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的發聲方法

  長笛是西洋管樂器,最初是以竹子製造的,和我國的笛子相似,後來改為以木質製作。現在的長笛大多用金屬製作,但習慣上仍然稱為木竹樂器。你知道長笛的構造以及嗎?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僅供參考。

  長笛的構造

  長笛可以分為笛頭、笛身和笛尾三部分。

  笛頭是樂器的第一段,上面有吹孔,其作用是發聲。笛頭的頂部是笛帽,笛帽有一根螺絲與笛頭內的木塞相連。旋轉笛帽,可以調整木塞在笛頭內的位置。請注意,木塞在笛頭內的位置在樂器出廠時已經調好,若沒有特殊情況,學生不要隨意轉動笛帽。

  笛身是第二段,笛尾是第三段,上面有音孔和聯動按鍵。開啟或關閉音孔,就會改變發音的高低。

  二、發音的基本原理

  長笛的發音和中國笛子一樣,屬於邊稜音發音方式。簡單地說,就是當我們對準吹嘴吹氣時,由於氣流在管內發生碰撞而發出聲音,並由共鳴管產生共鳴。所以吹奏時的嘴形和吹氣角度對音色有直接的影響。長笛是十二平均律樂器,如果將音孔全部按上,就發出長笛的最低音,從最下端算起,每開啟一個音孔,就升高半音。但高音區則需要使用交錯指法。

  長笛發聲的特殊技巧

  長笛是現代管絃樂和室內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型為一根開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早期的長笛是烏木或椰木製,現代多使用金屬,比如普通鎳銀合金或專業型的銀合金,9K和14K黃金以及貴金屬鉑等,偶爾也有表演者使用特殊的玻璃長笛。傳統木質長笛的音色特點是圓潤、溫暖、細膩,音量較小,而金屬長笛的音色就比較明亮寬廣。不同材料的長笛完全根據演奏者的愛好選擇。但是在樂隊中應該統一使用一種長笛,以得到最和諧、飽滿的音響效果。早期的長笛為木製,雖然現在是金屬所制,但是長笛的發音原理是因為長笛最上方的木塞震動而發聲,因此在西方樂隊中歸為木管樂woodwind。

  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中、高音區明朗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低音區婉約如冰澈的月光;而且擅長花腔,演奏技巧華麗多樣,在交響樂隊中常擔任主要旋律,是重要的獨奏樂器。古六孔橫笛的音域僅有兩個八度多。後屢經改進,19世紀初為d1~a3,有完全的半音階。伯姆長笛擴充套件為c1~d4。現代作曲家要求更高,長笛製作日精,指法屢有創新,專業型笛尾加長,可下行至b音,此與吹奏#f4等泛音有關。因此目前音域擴充套件為b~#f4,共44個半音。b為極端音區;低音區c1~g1音色鈍、濃,強奏無效,中強以下有效,弱奏時大調音色冷漠淒涼、小調音質柔和,更多用在樂隊中的獨奏段落;中音區g1~g2音色柔美溫存,透明純潔,發音穩定;高音區g2~g3音色清晰開朗,音色飽滿;超高音區g3~c4,音色尖銳刺激,穿透力極強;#c4~e4為極端音區。長笛的音色與其他木管樂器相比,其音色由於缺乏諧音,顯得冷漠,音響力度弱,表現力不夠豐富,音響也不如其他木管樂器豐滿,因此長笛不適合模仿人聲。但正由於這樣的特點,常常用來表現自然界,如田野、森林、湖畔、春天、小鳥以及回聲等等,有其獨特的能力。

  在演奏方面,長笛是吹孔氣鳴樂器,奏法繁多,表現力豐富,與絃樂、木管、銅管樂器親和力強。在室內樂中,長笛加雙簧管、單簧管、大管成為管樂四重奏;再加圓號,即成管樂五重奏。近代作品更加入短笛,高、中、低音長笛等搭配成長笛五重奏、六重奏至十重奏等。

  長笛在演奏時,演奏者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脣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衝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度銳角發音。

