的翻譯報告。長期以來,中國的翻譯理論大多是針對文學翻譯,由於文學翻譯和時政文字翻譯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適用於文學翻譯的理論往往無法直接應用於時政文字的翻譯。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明顯上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與日俱增,時政文字作為對外宣傳的重要材料,其翻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為探討適合時政文字翻譯的方法,本文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翻譯文字,藉助英國翻譯學家紐馬克的文字功能分類理論和美國翻譯學家尤金·奈達的功能對等這理論對時政文字的翻譯特點和技巧進行初步研究和探索,並檢視通過這些理論來解決政論文翻譯中遇到的問題,目的是探究針對政府檔案的若干有效翻譯策略和方法,提高筆者的翻譯實踐能力。翻譯報告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翻譯專案介紹,包括文字選擇,專案目的,專案意義以及報告結構。第二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介紹,文字內容,文字特點分析以及翻譯時政文字應注意的問題。第三章,翻譯過程,即理論聯絡實踐部分,主要包括準備工作,以及在文字分類理論和動態對等理論下對翻譯中遇到的難點如何解決,採取何種翻譯策略和方法。第四章,專案總結,包括翻譯心得,經驗教訓以及有待解決的問題

  2. 材料簡介:

  2.1 翻譯文字的選擇:

  在本次翻譯專案中,筆者選取了由國務院2012年7月29日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以下簡稱綱要***作為翻譯文字。對其中的前20章內容***共計22000字左右***進行了翻譯。全文包括4個部分,

  22個章節,主要是對未來11年中國教育發展的全面規劃和總體部署。這是中國進入21世紀之後的第一個教育規劃,也是今後一段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檔案。選取該文字作為翻譯專案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從文體上看,本文屬於應用文體,由於應用問題基本涵蓋了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具有很強的實用型和目的性,因此通過對該文字的翻譯可以進一步提高筆者的翻譯實踐能力。其次,這是一篇時政文字,基於該類文字在文體,用詞等方面的特殊性,筆者試圖藉助相關翻譯理論,對時政文字的翻譯方法和策略做初步研究和探索,希望有助於今後的翻譯實踐。第三,筆者長久以來一直對時政文字的翻譯很感興趣,曾對近十年的政府報告翻譯進行過詳細的學習和思考,在時政文字翻譯方面積攢了一定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借此機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進行研究,也為以後從事翻譯工作找好方向。

  2.2 翻譯意義: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黨中央、國務院歷來對教育事業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中國作為人口大國,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乎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民族的振興。此《綱要》的頒佈表明政府對教育發展的深切關注,標誌著中國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的逐步轉變。目前,還未有關於該文字的正式譯文出現。為了更好的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教育未來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也為了宣傳中國政府在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做出的努力和成就,筆者聯絡所學的翻譯理論,對該文字進行翻譯實踐。希望在增進國際交流,讓世界更瞭解中國的同時也能進一步提高自己處理翻譯問題的能力以及翻譯水平

  2.3 預翻譯情況:

  截至撰寫開題報告當日,文字翻譯已完成近50%***11000字左右***,並且得到成雨姍導師的修改和反饋。預計在10月底可以結束文字翻譯,並於11月開始進行翻譯報告的撰寫。

  3. 翻譯評述:

  3.1 理論框架:

  3.1.1 文字功能分類理論

  英國著名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在《翻譯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中提到“為了找到適合的翻譯方法,譯者必須先確定原文的寫作意圖和寫作方式***Newmark; 11***。這一理論對種類繁雜的應用文體翻譯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紐馬克在布勒的理論基礎上,按照語言功能將文字大致劃分為不同三個型別:表達功能型,資訊功能型和呼喚功能型,並針對文字型別的劃分提出了兩種主要的翻譯方法:語義翻譯和交際翻譯。時政翻譯屬官方宣告***authoritative statement***,是表達型文字的一種。在翻譯此類文章時,紐馬克建議採用語義翻譯的手法進行翻譯,使譯文的句法和語義結構儘可能貼近原文。紐馬克的這一理論為譯者根據不同文字型別採取不同翻譯策略和方法提供了依據,對此次翻譯專案的實踐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3.1.2 功能對等理論

  尤金·奈達,美國著名語言學家,翻譯家,被譽為西方現代翻譯理論之父。20世紀60年代初,奈達在等效原則基礎上提出了功能對能***或稱動態對等***理論。該理論摒棄了“文字中心論”,強調以讀者文中心,將讀者感受作為衡量譯文的標準。他認為“翻譯就是在譯語中再造出首先在意義上,其次在風格上與源語資訊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對等資訊。”並提出“譯文接受者和譯文資訊之間的關係應該與原文接受者和原文資訊之間的關係基本相同”。 時政文字的譯文接受者是外籍人士,由於文化背景,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等都與我們存在不同。因此在翻譯時,必須考慮讀者反映,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使他們最大限度的看懂並理解原文的內容與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