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數學論文範文

  小學四年級學生的特點天真,活潑、好動,愛表現,愛好廣泛,求知慾旺盛,但注意力的時間相對較短,也讓許多的數學老師頭疼。小編在此整理了,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篇1

  一、轉換教師角色

  師者,所以傳道,解惑者也。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究竟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隨著“應試教育”逐步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多年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而形成的一套傳統、滯後的教育教學模式顯然已不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特別是作為一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我認為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要進行創新,教師必須改變已經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識為核心的觀念和行為,改變那種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知識教學目標上,而忽視能力、態度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切實改掉過去一味的教師“講”一味學生的“聽”注入式的教學方式;真正體現教學形式多樣化,讓學生自己探討、討論、實際操作、合作學習、交流體會、互相幫助,使得教學氣氛和諧,學生能活潑地、愉快地進行學習,真正實現把數學的課堂還給學生,切實讓學生多"想一想", 讓學生多“看一看”, 讓學生多“做一做”, 讓學生多“說一說”。 因此,我認為教師角色應該定位為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從感知中領悟到知識,從而達到化教師的教為學生的學,還學生主體的地位。充分讓他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二、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

  實踐活動是兒童發展成長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學生形成實踐能力的載體。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我認為應重視通過實踐操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主動參與意識和勇於探索創新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擺、弄直觀材料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自己去發現規律、概括特徵、掌握方法,在體驗中領悟數學、學會想象、學會創造,讓學生擺脫數學的枯燥乏味,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興趣。《三角形三邊的關係》一課中,學生們都準備了三根木棒,我先讓他們自己擺一一個三角形,然後再讓他們逐一說說自己擺的是三角形,為什麼?從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並讓他們通過比較兩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長短,自己進行發現、總結。在“你說我來做”這個環節中,當一個學生說出一種三角形的時候,其他學生都爭先恐後擺弄,根本沒有空閒去做小動作。整節課,學生們注意力集中,興趣昂然,表現活躍積極,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讓數學課堂生動起來

  新課程改革對教學手段的運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讓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工具走進教學,肯定會給課堂帶來無限生機。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是時代的需要。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影象和視訊於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大大彌補了自制教具的侷限。當我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鮮豔的色彩,可愛的形象,逼真的動感,迅捷的切換吸引了學生,集中了他們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學生對數字的興趣,對數學興趣。

  四、猜測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明和發現。”將猜想引入數學教學之中,將有助於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培養創新意識、促進能力的提高。有時我故意將課講得留有餘地,讓學生們自己去探討、去猜想,然後再進行歸納總結。結果下來,我發現,學生們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課堂也更活躍了。因此,我又不失時機地給學生設計靈活、開放性的練習,讓他們用猜想的結論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已有的知識得到鞏固、深化和發展,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沉浸於猜想的成功之中。

  總之,以上幾種教學方法能很好的促進了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揮其主體地位,使學生從“樂學”到“要學”,從“要學”到“會學”,最終達到會創新。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的教學,能讓教師以最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任務。

  篇2

  《聽名師講課》一書對特級老師的兩節數學課,受益匪淺。他的課堂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說、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特別是他視學生如朋友,平易、謙和,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的教學作風,與他本人樸實無華卻又莊重典雅的氣質,貫穿始終的妙語連珠融為一體,展示了他淵博的知識底蘊,使我記憶深刻。

