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對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各個環節的觀察、思考和反省,是語文教師積累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方法。所以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一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水鄉歌》教學反思

  ***1***由教學者變為引導者。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幫助學生檢視和反思自我,明確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和獲得什麼,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髮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並促進評價的內在化;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能和性向。

  教的本質在於引導,引導的特點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開而不達,引而不發;引導的內容不僅包括方法和思維,同時也包括價值和做人。當學生迷路的時候,教師不是輕易告訴方向,而是引導他怎樣去明辨方向;當學生登山畏懼了的時候,教師不是拖著他走,而是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鼓勵他不斷向上攀登。

  ***2***由傳授者變為促進者。

  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清閒。他要積極地觀察、認真引導,善於捕捉最佳的契機,推波助瀾,激發並保持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教師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以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支援、鼓舞和鞭策,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熱情更飽滿。

  ***3***教師由傳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

  教師不是“滿堂灌”、“一刀切”、“一鍋煮”;學生也不會聽你講,學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影響、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

  二

  北師大版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紀念》教學反思

  《紀念》是以“愛護”為主題主體課文,這篇課文借動物給自己造小亭子留什麼紀念為故事,告訴學生:最珍貴紀念不是刻上什麼字,而應像小刺蝟那樣在亭子周圍種上花草,愛護它、美化它。讓學生從小樹立愛護公物、愛護建築物的良好習慣,同時掌握課文中優美的詞語和認讀部分生字。本篇課文有兩幅插圖,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利用教師談話和觀察圖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觀圖中很有興趣進入課文的學習。在觀察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聽、看、認、貼的活動中,借圖認識部分生字,滲透看圖識字,並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為學生熟讀課文和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在識字遊戲中,充分利用動物卡、鮮花識字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讓學生在享受中體會識字的樂趣,從內心激起自主識字是願望,達到識字是目的。

  3.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在互讀、互學、互評中,進行互相幫助,互相評價。在互讀、互評中發現別人的優點,指出不對的地方,使學生在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 FFKJ.Net評價他人的過程中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技巧。

  4.在課後拓展中讓學生收集有關動物、植物的圖片製作剪貼報,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瞭解有關動物、植物的知識,滲透環境保護的教育,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5.在參觀公園,為公園的動物、植物防寫的標語,是結合實際教育學生,保護環境,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三

  《春天的手》教學反思

  《春天的手》這課主要讓學生感受春天的氣息,瞭解春天的特點。我在教學時,採用了合作學習的方式。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合作互動。小組的互動合作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中對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要求,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有助於初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這種方式便於資訊的多向傳遞和師生間、學生間情感的相互交流,目的是給每一個學生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同時針對孩子們的個性差異,我設計了分層教學的環節。另外,合作後的反饋,及時瞭解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效果。 本節課通過分層教學的設計,符合了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使孩子們在整堂課上都能愉快的進行學習,整節課教學效果良好。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給每一個學生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讓能力水平有差異的孩子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提高。使孩子們的積極性提高了,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後的評價使學生能瞭解自己還有哪些差距,極力他們不斷超越自己。這節課,學生們都彷彿是沐浴在春天的美景中,周身洋溢著生機。在朗誦《春天的手》時,更是將他們體驗到的春天的柔美融入其中,提高了朗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