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與老師溝通交流

  家長應該加強跟老師的溝通和交流,瞭解孩子的在校情況,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方法01

  一、不要等到孩子有了嚴重問題才去找老師。心理學家認為,在輕鬆氣氛下互相認識的老師和家長,在對孩子的問題交換看法時,相互之間很少保留意見。

  二、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錯誤是偶然所為。專家常提醒父母:“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凡是對這種情況表示理解的家長,從一開始就會贏得老師的好感。

  三、即使家長很生氣,而且家長是有道理的,但是在家長同老師交涉之前也要對老師好的一面加以肯定。

  四、即使家長希望老師聽聽自己的意見,也不要傷老師的面子。較好的做法是:首先要讓老師感覺到,家長的看法是正確的。當老師真正意識到家長的看法是有道理時,老師是能夠認真聽取家長意見的。

  五、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而不談一些比較重大的家庭問題,尤其是影響到孩子平時表現的家庭問題,當然要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只有這樣,才能在孩子出現異常時獲得老師的理解。

  六、“我的孩子是很乖的,怎麼會在幼兒園裡調皮搗蛋呢?”所有家長都認為自己對孩子最瞭解。每當老師對孩子提出不同看法時,家長往往很不高興。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完全和在家時不一樣,這樣的現象是經常發生的。老師和家長經常交換意見,有助於雙方更好地瞭解孩子。

  七、儘管家長有進行合作的誠意,但是老師是否會顯出不願意配合的意思?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麼家長們之間可以互通情況,必要時向園方或其他有關方面反映,以便及時進行干預

  家長與老師溝通交流的方法02

  一、與老師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父母的態度要主動,聯絡要適時適度。

  有些父母誤以為主動聯絡老師會打攪老師的工作、生活,怕老師不歡迎。其實父母主動聯絡老師會給老師帶來便利,因為一個老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一個個去家訪要很多時間,家長主動到來,可以瞭解很多重要資訊,可以交流商討教育方式,這是家長老師都樂意的事。

  聯絡要經常,不要等到問題成堆或者問題嚴重再被迫去學校。

  聯絡要適時適度,要根據孩子的情況而定,更要尊重老師的意見。聯絡太頻繁沒有必要,間隔太久,達不到效果。

  二、與老師溝通要理性和明智

  當老師反映孩子問題時,父母態度要冷靜。孩子在學校難免犯錯,老師通報給家長,讓家長在家裡注意糾正。家長如果當場責罵孩子,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還可能使孩子怨恨學校和老師。

  對老師的看法,家長要做細緻分析,充分肯定老師對孩子的教育和幫助。當然,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有看錯的地方。家長不必惟命是從,可以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分析,並設法讓老師意識到他的錯誤。

  孩子有時為了逃避處罰而傳遞錯誤資訊,家長就更應該及時與學校老師溝通,當溝通渠道暢通,才會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孩子的小聰明也不會耍了。

  三、一些與老師進行有效溝通的方法

  1.約定會面時間

  作為老師,沒有什麼比在上課前、放學後或課間時間遇到家長開即興會議更糟糕的了。儘量尊重教師有限的時間,不要忽然間出現,老師可能有,也可能沒有時間充分解決你的問題。

  2.學會用各種方式溝通

  包括面談,電話溝通,微信交流,***往來等,以達到經常與老師溝通的目的。

  3.願意承擔你需要做的部分

  老師們可能已經對現有的工作量感到沉重。說實話,一些老師對在滿滿的工作日程上再加一件事,會感到非常具有挑戰性。你需要確保老師知道你願意配合他們的工作,並在家庭裡支援他們。

  4.與老師成為盟友

  你和孩子的老師應是合作伙伴,而不是對手。你可以嘗試通過一些非正式的聊天來建立關係。時不時的給老師帶杯咖啡。在教室裡做志願者或主動提出在家裡幫助做一些專案。如果你每次見孩子老師的時候都在抱怨或不停地言語攻擊,老師會開始躲著你或對你有所防備。請別忘了,你與老師有著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幫助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