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

  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上不來,學習過程沒有精神,似乎對學習沒有興趣,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刺激孩子積極學習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利用電腦和網際網路,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

  現在很多孩子很小就對電腦產生了興趣,但其中更多的孩子是被一些小遊戲、動畫所吸引。但網際網路上可不止這些東西。現在網際網路的學習資料可豐富得很,針對各種年齡層的孩子都有。如果小孩平時很喜歡玩電腦***可能實際上這些小傢伙還不知道電腦能幹啥***,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這時完全可以利用孩子們對電腦的興趣,引導孩子上一些學習性的網站學習。而現在的很多學習網站都非常有創意,而且一點兒也不枯燥,比起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有意思多了。

  此外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電腦學習能力,在網際網路已經深入社會每一個角落的今天,是非常有意義的。要注意的是:控制孩子在電腦前的時間,並監督孩子上網的內容。

  二、家長要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

  上面說過,物極必反。如果家長採取高壓式的手段逼迫孩子學習,反而會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顯然這是不可行的。所以,家長要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當然在一些問題上則不能含糊,重點是培養孩子較為規律的學習時間,並讓他能夠長期堅持下來而成為一種習慣,讓他們每天及時完成和複習功課。同時不要把考試當成目標,家長要淡化孩子的應試意識,讓他們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習慣成自然,這樣就能把學習當成自己樂於和願意去做的事。同時,將娛樂和學習結合,引導孩子按時完成任務後就能做他想做的其他事。

  三、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的心理是很奇妙的,舉個例子,孩子感冒了給他衝感冒藥,如果盛在一個普通的碗裡孩子可能會鬧著不喝,但如果倒在一個很可愛的卡通杯子裡,那麼孩子就很容易接受。學習也一樣,如果你讓孩子在餐桌上學習,效果肯定比不上在一個可愛的學習書桌上學習來得好。一個可愛的書桌,一把孩子喜歡的椅子,一盞卡通檯燈,等等等等,都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了,但對於孩子來說,他會覺得這是他專屬的地盤,而這些東西是讓他學習用的。這樣孩子就會更樂於學習,因為坐在那裡學習他感覺挺快樂挺威風。

  孩子缺乏學習動力的原因

  1、孩子向你提問時。是否即時把所知的告訴他?

  如果我們這樣做,就會令他們無法體驗自己尋找答案的樂趣,因而扼殺了他們的內在學習動機。同時更會讓他們養成依賴及易放棄的習慣令他們失去自學能力。

  2、當孩子要求你幫忙做某些科目的練習,如蒐集或整理資料等,你會幫忙嗎?

  相信不少家長都會幫忙,甚至會視為“家長作業”般盡心盡力地完成。然而,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透過練習學習溝通及資料處理等技能及發揮多元智慧。

  3.孩子告訴你他被同學欺負時。你會怎樣做?

  大部分家長會教孩子告訴老師,亦有些家長會親自到學校教訓那個同學一頓。但是以上做法會否令孩子變得更依賴。孩子可能會相信只有依靠別人,甚至是權威才能解決問題。其實,我們從另一角度看,就會發現孩子被欺負的遭遇,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它可以培養孩子的解決問題,保護自己及與人相處等能力。家長不妨按孩子的心智成熟程度,與他們共同討論應如何面對這種處境。我們要耐心地聆聽他們的感受及想法,並鼓勵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方案。假若,他們提了些不恰當的做法如報復或攻擊性行動,家長需多花心思以提問的方式,啟發他們思考,儘量引導孩子思考及想像各種方案帶來的後果,並鼓勵他們反思能否承擔後果問題。最後,要讓孩子實踐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案及進行事後檢討。

  4、是否當孩子專心做某項活動時***如讀小說等***。催促他做功課?

  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但卻帶來不少負面影響。首先.孩子會因此而失去一次專心投入的機會.從而令他們無論在學習、遊戲或工作上都缺乏投入感與專注力。同時,由於他們認為因功課而令他們無法繼續該項活動,他們會對功課產生一種厭惡感。另一方面,他們也會因此而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如煩躁、牴觸情緒或壓抑不滿等。他們更會誤解父母,認為他們不疼愛或不瞭解自己。

  若要避免發生這種兩難處境,家長可以經常鍛鍊孩子的自律能力。透過不同的形式,讓孩子充分明白他們的權責及反思能否承擔種種後果。在進行該項活動前,鼓勵他們先完成功課、自行制定完成該項活動的時間,及因未能達到制定的目標而承擔的後果等。另一方面,我們更應重視“從遊戲中學習”及孩子的成就感的意義。不要忘記讓孩子體驗關愛和成功。

  從以上反映我們因為過分疼愛與保護子女,因而令他們失去了不少學習機會。更令他們患上“學習依賴症”,使孩子的內在學習動力與潛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

  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的方法

  1、積極期望。

  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學習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入手,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想像中的“興趣”會推動我們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導致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一位學生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懷著一種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課鈴聲,為了培養對地理的興趣,他作了這樣的練習:“我喜歡你,地理!”重複幾遍之後,他覺得地理不像從前那樣枯燥無味了。第二天他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地理的書,回家後,收拾一下房間,高高興興地讀了起來,再上地理課時也開始聽老師講解了,後來很喜歡地理,總是急不可待地盼著上地理課。

  2、從可以達到的小目標開始。

  在學習之初,確定小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可定得太高,應從努力可達到的目標開始。不斷的進步會提高學習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內將成績提高上去,有的同學往往努力學習一兩週,結果發現成績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從而厭惡學習。持之以恆地努力,一個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是實現大目標的開始。

  3、瞭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

  學習目的,是指某學科的學習結果是什麼,為什麼要學習該學科。當學習該學科沒有太強的吸引力時,對最終目標的瞭解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多半都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這種艱鉅性往往讓人望而卻步,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不能不學,所以要認真瞭解每門學科的學習目的。看書上的緒言部分,聽老師介紹學科發展的趨勢,或從國家、社會的發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門學科。例如,記外語單詞和語法規則,常常是枯躁無味的。但記住以後,會給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培養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考試中也會得高分。如果我們對學習的個人意義及社會意義有較深刻的理解,就會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從而對各科的學習發生濃厚的興趣。

  4、培養自我成功感,以培養直接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取得一個小的成功,就進行自我獎賞,達到甚麼目標,就給自己什麼樣的獎勵。有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小獎賞,如讓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東西;有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中獎勵,如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畫或樂器等;有大進步、實現大目標則大獎勵,如週末旅遊等。這樣通過漸次獎勵來鞏固自己的行為,有助於產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覺就會建立起直接興趣。

  5、把原有的其他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以培養新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在少年兒童時期都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如愛玩汽車、愛搭積木等。到了高年級後,就應當去發現、瞭解與愛好有關的知識,如怎樣當個好駕駛員?汽車是如何發動的?汽車的構造原理是什麼?我所學的知識中那些和它們有關係?這樣就把對學習的興趣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愛因斯坦中學時只對物理感興趣,不喜歡數學,後來他在向縱深研究物理時發現數學是其基礎,便又產生了對數學的興趣。又如你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而對寫作非常感興趣。這樣你可以通過寫作練習,體會出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寫作的重要意義,從而增強對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