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冊語文詩經兩首教案

  在課前做好教案是上好課的前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為此,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人教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

  學習目標:

  1.瞭解《詩經》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瞭解《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認識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特點。

  4.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一課時

  預習檢查:

  瞭解了哪些關於《詩經》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介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①風,是不同地區的地方音樂。《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採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

  ③頌,是宗廟祭祀的舞曲歌辭,內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的。

  所謂《詩經》“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手法而言。關於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賦、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於其內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它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優秀傳統,對後世文學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詩經·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瞭解衛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歷。

  2、瞭解課文的內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徵。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1、 匯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範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 匪我愆期 將子無怒 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 爾卜爾筮 體無咎言 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 隰則有泮 猶可說也 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 淇水湯湯 漸車帷裳 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 言既遂矣 躬自悼矣 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並非註釋裡說的,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並非通假。

  將:讀qiāng,願、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溼、浸溼。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後“以”,拿***

  乘彼 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 秋以為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 ***桑之未落 桑之落矣 女之耽兮 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為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詞活用為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 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敘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後,詩中男女發生了什麼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複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後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後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願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

  [板書]

  氓

  ***情節*** 戀愛 婚變 決絕

  ***章句*** 第一、二章 第三、五章 第六章

  ***詩句*** 秋以為期 無與士耽 亦已焉戰

  載笑載言 士貳其行

  至於暴矣

  ***基調*** 熱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剛烈

  男子 女子

  婚前 虛偽 熱情、善良、多情

  婚後 凶暴、蠻橫 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有時候還體現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後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麼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後形成對比。婚前,“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見覆關,泣涕漣漣。既見覆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後,“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後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後也形成了對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她悔恨多於哀傷,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②《詩經》開創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又桑葉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後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為枯黃,這與士“信誓旦旦”變為“士貳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讀者聯想,增強意蘊,產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6、佈置作業: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課。

的人

1.高一語文必修二《詩經兩首》知識點總結

2.高一語文詩經教學反思3篇

3.高一語文必修二《詩經兩首》翻譯與賞析

4.高中語文必修二氓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