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和老師溝通交流

  交流溝通的時機也很重要。很多老師既是老師又是家長。在上課時間或課餘過多地打擾老師顯然不近人情。這點家長也應注意把握分寸。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方法01

  一、不要找藉口“工作忙!”

  多數家長不願意與教師進行溝通,往往藉故於“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長,即使是每學期一次的家長會也要找親戚朋友替開***。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的 家長,多數都是被老師請到學校,被動地與老師見面。因此建議有這樣溝通障礙的家長,請你要改變與老師溝通的態度,明白積極配合老師對學生的教育是我們做家 長的“天職”,建立積極溝通的意願,主動走近老師,是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關鍵。

  二、不要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現在不少家長對孩子的老師多多少少都有一種說不清的“懼意”,有很多的學生家長與老師溝通經常說:“一切都聽老師的!” 完全放棄了做家長的權利,而當起孩子老師的學生。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決,而是 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家長與老師由於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歧,缺少一個和諧的溝通氛圍,容易產生一些溝通障礙,導致老師對家長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有看法,家長對老師的教育方 法有意見。往往就會產生這樣的場景:老師成了訓話人,家長成了毫不相干的聽眾,兩者都對對方“不以為然”,這就難免走人溝通的死衚衕。

  任何溝通都需要誠意,家長與老師也不例外,如果家長拿出溝通的誠意,而老師在與家長溝通時能夠平和、客觀,這樣就容易統一認識,選擇一種更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可以避免老師講一套,家長做一套,學生無所適從的情況。

  三、不做態度蠻橫和沒有主見的家長

  有些家長總是說“孩子全交給老師,該罵就罵,該打就打”之類的話,雖然看得出家長對老師充分信任,但家長應該知道,和老師溝通不是找問題讓老師解 決,而是和老師協商得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案。老師不願意和態度蠻橫的家長溝通,但老師也不願意和沒有任何主見的家長溝通,因為這樣溝通不會有效。

  四、不要為孩子不良表現強找“理由”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聽取老師反映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而老師要重點反映孩子的一些不良的問題。有些家長過於偏愛自己的孩子,只能接受表 揚孩子的話,不能接受批評孩子的話,往往找一些理由,替孩子進行搪塞錯誤的行為,從而造成老師對家長教育觀念不能接受。家長要正確面對孩子存在的問題,對 問題要誠懇。但也不要放棄保護孩子的安全線。

  五、以自己的方式與老師“通氣”

  發現問題要及時與老師溝通,形成合力,不可放著問題不解決。家長老師要經常通氣。溝通方式可以和老師商定或選擇你最擅長的。

  面談,這是最好的溝通方式。通過與老師零距離的溝通,讓老師對孩子在家裡的表現有更深刻的瞭解,而家長也從老師的口中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樣子,這樣雙 方更容易達成共識。也可以通過電話和簡訊溝通,在你不確定打電話時間是否合適時,簡訊是個折中的方案。你感到溝通有困難時,也是不錯的方式。

  家長和老師溝通交流的方法02

  家長要及時與教師“互通情報”,幫助教師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家長可向教師“提供”孩子最近最感興趣的事物,家庭中某些事情對孩子的影響等。尤其是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發展有問題,要及時反映,可別等到下次開家長會時才向教師反映。不管出現了哪方面的問題,都應讓教師儘早得悉各種“資訊”。

  家園互動溝通小貼士:

  1.要尊重教師,尤其不能在孩子面前議論教師,千萬別在孩子面前妄評某某老師“太嚴”啦,或者某某老師“沒有水平”等等。

  2.家長要理解與體諒教師,站在教師的位置上,理解他們的工作,在理解的基礎上,心平氣和地提出意見,幫助幼兒園改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同時,和哈美幼兒園教師面對面交流時要真誠地向教師反映孩子的情況、提出建議。

  3.家長可以把教師的威信帶到家裡,作為家庭教育的力量。

  總之,幼兒教育需要家長與教師的雙方配合。家長要和教師積極溝通。只有家長與教師雙方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信賴,才能取得對幼兒進行教育的一致意見,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