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蝙蝠和雷達說課稿範文

  “說課”有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四年級語文老師要如何設計《蝙蝠和雷達》的說課稿呢?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蝙蝠和雷達》說課稿範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蝙蝠和雷達》說課稿範文1

  一、說教材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都是圍繞有關科學內容來選編的課文。《蝙蝠和雷達》這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通過對蝙蝠情況的研究,找出蝙蝠為什麼能在夜間順利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從而激發學生了解科學常識興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識短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以及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特點及單元的重點訓練專案和本課的特徵,確定了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飛機能在夜間安全飛生是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知道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

  2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能力目標:

  1、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2、培養學生的樂於讀書查閱蒐集資料的的能力。

  思想目標:

  通過學習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瞭解雷達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2、抓住重點詞句,弄懂科學家是怎樣發現蝙蝠飛行的奧祕的。

  教學難點:弄清飛機夜間安全飛行和蝙蝠之間的關係。

  設計這樣的教學目標、重難點是建立在本單元訓練重點的基礎上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

  三、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我以讀、聽、說訓練為主,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為了讓學生更清楚,更直觀的瞭解蝙蝠是怎樣飛行的,飛機又是怎樣在夜間安全的飛行的,我利用電腦製作了課件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瞭解,起到了學習突出重點分散難點。在學法中採用小組互助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學習,通過讀讀、畫畫、說說的活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的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

  四、說教學程式

  一、回顧課文,匯入新課

  1.出示蝙蝠和雷達圖片,過渡: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間究竟有什麼聯絡呢?

  2、設立學習目標

  二、研讀理解揭示祕密:

  ***一***、自主學習一學習第三自然

  通過初讀課文,你覺得蝙蝠的飛行本領是怎樣的?***了不起、本領大、飛行靈巧……***

  出示自主學習一從哪兒看出蝙蝠的飛行本領高超?劃出有關語句,說說你的理解。 引導學生抓住關聯詞語體會語言層次的遞進性,感受蝙蝠有能在夜間飛行,還能捉飛蟲而且不會有危險的本領。***關聯詞語小結敘述的層次性準確嚴謹***

  並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用讚歎、佩服的與其進行朗讀,達到讀的訓練。

  ***二***自主閱讀二,填表說圖助學***學習4、5、6自然段***內容淺顯我以小組合作學習看錶填空的形式調動學生自主研究的興趣,這一過程力求使學生通過讀書、討論、填寫報告。

  在學生介紹試驗情況時,播放課件,使學生感受到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

  以小結實驗結果中配合一詞的理解,體會科學小品文用詞的準確、科學性,並自然引出對下面問題的研究: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理解“配合”***。那麼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呢?從而進入教學的第三個環節。

  ***三***、合作閱讀,突破重難點***學習第七、第八自然段***

  小組合作探究:蝙蝠是怎樣探路的,雷達是怎樣探測障礙物的。這個環節主要還是發揮學生的自主及合作探究,通過學生邊讀文邊畫圖,邊畫圖邊解說的形式讓學生解決問題,加之我又配以課件的演示蝙蝠是怎樣探路的突破了本次教學的重難點。

  過渡:科學家根據蝙蝠能在夜間安全的飛行的原理給飛機裝上了什麼?雷達是怎樣工作的,它與蝙蝠之間又有哪些相似之處呢?

  又以多媒體顯示雷達的工作原理,從而使學生很容易的就弄清楚了蝙蝠和雷達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完成課後問題就很容易了。

  三、思維拓展

  以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為例介紹什麼是仿生學,然後讓學生彙報自己瞭解的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其他啟示?最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讓學生說說自己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要發明的東西。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蝙蝠和雷達》說課稿範文2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文章,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課文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全文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飛機夜間飛行這種現象,提出飛機怎麼能安全飛行的問題,這是全文要說明的主要問題;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第二部分: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結果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喝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了飛機安全飛行。這項研究告訴人們,研究生物可以對人類的創造發明有所啟示。課後的“資料袋”簡要介紹了近代新興的學科——仿生學。選編這篇的課文意圖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能激發學生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拓寬視野,並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經過分析,我確定了下面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進一步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能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把握課文的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與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抓住要點,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

  根據以上的依據,我進行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下面我就分四個方面來談談:

