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訪工作

  家訪是溝通學校與家庭聯絡的橋樑和紐帶,是共同教育好學生和子女的有效手段。班主任在家訪中能注意與家長和學生的談話藝術,能提高家訪的效果,也能使家長、學生避免對班主任或教師的到來反映冷淡、尷尬的局面。 以下是小編根據這個問題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供你參考。

  作為一個班主任,必須重視家訪工作。家訪的目的一是要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傳達給家長,增強家長的責任心,提高家長的教育水平,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和諧統一。二是在與學生家庭的接觸中,用一個教育者能具有的敏感,捕獲資訊,體會孩子的感受,走進孩子的心靈,發現教育的機會。那麼,怎樣才能做好每一次的家訪工作呢?

  做好班主任家訪工作第一,要充分做好家訪的準備。

  一是要和家長預約,讓學生家長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有充足的交流時間。二是備好與家長交流的內容,特別是被訪學生在學校各方面表現的情況。必要時,可以帶上學生的作業,活動資料等反映學生在校情況的資料。

  做好班主任家訪工作第二,要注意與家長交流的措辭。

  針對學生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與家長交流時,要多挖掘學生身上的優點,委婉提出學生的缺點。應用交流與商量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轉,語態要真誠。切忌用教訓的口氣,因失言而失理。例如,不能把學生性格上的弱點說成是人性上的“汙點”,把學生行為上的缺點說成是品行上的“缺陷”,或者把學生犯過的過失錯誤說成是屢教不改的毛病,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容易引起家長的反感。

  做好班主任家訪工作第三,要注意觀察。

  家訪時,老師一般比較注重與家長交流的內容,而忽視對學生家庭環境及家長言談舉止的觀察。其實,這些方面都透露著學生家庭的生活習慣和文化修養,對於真實地瞭解學生家庭教育的背景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因此,我們留心觀察,在家訪中能有目的的觀察發現,都可能成為日後教育學生的資源。

  做好班主任家訪工作第四,要做好家訪筆記。

  家訪以後,一定要寫好家訪記錄,記錄家訪的收穫。之所以要作筆記,不僅僅是要把了解的情況做好資料儲存下來,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動筆這一過程,將家訪獲得的資訊與學生目前的學習生活狀況聯絡起來,並在這種聯絡中找到教育的契機,確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