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語文閱讀知識點

  在小升初的語文考試中閱讀題是很重要的一題,我們需要認真整理好閱讀的知識點努力複習。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小升初閱讀理解考察的內容包括: 1、 理解加點字、詞,體會句子的含義 2、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內容 3、 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 4、 對文章關鍵人物的評價以及系生活實際談感受等。

  要在閱讀上有所突破,首先要培養習慣,讀懂文章後再動筆。

  “讀懂文章”:讀完文章後,

  ***1***要知道這篇文章寫的是什麼?寫人還是寫事,寫景還是寫物?

  ***2***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表達某種情感還是說明某個道理?

  ***3***我能概括出文章的內容。

  ***4***我能用幾個詞語說說主人公的品質或心情。

  ***5***文章的題目是想表達什麼?是主人公,還是主要內容,還是中心。題眼很重要,不能放過。 基本題型:

  一、聯絡上下文理解加點字、詞

  1、考法:聯絡上下文解釋詞語

  例如:瞻前顧後。所謂“瞻前顧後”具體是指聯絡文章前後文的句子明確詞義,在具體語境中揣摩詞義的變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

  答題方法:應先答出本來意思,再答出在文中的意思。

  解釋詞語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義詞;抓住關鍵詞解釋等。

  2、直接理解加點字、詞,表達作者什麼感情?

  方法:解釋字、詞在句子中的意思,結合文章中心。

  3、加點字、詞換成另外的字、詞,好不好?

  4、加點字、詞刪去,好不好?

  方法***3、4***:表態,解釋原字、詞的意思,在句子中有何表達效果,換***刪***有何效果,所以不能換***刪***。 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用得很好,可不可以將它換成“吹”字?為什麼?

  答:不可以。***表明態度***“綠”在文中是作為動詞,有“吹綠”“染綠”的意思,***解釋字的意思***,更能體現春風所帶來的生機***在文中的作用和表達效果***,而“吹”只是表示春風的動作,如果換了就不能體現這種生機,所以不能換。

  ***二***

  理解句子的含義 考法:

  1、你怎麼理解“„„”這句話?

  談談自己讀句子的體會——字面+中心,所謂“字面+中心”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釋句中的關鍵詞語,連詞成句;聯絡文章前後的內容來解釋句子,聯絡文章中心來理解句意,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說明一個道理,希望與我們達到共鳴,我們要聯絡自己的生活,來談體會。

  方法:

  從文中理解,把文章中的這句話用最通俗的方法再說一遍,可以給這個句子換說法,也可以給這個句子作解釋。然後根據文章的中心再理解句子,說出自己的看法,最後可以聯絡生活再說說。

  舉例:《竊讀記》中國學老師說的話“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如何理解這句話? 成長需要物質和精神都有保證,吃飯保證了我們在身體健康方面的成長,而讀書保證了我們的精神方面也會成長,二者缺一不可。

  2、劃線的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方法?表達了什麼感情?***也可問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方法: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小溪唱著歌,歡快地跑向了遠方。

  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小溪的水聲悅耳,充滿生機活力。***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物件+特性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強調了萬事萬物都有再來再生的時候,從而更強調了時光的匆匆和珍貴。***

  3、劃線的句子用了什麼表達方式?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 方法:記敘、抒情、描寫***細節***、議論、說明+表達了中心思想。

  細節描寫:也有可能是突出了關鍵人物的某種特點和品質。***見關鍵人物的評價***

  4、劃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方法:

  開頭:很可能是文章的中心句,一般起到總起全文***統領全文***的作用。 中間:一般有承上、啟下、承上啟下等作用。 結尾:總結全文,點明中心。

  5、文中的環境描寫,有什麼作用? 方法:

  ①從環境本身的特點***怎樣的風光,什麼時間、季節,渲染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②環境描寫與人物的關係***襯托人物什麼心理,交代人物什麼身份,表現人物什麼性格*** ③環境描寫對情節的作用***推動著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埋伏筆,作鋪墊。***

  ***三***

  自然段常見的組合方式有:

  1順承式。即按事情或動作的先後順序表達。

  例如:7月27日凌晨兩點,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官兵們 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兒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 堤!”//狂風捲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 軀築起了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這是人民子 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段共有四層意思,把四層意思歸納起來概括段意:當九江賽城湖大堤塌陷時,官兵們聞訊趕到,扛沙包,築人牆,終於保住了大堤。

  2並列式。

  在一段話中,分別寫幾種事物的幾個方面,它們層與層之間的關係是並列存在的。

  例如《精讀與泛讀》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對一大堆讀物,我們可以將每本書的內容提要、前言、章節目錄等很快地從頭到尾看一遍,這樣就能大致瞭解每本書的梗 概、特點及應用範圍等。//對一本讀物來說,可以幾段幾段地粗讀,也可以幾頁幾頁地翻閱,而不必逐一探究某個字、詞或句子的意思。俗話說的“一目十行”, 就是指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快速閱讀方法。

  這一段前後兩部分分別介紹了面對許多讀物和一本讀物時不同的讀書方法。前後顯然是並列並系的。

  3總分式。

  先總述後分述或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敘述,也包括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以及先分述再總結。

  如《爺爺的蘆笛》第1自然段。在強強的相象裡,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碧藍碧藍的海水就踩在腳下。白天,成群的海鳥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萬點螢火閃閃爍爍。更有趣的是,海水長著一大片一大片的蘆葦。一張普普通通的葦葉,經爺爺三折兩卷,就成了一支蘆笛。吹奏起來,曲調是那樣婉轉悠揚,還帶著一股濃濃的海水味……。這一段先總述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再具體描繪周圍景色之美、蘆笛曲調動聽。

  再如《夾竹桃》第三個自然段。先總述我們家常見的花應有盡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兒依次開放的景象,最後總結園子裡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