  一、看圖交流,激趣匯入

  我採用展示圖片、設疑激趣的方法匯入新課。首先出示蝙蝠圖和雷達圖,請幾名學生分別說說對蝙蝠和雷達的認識,然後通過設疑:同學們,蝙蝠是一種動物,而雷達則是人類發明的一種探測儀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課題中為什麼用“和”***板書“和”***把它們連起來呢,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並初步感知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為學習下文打下基礎。

  二、初讀課文,概括內容

  這一節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學任務:1、通過自學、指讀、齊讀的方式使學生讀準生字詞、理解個別生詞。2、通過找找文中直接寫出了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係的句子,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之一:抓課文要點或引用能概括課文大意的原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這樣就使學生通讀了課文,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結構,為精讀課文打下基礎。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自學、理解、思維、概括能力。

  三、研讀文字,探究關係

  蝙蝠夜間飛行的高超本領和三次科學實驗及彼此間的聯絡是這一節的教學要點,為達到要求,我採用“讀、劃、說、議、填”等方法引導學生學文。這樣做有三個目的:1、引導學生由表及裡、深入透徹地理解問題。2、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重難點。3、訓練學生髮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環節的教學具體分四步進行。

  1、由於1——3自然段的內容比較簡單,我主要採用讀、劃、說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明白飛機安全夜航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感受蝙蝠夜間飛行動作的靈巧。從中引導學生提出疑問: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什麼啟示?它為什麼能在夜間靈巧飛行?通過引導質疑,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教學“科學家做了三次試驗”這個環節,我出示了一張表格,讓學生以同桌同學互相討論完成表格的形式,讓學生自學課文4、5、6自然段,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祕密,學生自學後得出結論:蝙蝠探路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3、指導學生明白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什麼啟示。抓住“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祕密。”一句中的“反覆、終於”體會科學家們做研究,有所發明、創造往往要付出艱辛的代價,甚至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同時,在品詞析句之後,通過朗讀,讓學生把體會到的表達出來。

  4、為了讓學生弄清楚雷達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間的聯絡。教學中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採用了簡單示意圖,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探路的祕密,然後指導學生總結學法自學課文,並仿照畫出雷達的示意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明白了蝙蝠和雷達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後,讓學生根據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及時出示針對課文重點、難點的訓練題進行練習。

  四、課外延伸,擴充套件思維

  語文教學要注意課內和課外的聯絡。因此,學完課文後我設計了提問:“雷達是仿照蝙蝠製造出來的,科學家還從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啟示,製造了哪些現代化裝置?”以此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知識,把學習興趣由課內引向課外。

  最後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用自己的心靈之窗,邁向自然地大門,從大自然形形色色的不同形態中,去認識並利用它們的結構和功能,就能有所發明創造。只要大家今後多學習知識、多留心生活,做到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探索研究,充分開啟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夠辦得到。這樣結束課文,給學生留下了一個思維空間,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激發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及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蝙蝠和雷達》說課稿範文3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蝙蝠和雷達》。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流程以及教學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簡析

  《蝙蝠和雷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八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通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章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文章用詞的準確性,在語言文字上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為了落實新課程要求,尊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精讀課文,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2、能用“即使……也……”“不是……是……”練習說話。通過譴詞造句,讓學生在語文基本功上有所提升。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人們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在夜裡安全飛行”。通過學習,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是“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和飛機利用雷達導航”。

  三、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抓重點、破難點,我採用了這樣的教法:藉助多媒體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積極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我在教法中滲透的學法是,讓學生參與語文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語言,感受語言,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直觀形象的課件,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觀認識。

  ***二***圍繞中心句讓學生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1、圍繞中心句提出問題。

  2、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探究科學家進行的三次不同的試驗。

  3、抓住重點詞“配合起來”展開教學。不僅讓學生通過學習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用詞的嚴謹、準確,認識到在以後的讀書、寫作過程中“準確用詞”的重要性。

  4、抓住重點段落進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所以我在結束新課時,讓學生查閱、收集更多關於仿生學的資料。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重點內容的縮影,教育部課改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澱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邊總結學生髮言,邊板書的方式記錄板書。中間的板書體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要點的把握,而右的副板書則體現了本節課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同時,大膽地鼓勵學生創意板書,發揮他們的想象。這樣簡潔生動、形象直觀的板書就形成了。

  以上就是我對《蝙蝠和雷達》一課的教學構想。我相信:預設是生成的前提,但預設遠比不上生成的靈動鮮活,當此設計付諸實施之時,我將時時關注學生,捕捉生成,力爭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生趣盎然!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