  雙手持笛,坐立皆可,採用胸腹混合式呼吸法,雙脣構成一定的基本口型,氣流集中衝擊吹口蓋與孔壁構成的75°銳角發音。其特殊技巧有:

  1,泛音:用放鬆口型超吹八度或十二度、十五度音,產生類似絃樂器的清音效果;

  2,滑音:手指在鍵孔上逐漸滑閉,可取得上滑音和下滑音效果;

  3,同時哼唱:在演奏長笛的同時哼唱;

  4,模擬打擊樂:快速拍打音鍵,同時口中發出咂舌的“嗒”聲,可發出模擬打擊樂的聲音效果;

  5,呼嘯奏法:口含全部吹口,快速大量吹氣,同時按樂譜快速移動手指,造成嘯聲效果;

  6,模擬銅管樂器:兩脣緊貼吹口,開小孔吹氣,發音如同小號。上述各種奏法,均可得特殊效果,在先鋒派音樂中常大量應用。

 

 :氣息控制

  長笛的發音、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剛柔都與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大致相等,吹笛子則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橫隔膜位於肺部和腹部之間著力,即胸腹聯合呼吸法。換氣時最好用口、鼻相結合的方法。以口為主,就是將嘴的兩角稍稍放開吸氣,這樣吸氣較快。吐氣時,應利用胸肌、腹肌和橫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氣息能夠均勻、有節奏地逐漸吐出。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違反正常呼吸的運動規律,否則會影響演奏,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一般初學者一口氣能吐 10—15秒鐘就不錯了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為了掌握正確的“運氣“方法,可以結合吹奏長音,作以下兩種練習:

  1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氣,吹一個長音。吸氣時要求吸足而不出聲,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時間長而不費力。所以,當你撥出一口氣時,在這口氣還未呼完之際約留五分之一左右,這時小腹橫隔膜還處在控制之中。即應吸入第二口氣。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動與橫隔膜腹部的運動始終保持連貫,否則,進入吹口的氣流就一定不流暢,而且容易出現嘴角漏氣、出音尖叫、音色難聽的現象。

  2快吸慢呼——這是吹奏竹笛時運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在樂曲進行中允許吸氣的時間是很短的。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

  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關於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的幾個錯誤:

  ①聳肩。吸氣時雙肩上抬,使氣吸得很淺,只能吸人胸部。用這種方法吸氣,胸部逼緊。在演奏時缺乏氣息的有力支援,不僅使音色較緊,而且長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吸氣時錯誤地將小腹用力向裡收縮,結果氣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緊壓肋骨,使呼吸失去彈性。

  ③挺肚。吸氣時小腹像鼓一樣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於氣吸得過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緊張,使呼吸失去彈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運氣等方法。

  :舌頭訓練

  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舌頭好像一個活塞,可以起阻礙氣流的作用。舌頭堵住吹口就發生斷音現象,舌頭離開吹口,聲音就繼續發出。我們吹奏一般樂曲時,常用連音和斷音短音兩種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決斷音問題的。“吐音”的發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將舌頭頂住上牙齒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氣時舌尖一接觸吹口附近的位置馬上向裡縮回,使氣流吹出,達到斷音效果。

  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它好像絃樂器演奏時弓的作用一樣。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1.長吐舌

  舌頭堵住吹口時間短,離開吹口時間長的就是長吐舌。

  2.短吐舌

  短吐舌包括單吐、雙吐、三吐等。它的特點是舌頭堵住吹口的時間長,離開吹口的時間短,好像絃樂器的領弓、跳弓作用一樣

  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

  ①吹奏“吐音”的發音方法要正確。發音要結實、清楚。

  ②練習時吐氣不要中斷。氣要輕輕地吐,不宜過大。

  ③舌頭收縮時,距離吹口要儘量短些,使氣流能通過即可

  ④舌頭的動作要靈活,不要過分緊張,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觸到就行。特別在起音時,一定要注意舌的振動與吹出氣流的同時性,否則,吐音就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