  杜老師講的是小數的初步認識。課前,他和學生做了幾分鐘的交流。他先告訴學生自己的姓名,從北京來,然後問小朋友:“你們還想問老師點什麼呢?”孩子們有的問:“老師,您在哪兒教學?”有的問:“老師,您幾歲?”他全都親切地作了回答。在這融洽親和的氣氛中,學生傾刻之間和老師親近了許多,對陌生老師的害怕、疑慮全煙消雲散了。為下一步順利地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講課中,他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對摺,再用陰影畫出一部分,說出這是幾分之幾,又讓他們貼在黑板上。孩子們折呀、畫呀,說出了等。貼的時候個子小,夠不著,他把孩子一個個抱起來讓他們貼。每發現有孩子說出一個新分數,他都要誇獎一番:“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雖是一聲很平常的讚語,但卻極大地激勵了孩子的自信心。我真切地感到:這不是裝飾門面的造作,這是一種愛護學生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講分數各部分名稱時,他不是膚淺、生硬地去講分數線、分子、分母。而是生動地打比方:我們開頭把一個大圓月餅從中間切開,平均分成兩份,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橫表示,咱把它叫分數線。分兩份的"2"寫在下面叫“分母”。這一半月餅是兩份中的一份,就寫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關係密切,該起個什麼名呢?學生天真地說:“叫分兒。”“叫分女。”他微笑著告訴孩子:“你們想象得很好,等你們長大了也許會創造出新的數學公式,命名為‘分兒’‘分女’,咱們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嗎?”我感到:這不是無足輕重的兒戲之舉,它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點燃的是智慧與創造的點點火花。

  教學過程有這樣一個環節,他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各自所想象的“平均分”。引出分數後,他問學生:用數字表示和用畫、摺紙表示哪個簡便?你同意用數字來表示就把你的畫和貼紙擦掉或拿掉,不同意可以保留。有一位小朋友不願擦他畫的"D"***表示1/2***,杜老師便用方框圈起來。接著,他啟發學生說更多更大的分數。剛才保留自己畫的同學說了一個“百分之一”,老師讓他上講臺畫出這個百分之一,這個孩子畫了幾分鐘,跑來告訴老師:太難了,畫不出來。“那咱用分數表示該怎麼寫?”孩子寫出了"1/100"。經過實踐,這個學生自願又心悅誠服地擦掉了自己的畫圖。這一環節看似簡單,其實,那是在點撥孩子實踐、比較、認知,比一遍又一遍地講術語名詞,效果好得多。這就體現了杜老師獨具匠心的教學藝術。

  下課鈴聲響了。孩子們纏著老師再講一會兒,不願讓老師下課。在依依不捨地停止了授課後,孩子們一個個爭著告訴老師:“老師,你的教材好。”“老師,我愛您!”這充滿稚氣又帶著真摯情感的童言,打動了每一位聽課者的心。樸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對老師的最高獎賞。吳老師激動地說:“孩子們,我也愛你們。”我相信,這群孩子會把這節課和這位老師永遠銘記在心,終生難忘。

  什麼是師生平等、民主討論,什麼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學習興趣最佳方式,從這節課裡我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誠地愛學生,尊重學生,一切為了孩子獲取知識,設法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和興趣。愛心是敬業的根本,博學是付出的源泉。把講臺讓給學生,把學習、思維的更大空間留給學生,這樣,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來交給了學生。

  篇3

  一、改革教法,為學生的學習指路導航

  1、課堂前置

  將課堂上要學習的知識提前讓學生知道、瞭解、學習,也就是預習,雖然三年級時,我們已開始了預習,效果還是不錯,到了四年級有所放鬆,甚至停滯。一個原因是老師沒有把預習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沒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總是擔心同學沒有預習或預習不透徹,總是放不開手,課堂上還是要從前到後完完整整的講解,這樣預習的作用只是讓認真預習的學生重複學習了一遍,不認真預習的同學應付一下,這樣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勢必形成預習不預習一個樣,反正老師上課還要講的,因此,預習時個別學生來說就流於形式。另一個原因是沒有有效及時的檢查形式。對於預習作業只限於預習本上的檢查批改等,只能瞭解會的人有多少,不能瞭解不會的有多少,對於孩子到底自學會了多少。還存在哪些問題疑難還是未知,所以,對課堂的指導意義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視預習,改變預習方式,將課堂知識前置,每天新課預習要求有三,其一,閱讀數學教材,將例題讀通、讀清、讀懂,其二,談談我們的收穫,我知道了要寫出答案,其三,要試著做後面配套的習題,其四,我的疑問困惑是什麼?檢測方式:先出幾道本課的檢測題,讓學生試做,有多少人作對,有多少人做錯一目瞭然,問題處在和地方也暴露出來了,針對問題以及預習中學生的疑難才進行知識的講解,這樣才能在錯誤中找到根源,在疑難處點撥達到畫龍點睛之效,也給學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並且不僅知道什麼樣是正確的,還能知道什麼樣就會錯誤,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效,同時,當堂糾正預習中的錯誤以加深理解,鞏固強化知識。課堂的精講,勢必會給學生留下多練的課堂空間,所以增加課堂容量將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2、提升課堂

