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發聲方法

  你知道丹田有幾種發聲方法嗎?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你供參考。

  丹田發聲的理論依據

  胸式呼吸,是人類重要的呼吸形式。

  除了胎兒、嬰兒天生就用腹式呼吸之外,其他人都具有胸式呼吸的功能,或大都運用胸式呼吸。

  但作為聲樂藝術演唱,單純採用胸式呼吸,即氣息侷限在軟肋、肺的下緣,也就是在腰周圍向外擴張一點作為技術性發音的支點,就顯得遠遠不夠了。

  軟肋、肺的下緣,是人維持生命活動的自然呼吸區,也是膈肌呼吸運動的範圍。

  膈肌在自然呼吸運動過程中,是統一均勻、協調規律的週期性呼吸,是維持生命生理迴圈與生活“ 語言發音”需要的基本生理機能。

  在這個基礎上轉向技巧性發音所需呼吸的更高要求時,膈肌還是與它自身的周圍肌肉統一收縮與舒張,均衡地控制拉緊“中心腱”。

  “中心腱”在中間受到膈肌周圍肌肉收縮制約,得不到最集中、有力的“丹田經絡之氣”的支援。

  這樣,呼吸流動的氣流粗壯,迅速逼近聲帶。

  由於氣柱短促急於排出,造成聲門下壓強,迫使聲帶強行擋氣,擴充套件聲帶工作區,甚至移位聲帶發音工作區。

  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喉內外肌群,特別是聲帶肌群疲勞。

  這是造成各種運動性嗓音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嚴重影響藝術演唱工作者高比率成才的重要原因。

  由於胸式呼吸氣息支點靠上,氣柱短促分散,最終必然因氣息力疲不支,氣雖大但限制聲波向高位置輻射。

  對許多初學者來說,用這一方法往往很難練成理想的演唱狀態。

  因為在演唱過程中,演唱者一要控制呼吸支援,二要找聲音位置,還要模仿口腔咬字技術和作品情感音韻處理,所以往往搞得顧此失彼。

  同時,技巧性發音的整體有機性比較抽象,很難悟到,結果,到頭來往往是人為地錯誤用氣無情摧殘這個弱小的“ 器官聲帶”。

  有時它已經因氣不暢而致“疾病纏身”,但還要為其“主人”履行演唱使命聲帶處於平行閉合不全狀態時,演唱者為了繼續發音,就使勁關閉,但這時它已力不從心,發出的聲音只能是嘶啞的。

  其演唱在走偏狀態就採用自身“ 生物修補工程”的做法,其目的是將關不嚴的聲門關起來。

  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即不僅原有的問題沒有解決,時間一久,又在聲帶上產生了器質性病變——聲帶結節。

  聲帶是個至關重要的“ 弱小族”,不注意氣息呵護,很容易造成整個發音機能致命的損傷。

  胸式呼吸作為技巧性發音氣息支點確實靠上了,與“丹田經絡之氣”相比,它的位置向上20——30公分左右。

  這樣導致氣息上移,聲音必然下陷。氣息支點和聲波是對立統一的本體和諧,演員採用胸式呼吸,演唱氣力不集中,人的“ 金聲之礦”就很難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

  只有“ 丹田經絡之氣”一氣貫通腹腔、胸腔、喉腔,才是技巧性發音的理想選擇。

  丹田發聲的方法

  耳語法

  耳語法,我覺得這個方法既簡單又實用。其實說白了,就是說**悄悄話**,一說悄悄話會感覺到小肚子有點累,緊繃的感覺,這就是氣沉丹田。不信你就試下,是不是這個感覺?我也是運用這個方法才體會到什麼叫氣沉丹田。

  誇張表情法

  想一想什麼表情最誇張?大笑、生氣、驚訝

  **大笑**——當你哈哈大笑的時候,你會笑到肚子疼,丹田就位於肚子附近的位置,說明丹田發力了。

  **生氣**——當你很憤怒很生氣的指責別人時,也會自然啟動丹田。

  **驚訝**——你用非常驚訝的表情說“哇,有沒有搞錯……”,你的小肚子是繃緊的,丹田也在發力。

  誇張表情法我個人認為,不是練習的最好方法,誰沒事兒總哈哈大笑不是?這種方法只是能讓你更好的體會丹田在哪兒?我覺得那些美聲唱法的人估計都得用丹田氣,因為他們的表情好誇張啊。

  語音法

  利用下面這幾個音節** hai ha wu si te ke ,**把手放在丹田位置或叉在腰上,迴圈發生,要一中氣完成,時間越長越好。

  還可以用軍訓口號法“121” “1234”也是丹田發聲,這種方法適合跑步健身時用,讓自己邊喘氣邊小聲喊軍號,效果也不錯。

  數棗法

  這是練習嘴形和氣息的常用方法,大家可以試著練一下:

  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兩個棗……十個棗;十個棗、九個棗……一個棗;一個棗、兩個棗……十個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