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與老師溝通

  家長望子成龍,老師也希望桃李滿天下。實現家庭與學校的良好合作,建立良好的溝通,是家長的需要。如何與老師通過良性溝通促進學生進步,是我們每位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方法01

  一、與老師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的態度要主動,聯絡要適時適度。

  有些父母誤以為主動聯絡老師會打攪老師的工作、生活,怕老師不歡迎。其實父母主動聯絡老師會給老師帶來便利,因為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一個個去家訪要很多時間,家長主動到來,可以瞭解很多重要資訊,可以交流商討教育方式,這是家長老師都樂意的事。

  聯絡要經常,不要等到問題成堆或者問題嚴重再被迫去學校。

  聯絡要適時適度,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聯絡太頻繁沒有必要,間隔太久,達不到效果。

  二、與老師溝通要理性和明智

  當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父母態度要冷靜。孩子在學校難免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裡注意糾正。家長如果當場責罵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怨恨學校和老師。

  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做細緻分析,充分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有看錯的地方。家長不必惟命是從,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設法讓老師意識到他的錯誤。

  孩子有時為了逃避處罰而傳遞錯誤資訊,家長就更應該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當溝通渠道暢通,才會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孩子的小聰明也不會耍了。

  三、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為老師,沒有什麼比在上課前、放學後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儘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學會用各種方式溝通

  包括面談,電話溝通,微信交流,***往來等,以達到經常與老師溝通的目的。

  3.願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說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會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願意配合他們的工作,並在家庭裡支援他們。

  4.與老師成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師應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你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係。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裡做志願者或主動提出在家裡幫助做一些專案。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著你或對你有所防備。請別忘了,你與老師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你的孩子。

  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方法02

  一:家長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老師

  很多家長之所以一提及老師就眉頭一皺,實際上大都被一些社會風氣所影響,特別是一些學校負面現象,比如有些家長經常會提及我給某某老師送了什麼禮物,給了老師幾張購物卡,給老師多少紅包,請老師在哪吃的大餐等等。事實上,這些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教育的公平,墮落了部分老師的師德風尚。當這些因素被無限誇大後,以點代面的現象就會如瘟疫一樣傳染開來,大有一塊臭肉攪得滿鍋腥之勢。而絕大部分敬業愛崗品德好的老師的光輝則被那些骯髒的現象給掩蓋了,儘管老師們想證明自己是好老師,但是在瘟疫之下,又怎能說得清,道得明。

  同時我們再把目光放在課堂裡,根據中國人“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心理,看看那些拿人手短,吃人手短的老師的所為吧,比如老師可以為送禮家長的孩子優先安排坐位,可以課上多提問這些孩子,可以多表揚一下孩子,可以包庇縱容一下違反紀律的孩子等等。這自然也會讓沒有送禮的家長心存憂患,總感覺欠了老師什麼,自然在面對老師時會缺乏底氣,既而影響到信心,甚至對老師缺乏好感。

  在看到一些負面現象的同時,我必須提醒家長:不能靠猜測來面對老師,如果你帶著一種缺乏公允的目光去看待你孩子的老師,你可能會誤解老師。如果你真想客觀評價你孩子的老師,必須要主動和老師接近,還可以通過經常和孩子交流,瞭解孩子在校在課堂上的表現來側面瞭解老師,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到對老師心中有數。在瞭解老師的人品,性格,脾氣,能力之後,再去有針對性和老師談孩子的教育問題,我想可能會更理性一些。

  二:家長要學會尊重老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想這句話每位家長都非常清楚,並且也知道其中的深刻內涵。既然老師是教學生明事理修品德學知識長本事的人,那我們做為家長就不能抱著懷疑的目光去面對老師,不能把社會上負面的評價強加給老師。如果你去做小人之事,以請客送禮等一已之私去滿足自己的願望讓老師為你孩子開綠燈的話,你的行為還算是尊重老師嗎?在面對利益的誘惑時,能說老師是主動伸手之人嗎?肯定不是吧?既然不是老師索要為先,那麼有這樣行為的家長你就得想想了,你實際上是在糟蹋著老師的良好形像呢,你是助長不正之風的罪魁呢。

  讓孩子從小就受利益保護,不教孩子參與公平競爭,孩子的綜合能力何談培養和提高呢?所以,說這裡家長們就要想想了,你可能是眼前走了捷徑,孩子受到了照顧,但從長遠來看,你是在害你的孩子,你是地道的不負責的家長!

  家長如果想尊重老師,你就必須要肯定老師的辛苦和付出。不僅家長要這樣做,同時還要引導孩子多想想老師每天教學的辛苦,讓孩子學會尊重老師的付出。當孩子能體諒老師時,自然會對老師產生一種敬畏之感。當孩子懂得尊重老師的勞動之後,再引導孩子學會遵守課堂紀律,團結同學,熱愛班集體,我想自然會讓孩子慢慢學會如何做人。

  三:家長要學會以平等的心態面對老師

  經常會看到一些家長面對老師時心情比較複雜,實際上這是很多家長沒有擺正心態的緣故。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教育來說,都要經歷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種大的教育模式。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代表,老師是學校教育的代表,兩者從地位來講是平等的,而對於教育的目標來說也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學到知識,提高孩子的能力和道德素養等。為什麼有些家長面對老師時總會感覺自己矮半截呢?實際上這是家長家庭教育素養低造成的後果,大家想一下,如果你對自己所擔負的工作缺乏專業知識時,你怎能從容去應對和你處於平等教育地位的老師呢?這就相當於一個小學生和一個大學生對話時,時時有一種仰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