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提升一年級數學技巧

  當孩子會說話時大人們便教他們數數,不難看出數學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運用實在廣泛。對於數學課程的教師們來說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怎麼樣才能有效教學呢?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參考,相信這些文字可以讓你受益匪淺的!

  一、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是學好數學的保障。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小學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當然,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兒,也能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新鮮的事物,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兒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我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例如,在上《0的認識》一課時,我給孩子講了小猴子摘桃子的故事:小猴子摘了7個桃子,放在了口袋裡,準備帶回家給猴媽媽吃,可是粗心的小猴子竟然沒有發現口袋破了一個大洞,那麼請孩子們猜一猜小猴子能把桃子帶回家給猴媽媽吃嗎?這時候學生們表現得很積極,主動,最後同學們笑著說出小猴子回家桃子就沒有了,從而感受到了0的概念。

  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本來枯燥的數學變得更有趣,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是學好數學的根本。在上《認識鐘錶》一課時,我讓同桌的學生進行“我來拔,你來猜”的遊戲,這樣讓學生在遊戲的過程中,認識了鐘錶和時間。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裡,體驗到數學的活潑可愛,激發他們對數學的求知慾。

  三、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特別豐富,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更要從小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散於用發散思維解決問題。現在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練習題具有不唯一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剛開始,當我問到學生還有其他的思考方法來解決問題沒有?整個教室裡鴉雀無聲,學生你看我我看你,表現出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後來,我引導學生採取不同的策略,有少數的學生思路開始有所轉換,有的能答對,有的有點偏離,但明顯看出大家都想積極表現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終於在積極給予評價和鼓勵基礎上,現在學生經常都會有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四、培養孩子的生活實踐能力

  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都說“知識就是力量”,只有實踐才能發揮知識的作用。許多學生在學校成績優秀,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學生不能獨立地完成。也就是說,學了卻不知道怎樣應用,數學如果不能與生活有效地聯絡起來,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所以,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每上一節課,教師首先應給學生提出一些實踐性的問題,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引導的過程,然後讓學生將剛學到的知識利用上。這樣,學生親身體會、練習,能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例如,學習了“位置”這一課,讓學生說出自己在教室的位置,認清前後左右的相對性。認識錢這一方面的知識時,進行遊戲表演,讓學生用自己的零用錢買“本”、或買“筆”等,讓學生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剩餘多少,買了多少東西等實踐性的問題。這樣,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了鍛鍊,把數學真正融入到了他們現實生活之中。

  五、及時瞭解和掌握學生的心裡特點

  一年級的學生存在以下特點:1.好奇多問,對一切新事物都感到興趣。好奇心是求知慾望的具體表現。作為家長,要愛護孩子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問題,不能討厭孩子多煩,朝孩子發脾氣,損害孩子的求知積極性。對一年級孩子講故事,最好講一點動物故事、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把思想教育安排在故事之中。2.活潑好動,喜愛遊戲。要幫助孩子養成守紀律的習慣。比如:孩子上課開小差,回家看書學習常走神。要給孩子訂一個制度、立一點規矩。如:不要一邊做作業一邊說話、吃東西。家庭裡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孩子看書、聽收音機時,家長說話要輕點,收錄機、電視機的音量也要低一點。家長輔導孩子學習,一般利用晚上,時間不要太長,中間要有休息或者小活動一下。節假日,儘量帶孩子出去玩玩,豐富他們的生活,增加他們的見識,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3.活動、行為缺乏目的性。比如:叫他複習功課,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書本後面的插圖;一聽到其它聲響,注意力就被吸引過去了。要經常提醒和督促孩子觀察什麼、注意什麼、思考什麼;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要使孩子逐漸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一心兩用。玩的時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學習時,要認認真真地學。還要給孩子訂一個作息時間表,幾點鐘起床,起床後幹什麼,幾點鐘上學,幾點鐘看書聽廣播,幾點鐘睡覺,讓你的孩子活動、行為有一定的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