  就像作文一樣結尾處的昇華將會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課基本聯絡已在預習中解決了,剩下的時間,就要給孩子增加習題的難度變化題型,提升知識的容量,以增強孩子的靈活應變能力,和舉一反三應用能力,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提升知識容量,達到學一而應千變之效,避免課堂上知識看似學會了,而考試考不了好成績,總覺的沒有學過這類題,其實真正是沒有學透、學活、學用。

  3、啟用課堂

  課堂要活起來,則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學中要將問題情境化,將規律法則幽默化***搬家交換、四則混和運算***,風趣化,將題中的數量關係直觀化***畫線段圖***,將問題情景化等多種形式,使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情趣,以活靈活現的方式呈現給孩子,讓孩子從直觀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內涵。

  二、創新學法,為提高學習成績指路引航

  自古以來,都認為數學是理性的思考,其實不全對,數學中也充滿著表現的感知和做題的技巧,它是一個讀—思—做三者的有機結合,所以在學法上,我本期打算從三個方面去做:

  1、讀數學

  語文書是讀出來,其實數學也是讀出來的,首先,讀數學書,所有的知識,內涵都包容在數學書裡面,可過去我們有誰仔細的去閱讀過,去思考過。書中的每一句話都是編者對知識的重點概括,每一個問題都是點睛之筆。如果孩子仔細去品讀,讀通每一句話,讀懂每一個知識點,讀清每一個邏輯關係,那麼你一定能學會、學好。引導孩子去仔細認真的去讀數學書、多讀數學書,是引導學生學習的一個改變,要體現在課堂上,體現在預習中。其次是讀數學題,題讀三遍,其義自見,讀是思的前提,題都讀不懂,頭腦中就沒有一個清晰的印象,無從下手,所以,讀題三遍是我以前的解決問題的要求,今後要擴充套件範圍,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都要多讀,要讀出重點,讀出出題的意圖***如:250÷8這個算式中餘數最大為幾?***,讀出答案***259除以45與36的和,商是多少***那麼你絕對不會做錯。

  2、做數學

  數學知識應用於習題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學會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單一的知識點都學會了,而變為習題則不會做了,或做錯了,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做題的能力,做數學題是有技巧的,填空題,找準關鍵字詞。判斷題,看重點詞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直線互相平行***,舉特殊的例子,舉反例。找理由,選擇題,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題,分段法。解決問題,數量關係分析法,畫線段圖法等,讓學生逐漸掌握做題的技巧和策略,那麼學生不僅將學會知識點更能將知識串成線,練成面,拼成體,綜合運用,靈活運用。

  3、思數學

  理性的思考仍是數學學習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讓孩子真正的學會學習,就得讓孩子學會思考,自己去發動腦筋,發動思維,想每一句話的含義,理清題中的來龍去脈,為促進孩子思考,本期我將以“講數學,爭當小老師”活動為契機,每天做完作業後,將作業完成好向老師或組長講解一遍,自己的做題方法和思路,訓練思維,鞏固理解,達到真正的理解學會。

  三、強化習慣,為數學學習保駕護航。

  習慣好壞對孩子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好習慣小到取得一個好成績,達到受益終生,壞習慣則開領孩子走向懶散,馬虎的深淵,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計算習慣,作業習慣,補錯習慣,做題習慣,等仍需不斷加強,鞏固,使孩子從細節做起,從基礎做起,為學好數學取得好成績打好基礎,保駕護航。

  另外,培優補差也是一項重點工作,班級中 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對於優等生鼓勵去攻克難度更大思維含量更高的習題,對於潛能生則實行優先輔導、優先提問、優先作業批改的三優先政策努力縮小差距,使其迎頭趕上,使我們40個孩子齊頭並進,共同發展。