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教師們對教學計劃的編制工作有什麼樣的見解與看法呢?現在請欣賞小編帶來的。

  ***一***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1***班共54人,大部分學生活潑、好動,學習不太認真,字型書寫比較工整,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成績:平均54.8分,優生率19.67%,及格率52.46%。學生知識掌握的較好的地方有:基礎知識、概念掌握得較牢固。不足之處:部分學生比較粗心,運用知識不夠靈活,口算、計算掌握較好。

  二、主要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二單元 因數與倍數

  因數和倍數是在整除基礎上的進一步研究,因此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建立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因數和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同時也是對整除概念的進一步鞏固。在教學設計中通過一些辨析題是學生更透徹的理解概念。在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和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第四單元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知道分數是怎樣產生的,理解分數的意義,明確分數與除法的關係。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知道帶分數是一部分假分數的另一種書寫形式,能把假分數化成帶分數或整數。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會比較分數的大小。理解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找出兩個數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能比較熟練地約分和通分。會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3、第五單元 分數的加減法

  理解並掌握分數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方法。並能夠正確計算。通過觀察、比較,體會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簡單分數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一單元 圖形的變換

  本單元的很多內容和習題都是可以通過操作來完成的,因此,在課前可以請學生準備一些小的學具,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結合操作思考問題,並把操作、思考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

  1、第一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徵及其展開圖。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經歷展開與摺疊、尋找規律等活動過程,發展空間觀念和探索規律的能力。

  通過操作活動,理解體積、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容積的計量單位***米3、分米3、釐米3、升、毫升***,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米3、1分米3、1釐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一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三***統計與概率

  第六單元 統計

  經歷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資料的統計過程。通過例項,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資料。通過例項,理解並會計算中位數、眾數,能解釋其實際意義;能根據具體的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資料。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能通過報刊雜誌等媒體中的資料或統計圖表獲得有效的資訊。

  ***四*** 綜合應用

  數學與生活、數學與購物

  三、重、難點

  1、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理解因數、倍數數的意義,會正確寫出已知數的因數和倍數百分數,能進行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四、教學實驗

  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教學措施

  1.提供具有豐富現實背景的題材,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2.重視多種操作活動的安排,關注知識、方法的形成過程, 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和統計意識。

  3.引導學生經歷數學探索的全過程,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冊教材整體內容分佈:***一***數與代數1.因數與倍數 2.分數的意義和性質3.分數的加法和減法***二***空間與圖形 1.圖形的變換2.長方體和正方體***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四***數學思想方法數學廣角――找次品***五***綜合應用1.粉刷圍牆 2.打電話

  二、本班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共有學生90人,這些學生兩極分化較為嚴重,學優生和學困生均佔較大比例,而學困生的轉化是一大難題。在本學期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既要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學習的方法與能力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